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家喻戶曉,即便沒讀過原著,也多半聽過書中的一些經典橋段,諸如“武松景陽岡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些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不過若問你“水浒傳中的主角是誰”,你的答案會是誰?
武松?魯智深?都不是,他們最多算是戲份較多的打手,而真正意義上的主角,應該要數梁山的老大哥宋江。
盡管《水浒傳》是部群像戲,但書中大部分的情節還是以宋江的視角來推進的,尤其是他上了梁山之後,就成了無可争議的主心骨。
(宋江劇照)
不過為何就連宋江這“主角”最終也不得善終?其實書中早有伏筆。
一、無往不利的孝義黑三郎
之是以說宋江是主角,并不僅僅因為他是梁山的寨主,畢竟在他成為寨主之前,梁山已經有過兩任寨主,即“白衣秀士”王倫和“托塔天王”晁蓋。
那王倫是個嫉賢妒能之輩,登場幾回之後便被林沖殺了,不提也罷,但晁蓋可是與宋江一樣,也樂善好施,廣交天下豪傑,他卻落得戰死曾頭市的結局,沒有半點主角相。
宋江則不同,這哥們自登場開始,“主角光環”就格外耀眼。
比如他到柴進府上,那暴脾氣的武松一度與他發生口角要揍他,可柴進一說他是“及時雨”“呼保義”“孝義黑三郎”宋江,武松這等猛漢也頓時沒了脾氣,隻跪道地歉,懇求兄長原諒,他面子可真大。
諸如此類的情節還有很多,比如在揭陽嶺被穆弘兄弟拿下,卻得李俊搭救,也是如此。
這都不算什麼,宋江真正厲害的地方,是他得到了神仙相助。
是的,别人是“如有神助”,他是真有神助。
(宋江、晁蓋劇照)
原著第四十二回中,宋江就得到了九天玄女傳授的《天書》,那玄女對他說了這麼一番話:“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他日功成果滿,作為上卿。吾有四句天言,汝當記取,終身佩受,勿忘于心,勿洩于世。”
仿佛是把宋江塑造成了天庭的使者一般,這當真是要“替天行道”了。
後來征田虎時,那喬道清用法術逼得宋江一度要拔劍自刎,而此時又有後土之神相助,幫宋江化解了一場危機。
再到宋江在烏龍嶺被包道乙的妖法困住,此時又是邵龍君出手,助他破了妖法。
如此有仙緣的一位好漢,豈不是要天下無敵了?
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二、十損七八的悲劇結局
到了征方臘時,宋江的不滅金身似乎沒了,那幫跟着他混的梁山好漢也仿佛失去了某種光環一般,接二連三的死去。
其實打仗會死人,這再正常不過,但書中有不少梁山好漢都可以說是“非正常死亡”,或者說“死得非常蹊跷”。
比如第一位戰死的天罡好漢“金槍手”徐甯,這哥們渾身上下都被雁翎圈金甲保護着,唯有脖頸沒有铠甲保護,可敵軍的箭偏偏就射中了他的脖頸,最終他被那毒箭折磨至死。
(徐甯劇照)
而更離譜的是那“中箭虎”丁得孫,他倒沒有像他這外号一般中箭而亡,他的死隻能用“荒謬”二字來形容。
書中是這麼寫的:“盧先鋒下令點本部将佐時,丁得孫在山路草中被毒蛇咬了腳,毒氣入腹而死。”
這哥們被毒蛇咬死的情節寫出來有何意義?你說他被流矢射中,被馬踏而亡,那都合理,這在野外被毒蛇咬死,還不如說他喝水的時候不小心嗆死了。
兄弟們如此,宋江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最終折損了七成的兄弟,才換來了一場慘勝,得勝歸朝的宋江并沒有榮華富貴加身,縱然得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的官職,卻無福消受,他還是被皇帝賜了毒酒,飲下之後便一命嗚呼了。
不難看出,宋江的命運,乃至整個梁山的命運,都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作者為何要這麼寫?難道真是因為故事編不下去了,是以草草收尾?
非也,原著第一回中,其實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三、最先登場的兩位好漢
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水浒傳》不是純粹的曆史小說,而是充斥着魔幻色彩的一部文學作品,就如前文提到的宋江有神仙相助就是最直覺的證據。
而在故事開篇之時,作者就提到了,那洪太尉誤放的魔君,對應的就是後來在梁山落草的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
而在那之前,洪太尉就遇上了兩個“魔君”的化身。
原著第一回道:“隻見山凹裡起一陣風,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阿呀!’撲地望後便倒……”
(陳達劇照)
那虎是何樣貌?原著道:“毛披一帶黃金色,爪露銀鈎十八隻。睛如閃電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伸腰展臂勢猙獰,擺尾搖頭聲霹靂。山中狐兔盡潛藏,澗下獐狍皆斂迹。”
這是誰?
不急,先看第二個“魔君”的化身:“說猶未了,隻覺得那裡又一陣風,吹得毒氣直沖将來。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藤裡簌簌地響,搶出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
那蛇又是何樣貌?原著道:“昂首驚飙起,掣目電光生。動蕩則折峽倒岡,呼吸則吹雲吐霧。鱗甲亂分千片玉,尾梢斜卷一堆銀。”
而在原著第二回中,就登場了兩位梁山好漢,也是最先登場的好漢之二,他們分别就是“跳澗虎”陳達與“白花蛇”楊春。
是以施耐庵為何要讓他們二人最先登場?
(楊春劇照)
将他們的外号連在一起,就一目了然了。
這“虎頭蛇尾”不正是宋江和梁山命運的縮影嗎?
不得不佩服施耐庵的伏筆,看似爛尾的結局,其實早在故事開篇就已經埋下了伏筆,當你讀懂這一層深意,他的故事也就形成了完美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