想看的電影太過冷門小衆,翻遍全網都找不到片源怎麼辦?這個棘手的難題你肯定遇到過。
很多人不知道,B站上線了一批小衆電影,許多讓你意想不到的作品,都能在B站找到。不少熱愛電影的影迷聚在一起,和同好們一起打卡。
雖然這些作品的人氣和播放量,遠不能與熱門電影相提并論,但它們吸引着一波又一波喜歡挖掘寶藏,特意前來頂禮膜拜的觀衆。
不僅片源豐富,連畫質也高得驚人。從此,翻遍全網卻隻能搜尋到360p畫質片源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今天,我們在B站寶藏片庫中篩選出一批,帶大家穿越光影,垂直入坑各種類型的片子。
侯麥的法式浪漫
在侯麥的電影中,角色人均話痨晚期。
要麼是在簡單的場景中談天說地,要麼是一群人聚會小酌,聊哲學聊音樂,故事情節也基本靠人物對話推進。盡管如此,侯麥仍然有着讓人舍不得按下快進鍵的魅力。
侯麥最知名的作品,當屬“四季故事”四部曲,他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不同人物的故事,探讨個體的孤獨與愛情
比如《春天的故事》中,兩位素不相識的女生成為好友,而其中一人的父親對另一人産生了好感;《冬天的故事》裡,男女主角一見鐘情短暫熱戀,約定回到各自城市後再聯系,但因為寫錯位址,錯失了彼此。
△冬天的故事
除了小說般的情節外,侯麥的影像也美如畫。電影中每幀畫面都彌漫着法國文藝片的松弛和浪漫,随便一個鏡頭都能給觀衆一次視覺按摩。
雖然影片節奏緩慢,但觀衆絲毫不會感覺到無聊,不知不覺,就能搭配電影度過一個惬意的夜晚。不少文藝片愛好者,在B站一次性補全了四部曲。
镖客三部曲
荒誕的配樂,油墨畫般的色調,加上伊斯特伍德的滄桑臉龐,造就了影史最經典的西部電影。
镖客三部曲是意大利導演萊昂内指導的西部電影系列,講述美洲大陸上拓荒時期的黑暗與暴力。
三部曲上線B站後,不僅影迷打卡膜拜,連電影專業學生也找到了組織,在彈幕中學術交流。
第三部《黃金三镖客》,是整個系列的巅峰之作。美國南北戰争期間,三位角色趁時局混亂,展開一場尋找金币的冒險。他們各懷鬼胎,使出渾身解數,上演一場場對決。
在司法不完善的小型社會中,充斥着暴力和争鬥,司法組織和程式極度薄弱時,賞金獵人便應運而生。他們四處遊蕩,槍法入神,靠追捕通緝犯擷取賞金。
這些荒蠻時期的故事,無非是壞人作惡、好人除暴,人物甚至有些臉譜化。但它總能讓人穿越時空,感受到曆史的粗犷和凝重。
看完這三部曲,肯定會讓你酣暢淋漓,長舒一口氣。
李安都看不懂的片子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表情包,原來是這麼誕生。
在看完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處女泉》後,李安發出了懷疑人生的感慨。
伯格曼的影片風格極其簡約,經常讓觀衆不明是以。而《處女泉》在B站上線後,很多網友看完也發出了同款吐槽。
在電影中,虔誠信仰上帝的農場主,和家人過着平靜快樂的生活。某天,女兒在前往教堂的路上,被三名心懷不軌的牧羊人侵犯後殺害。
傍晚,牧羊人投宿農場主家中,向農場主妻子兜售少女的衣物,此時農場主知曉了女兒已遭迫害。他向上帝禱告後,決定親手殺死牧羊人,為女兒報仇。
“神不在場,人該如何自救”,是伯格曼很多作品的核心,他常常對上帝、哲學、生與死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探索。
在B站,除了《處女泉》,還可以觀看伯格曼的《野草莓》《第七封印》《假面》等知名佳作。
看不懂沒關系,像李安一樣感受震撼就好。
藍 白 紅
作為電影史上最文藝浪漫的三部曲,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是很多影迷的文藝片入門作品。
B站上線《藍白紅》後,第一時間趕來接受文藝氣息的洗禮。
藍白紅三部曲源于法國國旗顔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和博愛。
《藍》全片基調十分憂郁,一場車禍讓朱莉失去了丈夫和女兒,正當她萬念俱灰時,又發現丈夫早已出軌;《白》的畫風純潔唯美,充斥着潔白的婚紗、雕像,然而故事卻以一對分崩離析的夫妻展開;《紅》是三部曲裡最治愈的,講述純真的模特瓦倫丁如何追尋真愛。
三個故事互相獨立,卻又緊密相連,許多細節和人物貫穿三部曲。
△《紅》
三部曲風格唯美,電影主色調都與片名一緻,每個線索和細節精雕細琢,堪稱影像藝術和視聽語言的藝術品,看到就是賺到。
偷自行車的人
“比我爺爺還大的電影,竟然能這麼好看?”
70多年前,二戰剛剛結束,失業、貧困席卷歐洲社會,将鏡頭對準普通人,反映窮人生存和掙紮的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應運而生。
《偷自行車的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任何電影教科書上,都會為這部作品留出一席之地。
戰後的羅馬,很多人困頓失業,男主角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需要一輛自行車,于是他當掉了妻子的嫁妝換回了一輛自行車,但沒高興多久自行車就被偷了。
迷茫又無助的主角奔波在大街小巷裡,逐漸陷入絕望。最後,他也被迫變成了“偷自行車的人”,被發現後遭受一通拳打腳踢和羞辱,一旁的兒子全程目睹了父親的狼狽。
故事結尾,父親眼含熱淚牽着兒子彙入人流中,他們的背影,定格成了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
時隔70多年,很多觀衆在B站重溫《偷自行車的人》和新現實主義的其他作品,有種穿越時空身臨其境的錯覺。
是,大臣
豆瓣評分接近滿分,《是,大臣》可能是史上最好的英劇。
連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都是它的鐵粉,英劇圈更是有“半部《是,大臣》治天下”的戲稱。
劇中用英國行政事務部辦公室中一次次的鬥嘴,展示國家機器在運轉過程中的冰山一角。
行政大臣哈克新官上任三把火,提出很多改革想法,但卻被深谙官場之道的首席秘書漢弗萊反對,由此,兩人開始了不間斷的鬥争與合作。
由于日常政務十分複雜,兩人的關系不停發生變化,時而互相包庇,時而互揭老底。
《是,大臣》并非《紙牌屋》那種刺刀見紅的政治劇,而是采用“辦公室宮鬥”形式,在嬉笑怒罵間道出政治的真谛。權謀劇竟然也能如此爆笑,又發人深省。
而且它并不局限于當時的時代,直到現在,劇中的許多情節都能在現實找到影子,常看常新,永不過時。
隻要刷完這部劇,幾乎所有的現實問題,都有種“這集我看過”的錯覺。
在B站,這樣的冷門佳作還有很多,平時遇到想看的小衆影視劇,不妨先來B站搜尋試試。
即便這些作品年代久遠、閱聽人不夠主流,但它們仍然會在B站等待被有緣人發現。
采寫. 判官
編輯. 卡卡 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