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闵行區融媒體中心攜手區檔案局(館)、區委黨史研究室,邀您共赴一場滬語誦讀的盛宴——“鄉音裡的闵行風華”。在熟悉的鄉音中,我們一起重溫75載輝煌曆程,見證城市建設脈動,感受民生福祉變遷。讓我們以滬語為媒,傳承紅色記憶,共繪闵行新篇章!
朗讀者:陳美蓮 原馬橋廣播站播音員
新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誕生
1962年6月,大陸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台1.2萬噸水壓機在上海重型機器廠安裝調試成功,從此上海重型機器廠的知名度就和這台巍然屹立在黃浦江畔的鋼鐵巨人緊緊聯系在一起。這種萬噸水壓機能夠鍛造兩三百噸重的大鋼錠,能解決國民經濟各部門,特别是電站、冶金、化學、機械和國防等工業部門所需的特大鍛件,它是重型機器廠的關鍵核心裝置。它使大陸成為繼美國、英國、西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後,第五個擁有制造萬噸級以上大型鍛壓裝置技術和能力的國家,标志着大陸重型機器制造業進入一個新的水準。
1962年6月,新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誕生。
能否制造和擁有萬噸水壓機,是衡量一個國家重型機器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建國初期,大陸工業基礎還比較薄弱,機械工業所需要的大鍛件主要依賴進口。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加速發展大陸重型機器制造業,1958年6月,黨中央決定在上海制造萬噸水壓機,并成立由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沈鴻為總設計師,上海重型機器廠總工程師林宗棠為副總設計師的設計班子,以上海江南造船廠為主,會同上海重型機器廠等幾十個工廠共同制造。按通常的方法,制造這樣等級的水壓機,必須具備特大型的鑄鋼、鍛造、熱處理、機械加工、起重運輸等能力,必須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技術專家隊伍,必須具備悠久的制造重型機械的經驗。但是當時這三方面的條件都不具備,甚至有蘇聯專家還揚言,中國要在“三缺”情況下設計制造萬噸水壓機是根本不可能的。
雖然條件艱難,但是在沈鴻和林宗棠的帶領下,一年半的時間裡,設計人員跑遍了全國各地,考察了解有關水壓機的結構與原理,收集雜志、圖紙、樣本、照片,進行分析對比。後來,又先後以1:100、1:10的比例制造了兩台模拟試驗水壓機。通過多做模型,反複試驗,在切實掌握到第一手資料以後,最終确定了萬噸水壓機的總體設計方案。
1960年初,江南造船廠組成了一支200人左右的萬噸水壓機工作大隊,正式開始制造萬噸水壓機。期間,盡管遭遇了國民經濟困難,但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支援下,萬噸水壓機工程沒有停止。在上海重型機器廠等兄弟廠的大力支援下,江南造船廠的勞工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精心制作了6000多個主機零部件,并相繼闖過了“電”“木”“火”“金”“水”五大關,即電渣焊接關、特大特重件的起重運輸關、特大鋼鑄件的熱處理關、特大工件的金屬切削關、四五百個大氣壓的水壓試驗關。
1961年12月,萬噸水壓機開始總體安裝。1962年6月,試車獲得成功,大陸自力更生制造的第一台1.2萬噸鍛造水壓機誕生了。
供稿:區檔案局、區委黨史研究室統籌:高佩明審聽:晨音配樂:潘建民編輯:陳依婷(實習)初審:嶽順順複審:姚怡瑩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