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曆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為什麼蔣介石在内戰爆發前主動裁軍百萬?1945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暨中國國民黨代表王世傑等人和中國共産黨代表周恩來等人在重慶簽署《雙十協定》。
因為政治問題,很多人不知道一個曆史知識。
在抗戰結束後,蔣介石曾經将國軍部隊裁軍高達160萬人。
薩沙從頭來說一說。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決定裁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就是軍費壓力太大,人民無力承擔。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國軍各派系部隊僅有69個軍、182個師,約200萬規模。
即便如此,國家财政已經不堪重負,即便中央軍部隊往往也是穿着草鞋作戰。
到了抗戰後期,随着侵華日軍數量的猛增,國軍也被迫擴充到124個軍、354個師,約600萬規模。
如果中國是全世界軍事強國,600萬軍隊也沒什麼了不起。
二戰好幾個大國,都動員了上千萬兵力參戰,蘇聯死亡失蹤軍人總數就有900多萬。
二戰結束時,日軍就有800萬規模,蘇軍為1300萬,美軍1200萬,英國以及英聯邦軍隊總數也超過千萬。
德國在二戰動員了1700萬軍隊,加上其他國家志願者共有約2000萬人。在1943年底,德軍有1000萬規模,随着戰争的劇烈消耗才在1944年底下降到700萬規模,到1945年初期隻剩下350萬到400萬,幾個月後就戰敗投降了。
中國是個貧窮的農業國,無法承受如此龐大規模的軍隊。
在1945年,政府财政赤字高達百分之七十九,其中軍費占政府财政支出百分之七十六,非常驚人。
比如1939年度國民政府的稅收隻有4.3億元左右,與全面抗戰爆發前的1936年度的實際收入10.41億元比較,減少了60%,而這一年的軍費,卻需要16億元,缺口高達11.7億元。
軍費居高不下,政府連連嚴重财政赤字又沒有好的解決辦法,隻能通過印刷鈔票來飲鸩止渴,造成巨額通貨膨脹。
到抗戰結束時,法币發行量是戰前的400倍,貨币貶值嚴重,物價高漲,人民日常生活困難。
這裡就要說個段子。
抗戰期間,日本為了搞垮中國的貨币,花費巨大财力物力制造法币的假鈔,還印刷了高達40億元的法币僞鈔。
本來這40億假币,足以搞垮中國經濟,因為1937年抗日戰争前夕,法币發行總額還不過14億元。
這個暗黑笑話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法币的發行額已達到5569億元。
也就是說,日寇用盡心思印刷的區區40億元假币,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沒有什麼用處。
這種财政困境下,裁軍似乎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和平停戰的要求。
抗戰結束後,老蔣雖知道同中共必有一戰,然而無論盟國英美,還是國内其他黨派以及國民黨内部人士,更有無數中國群眾,都希望不要打内戰,和平解決内部問題。
尤其重要的是,美國特使馬歇爾橫空出世,态度強硬的以美援物資作為要挾,要求蔣介石大力裁軍,降低同中共武力對峙的規模。
中國經曆了8年抗戰,将本來就貧窮落後的國家打的稀爛,無論政府還是軍隊都很需要美國的援助。
就軍隊來說,國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是得到39個美械師裝備的大約60萬人。由于美械武器在國軍往往是同國産武器或者日式武器混編,使用美械的國軍大約有80到100萬。
這些美械武器的特點是彈藥消耗量非常高,非常依賴美國的供應。如果美國斷絕彈藥援助,這100萬美械和半美械部隊的戰鬥力立即會大減,甚至無法有效作戰。
後來馬歇爾果然在1946年7月,對國民政府實行武器禁運,直到1947年5月才解除,然而美式武器運輸又拖延了幾個月時間,直到1947年12月才有第一批運到中國。這1年多,恰好是國共内戰的高潮時期。
對于美國的武器禁運,一個國軍将領說的很高:等于将一半美械部隊直接繳了械。
第三,民心所向。
任何一個正常的民族都不可能願意打仗,中國人尤其如此。
嚴格來說,抗戰打了14年,中國從南到北的數億群眾飽受荼毒,老百姓實在不願意再打了。
抗戰中,連蔣介石前妻,也就是蔣經國生母毛福梅都被日本飛機炸死了,戰争的痛苦曆曆在目。
蔣介石以群眾領袖自居,當然不能完全不考慮人民的意見,隻能裁軍做出争取和平的行為。
戰後裁軍方案,早在1945年1月就做出了,當時就提出裁軍三分之一,也就是100多萬人。
在1944年底,由于豫湘桂會戰的慘敗,國軍兵力下降到陸軍步兵和騎兵共119個軍,共347個師。
在1945年,國軍首先裁撤了34個軍,不過又建立了4個軍,将部隊規模維持在89個軍。
由此,國軍裁撤了104個師,建立了13個師,保留了253個師的規模。
作戰部隊的裁軍,加上軍事機關也有大幅度裁減,最終從國軍590萬規模減少到490萬規模,整整裁撤了100萬人。
這些裁撤的部隊中,士兵發遣散費自謀出路,軍官則需要由政府進行安置,當年收容了5萬多名軍官。
這還沒完。
1946年1月開始,國民政府軍政部正式制定了裁撤方案,要求将陸軍裁軍到89個師。
上一年裁撤的100萬人很多是軍事機關的文職人員,或者非嫡系的遊雜部隊,甚至還有一些吃空饷不存在的士兵。那麼,1946年裁撤的可是貨真價實的老蔣骨幹軍隊。
上一年已經将部隊裁撤的隻剩下89個軍,現在又要裁撤到89個師(後增加了1個師為90個師),自然要傷筋動骨。
具體的方法是,将軍直接縮編為師,借此減少三分之一的兵力。
也就是,原來一個軍下轄3個師9個團,現在縮編為一個師下轄2個旅6個團。原來下轄2個師6個團的一個軍,現在隻剩下2個旅4個團。
這次裁撤的部隊,都是正兒八經的嫡系部隊,很多身經百戰的中央軍老兵和軍士都被直接裁撤了。
不過,這個計劃沒有完全實作,執行了一部分後内戰突然爆發。
在1946年7月,負責裁軍的陳誠釋出聲明,說裁軍計劃已經完成兩期,最後的第三期因戰争爆發、相關部隊必須參戰,隻得中止裁軍工作。
那麼,這段時間究竟裁撤了多少人?陳誠自稱裁軍計劃完成百分之六十。
國民政府的資料記載,在1946年共有55個軍縮編為師,143個師縮編為旅。
1947年3月,陳誠又在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上宣布,到2月共完成57個師的裁軍工作,一共裁撤了2個軍、12個師、171個團的兵力。
按照陳誠的說法,國軍陸軍應該從259萬人裁撤到144萬人。顯然,内戰中國軍數量沒有這麼少。
台灣學者認為,1946年裁軍數量應該有幾十萬人,具體數量由于戰争傷亡等因素,已無法詳細計算。
大多數學者認為,1946年裁軍數量可能在60萬左右。
即便如此,1945年和1946年短短2年時間,國軍裁撤了160萬軍隊,雖不到三分之一,也是非同小可的。
對于這種裁軍,國軍進階将領大多非常不贊成。
他們認為對面的解放軍沒有實質性裁軍,國軍卻傻乎乎的自斷手腳,豈不是自我毀滅。
一些将領甚至私下怒斥蔣介石年老昏庸,被别人牽着鼻子戲耍。
白崇禧等人直言不諱說:軍人說話硬不硬,關鍵看他有多少槍杆子。眼見就要打大仗,人家拼命擴軍還來不及,老蔣卻搞什麼裁軍,這不是倒行逆施是什麼?
除了一些中央軍骨幹部隊編制沒有實質性改變,大部分中央軍都從3師9團縮編為2旅6個團。
很多将領們認為,表面上隻是少了3個團,實際上戰鬥力損失是非常大的。
3個師9個團等同于三隻腳,有足夠的兵力可以站穩。實戰中通常用6個團,軍官手中握有3個團的預備隊就會遊刃有餘,心中不慌。
現在預備隊全沒了,6個團直接都拉上,搞不好就是全軍崩潰,一敗塗地,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至于從2師6團縮編為2旅4團的,更是叫苦不疊。在這些将領看來,1個旅至少要3個團,如果隻有2個團,就隻能用1個團頂在一線,往往隻能被動挨打,根本沒有反擊的能力。但要直接放2個團上去,連縱深防禦都沒有了,萬一敵人從一點突破,整個軍隊就不戰而潰了。
到了1946年12月,蔣介石終于發現了這個問題,寫信同陳誠和白崇禧探讨。
可是,國軍逐漸恢複以往的編制,還是1947年慢慢開始的。
直到1948年7月,國軍徹底恢複了軍的編制,廢除了之前各種裁軍的措施。
此時距離三大戰役遼沈戰役爆發,隻剩下2個月了,距離國軍全面潰敗到台灣也不遠了。
除了軍事作戰問題以外,國軍将領一緻認為,裁軍重創了軍隊的士氣,尤其是對軍官影響重大。
國軍在1945年和1946年連續大規模裁軍,普通士兵倒可以接受,無非是繼續回老家種地而已,有的職業士兵幹脆轉頭加入解放軍,一樣吃糧當兵,還會受到歡迎,算作投誠的覺悟者、階級兄弟。
而國軍軍官能夠在抗戰中當官的,基本都是用命換來的軍銜。
他們通常打了多年的仗,出生入死不在話下,九死一生的也很多。低級軍官不說,8年全面抗戰,國軍犧牲師級以上将領就有206人,包括集團軍總司令2名(張自忠、李家钰),軍長8名(郝夢齡、吳克仁、馮安邦、陳安寶、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王銘章),副軍長兩名(佟麟閣、鄭作民),師長20名,副師長13人,旅長17人。
這些軍官為抗戰立下汗馬功勞,然而一轉眼就要讓他們退伍。
關鍵在于,除了指揮部隊以外,軍官們多沒有其他技能,一時間等于斷了生計。
國民政府解決的方法有多種,主要是在1945年9月到1946年初,成立了31個軍官總隊,收容10萬以上退伍軍官。
這些軍官進入軍官總隊發給8成薪水,就是暫時給他們一個吃飯的地方。
這些軍官可以選擇轉業,退伍和留用。
轉業就是去政府部門做職員,卻要通過文化考試和各種面試,需要被反複挑選,大部分軍官不會被挑中。即便被挑中了,軍官往往不能勝任諸如交通(鐵路、公路、郵政、航運)、行政、财會、文教、衛生、水産、農墾、工礦管理、義務勞動等等職務,他們隻會帶兵打仗。
是以,很多軍官選擇加入警察隊伍,到各省當警官,或者加入地方保安部隊,都是混口飯吃而已。
然而,這些能夠轉業的軍官是少數,大部分軍官隻能退伍。
退伍的軍官,如果少尉以上軍銜且超過38歲,才可以發一筆安家費(根據服役年限計算,一般服役一年發一個月薪水),然後回鄉自謀職業。
政府每個月會發一些退伍津貼,最初是薪資的一半,後來慢慢調整。
至于留用軍官,比轉業更難。能夠留用下來的軍官,通常是軍事素質極高,或者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軍官,還要年輕力壯,基本都是黃埔系出身。這些軍官經過多次挑選,經過考試重新錄用,加入後補軍官隊列,重新在軍隊服役。
可以看到,無論是專業還是退伍,軍官地位都有很大降低。尤其是退伍的軍官,雖然發了安家費和退伍津貼,然而鈔票通貨膨脹嚴重,這些安家費隻要不能及時用掉,很快就會一文不值。
所謂的津貼也因通貨膨脹,連維持自己生存尚且勉強,更别說養家。
一旦軍官長時間找不到工作,又有家室,家庭生活就會很凄慘。
1947年由軍官總隊選送南京中訓團将官班,就有400多名進階将領跑到中山陵哭陵,發洩不滿,鬧得輿論嘩然。
人家說兔死狐悲,即便沒有被裁撤的軍官看到這番場景,心也涼了半截,哪裡還有心情打仗。
這麼糊裡糊塗的裁軍,也是國民政府在内戰中潰敗的原因之一。
就連民國的土軍閥也知道,槍杆子比老婆還重要。甯可把老婆借人,也不能把麾下的部隊借人。
民國曆史上,中央政府曾經強迫地方軍閥裁軍,後者毫無例外用各種手段對抗,總之一兵一卒也不會裁撤。
以四川軍閥為例,蔣介石利用紅軍長征将中央軍開入四川,強迫川軍三巨頭劉湘、劉文輝、楊森裁軍。這夥人陽奉陰違,花樣百出。有的将番号亂改,有的将部隊暫時列為地方保安部隊,總之就是不裁。
更有甚者,連《沙家浜》的胡司令都知道,“老子的隊伍才開張,攏共十幾個人,七八條槍”“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就靠這七八條槍,胡傳魁最終成了胡司令,雄霸一方,國共甚至日僞都來拉攏他。
而蔣介石無論什麼原因,用裁軍自斷手臂,也就違背了民國最基本的遊戲規則。
這裡想到了一連串的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财、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聲明:
本文參考
圖檔來自網絡的百度圖檔,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