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秧苗節節高,人生情意留人間。大田小丘是一家,飽滿金谷堆滿倉。”一曲悠揚婉轉的“阿勒兒”,叫醒了金燦燦的哈尼梯田,忙碌的秋收開始了。
哈尼梯田 紅河州委宣傳部 供圖
大地為底,梯田為墨。千百年來,辛勤勞作的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哈尼族同胞,用智慧與汗水創造了哈尼梯田這片“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養育了一方人,也為雲南打造出一張亮麗的名片。
如今,當地正努力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區打造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樣闆,讓千年文化遺産“活”起來,努力書寫好哈尼梯田與群衆和諧共生、增收緻富、團結進步的新篇章。
齊心守護千年梯田
秋日,一場透雨過後,元陽縣牛角寨鎮果期村委會平安寨村旁的哈尼梯田雲霧缭繞,陽光灑向大地,稻田一片金黃。
一大早,馬有明就溯水源而上,巡視梯田水溝的情況。平安寨位于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緩沖區,馬有明是當地的“溝長”,也被稱為“趕溝人”,負責維系梯田中的水源暢通和灌溉用水配置設定。
1300年前,哈尼族人幾經遷徙來到哀牢山上,靠着勤勞和智慧創造出哈尼梯田,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出自然生态循環系統,其中水流如血液、溝渠如血管,缺少了正常輸水,整個系統将無法正常運轉。
哈尼梯田 朱昆生 攝
“‘趕溝人’一般由村民按照熱心公益、正直公正、責任心強的标準推選而出,政府計劃逐漸将其納入公益性崗位。”世界遺産哈尼梯田元陽管委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哈尼梯田遺産區已修複建設灌溉溝渠80公裡,共有256名“趕溝人”為梯田服務。
“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樹木。”“四素同構”的哈尼梯田,是人與自然高度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生态系統。哈尼族傳承的“天人合一”理念,與現代的生态平衡、可持續發展等理念不謀而合。
多年來,紅河州積極建構權責一緻、監督有力的保護管理機構體系,聚焦遺産要素保護、非遺保護傳承、生産方式發展、農民增收緻富4個重點,實施旱化梯田修複、田間道路修建、灌溉溝渠修繕、傳統民居保護等7類項目,全要素保護梯田,建立長效機制“挂牌保護”傳統村落,沿用“趕溝人”“木刻分水法”等傳統水資源管理制度,全力守護好千年梯田的良田沃土、綠水青山、農耕文化和哈尼家園,讓“雲上梯田”煥發新活力。
讓群衆過上好日子
入秋後,哈尼梯田開始迎來一年中的旅遊旺季。
元陽縣新街鎮阿者科村是哈尼梯田遺産區5個申遺重點村落之一。2018年1月,元陽縣邀請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編制“阿者科計劃”,以房、人、田為基礎進行旅遊分紅标準劃分,将蘑菇房、梯田等旅遊吸引物創造的價值歸還原住居民,以此引導鼓勵村民自發保護傳統民居、耕種梯田,吸引外出村民回流。
計劃實施以來已進行10次分紅、戶均累計分紅超過3萬元,村子共接待國内外遊客17.72萬人次、實作旅遊總收入459.52萬元,實實在在提升了群衆經濟收入和保護民居、梯田的積極性。
近年來,紅河州積極探索哈尼梯田保護與發展的協同共生新路徑,持續開展遺産區國家AAAAA級景區和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大力推廣“稻魚鴨”複合種養模式,抓實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不斷豐富哈尼梯田旅遊新業态、新模式,賞梯田景、住蘑菇房、捕梯田魚、吃農家飯等文旅項目成為旅遊新風尚,有效解決了梯田産值低、無人種等問題,讓群衆守着梯田就過上好日子。
蘑菇房
目前,全州共實施“稻魚鴨”綜合種養高産高效模式示範19.58萬畝,梯田綜合畝産值由2000多元提高到5500餘元,同時打造糙米、精米、紅米茶酒、紅米醋等産品,不斷延伸紅米産業鍊。建立“阿波紅尼”“土司紅米”等系列品牌,其中梯田遺産區紅米年産量1萬多噸、總産值8000多萬元,紅米茶酒年産量約750噸、産值1425萬元,紅米醋年産量約700噸、産值1129萬元。
如今的哈尼梯田,已成為廣大中外遊客向往的詩和遠方。元陽、紅河、綠春、金平等縣共有鄉村旅遊品牌村鎮8個,各地不斷整合雲海、森林、梯田、農耕等要素,建設滿足不同遊客需求的半山酒店、精品民宿、農家樂,深入挖掘稻作文化、開發文化體驗項目,有效提升遊客旅遊體驗感和舒适度,讓千年哈尼梯田永葆生機。
守正創新農耕文化
走進元陽縣攀枝花鄉省級非遺工坊猛弄刺繡展示室,各式各樣精美的刺繡産品讓人眼前一亮,當地哈尼族婦女一邊繡着刺繡手工,一邊輕輕哼唱着民歌。
猛弄刺繡工坊婦女繡手工刺繡
“哈尼族婦女把素布當作畫卷,将山間層層自然美景和交相輝映的千年梯田呈現其中。”一位村幹部介紹,“猛弄民繡”是攀枝花鄉極富特色的手工藝術,以手工拉針民繡為主,融入了傳統民族特色文化元素。通過宣傳帶動,當地很多婦女加入非遺工坊,共同傳承守護非遺文化,大家不斷創新,衍生出抱枕、公文包、錢包等多種産品,讓非遺走進生活。
既要守好哈尼梯田的“根”,更要留住哈尼梯田的“魂”。紅河州将哈尼梯田自然景觀與優秀農耕文化協同保護,通過實施哈尼古歌傳承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哈尼古歌傳承傳唱展演活動,組建傳習館和傳承文藝隊,獎補扶持農村優秀文藝隊和民間巧匠。積極開展“最美護田人”學習宣傳、“火塘夜話”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進社群、進集鎮等系列活動,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開秧門”等實景農耕活動。推動哈尼古歌走出紅河,在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精彩亮相,拍攝制作《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産》等紀錄片并在央視播出,編撰出版《中國哈尼梯田文化史》《哈尼族傳統節慶》等梯田文化書籍,在北京舉辦哈尼梯田申遺成功10周年宣介活動上向世界展示梯田之美,着力保護傳承農耕文化,講好紅河哈尼梯田優秀傳統文化故事。
豐收
記者手記
世界文化遺産紅河哈尼梯田如明珠般鑲嵌在紅河南岸。哈尼族等各族人民以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的精神同耕共創,在這片山地上開墾出農耕文明奇觀,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民族文化的寶庫、人類農耕文明的“活化石”。
申遺成功10年來,紅河州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提升,推動哈尼梯田保護與民族文化傳承取得積極成果,煥發出更多新活力。
近年來,随着相關保護法規的頒布實施,梯田周邊生态環境、基礎設施、耕作條件和非遺文化、傳統民居等均得到極大改善和保護。哈尼梯田遺産區與緩沖區,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生态系統被有力守護,非遺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産業發展紅紅火火,群衆生活蒸蒸日上,各族同胞團結和睦,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撰文:饒勇 黃翹楚
來源:雲南日報、“雲南釋出”微信公衆号
責編:普麗
紅河州融媒體中心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紅河州融媒體中心
法律顧問:雲南淩雲(紅河)律師事務所
電話:0873-3990877
位址:紅河州蒙自市華風現代城小區2幢商業301号3層商鋪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于雲南紅河釋出(hhrb_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