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語
佛家經書《金剛經》有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生匆匆,轉瞬即逝,轉眼間咱們這批人就已年過半百。
今日咱們就來聊聊,這五十歲之後,與子女相處之道,得懂得一個叫做“烏鴉定律”的道理。
不做“反哺不成反啄眼”的烏鴉
你說這人啊,到了五十歲,就像那樹上的老烏鴉,本該等着小烏鴉反哺,卻有時候反被小烏鴉啄了眼。
誇張點說,有的父母為了子女操勞一輩子,到了晚年,還得操心這操心那,最後落得一肚子怨氣。
國學經典《孝經》裡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咱們得明白,子女有自己的路要走,咱們得學會放手。
從心理學上說,過度幹涉子女的生活,不僅會讓子女感到壓抑,還會影響咱們自己的身心健康。
咱們得學會做那隻懂得适時飛翔的老烏鴉,别讓愛成了負擔。
看淡“兒孫自有兒孫福”
想想古時候,父母與子女之間,雖資訊不通,但那份牽挂卻一點不少。
那時候,子女遠行,父母隻能書信寄情,盼望着“家書抵萬金”。
再看看現在,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就能立刻知道子女的近況。
不過有時候,咱們這心操得也太多了。
古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對比之下,咱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就自己是不是那隻“太勤勞”的馬牛呢?
《道德經》裡講:“無為而治。”對待子女,咱們也得學會“無為”,讓他們自己去曆練,去成長。
這樣,咱們自己也能落得個輕松自在。
顯“隔代親”與智慧
有時候啊,咱們跟子女之間,總得有點“欲揚先抑”的智慧。
你看,小時候咱們對子女嚴加管教,長大了卻對他們的事格外上心,這其實就是一種“抑”與“揚”的展現。
但咱們也得明白,子女大了,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咱們不能一味地“揚”,也得學會“抑”,适當保持距離,給彼此留點空間。
俗語說得好:“距離産生美。”
這話不假,适當距離能讓咱們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别總以為跟子女關系好,就可以無所顧忌,有時候,咱們也得學會,做那隻懂得适時飛翔的烏鴉,讓子女感受到咱們的尊重和了解。
人到五十,跟子女關系再好,也要懂得“烏鴉定律”,學會放手,讓愛成為助力,而不是束縛。
#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