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劉亭打開窗戶,迎面而來的是一陣清爽的微風,她放眼望去,遠處隐約可見的群山有幾處雲朵慢慢地被風吹散,太陽漸漸從雲朵中探出頭來,豁然開朗的心境随之而來。“人生的境遇有時像極了天氣,有風雨、有烏雲、有陽光,但是,我始終相信,風雨過後一定是晴天。”劉亭微笑着說,無論境遇好壞,她愛祖國、夫妻民、愛父親。 “盡管父親已離世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的革命精神與崇高風範,深深影響着我的一生。”回憶起父親劉少奇時,劉亭的眼神裡流露出敬佩之情。
父親一生的追求——
人民的利益即是黨的利益
翻開中國近代革命史,劉少奇是一個閃耀奪目的名字,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了一生。 1898年11月,劉少奇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甯鄉縣花明樓鄉炭子沖,從小飽讀詩書的他,深深地被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所感染。 “父親從小好學,人稱‘劉九書櫃’。他在求學過程中,接受了大量的革命思想,參加了五四運動,後來在保定育德中學附設的高等工藝預備班半工半讀,畢業後因學費不足,沒能赴法留學。他閱讀了大量有關社會主義的進步書刊,初步确立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1921年,父親去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學習,在那裡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回憶起父親的求學之路,劉亭感慨道,父親入黨後,更堅定了獻身革命的決心和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信念。
1922年夏,劉少奇在安源參與上司了聞名全國的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這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獨立上司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勞工鬥争運動,大大提高了黨組織在勞工群衆中的威信。1924年9月,劉少奇遵照中央訓示,與湘區黨支部書記李立三一起着手組建安源黨校。 “安源黨校是中國共産黨建立的第一所黨校,父親講授了《共産黨宣言》,培養了很多勞工和學生中的積極分子,為之後的工農革命武裝奠定了基礎。”劉亭說,父親發動過勞工運動,在白區搞地下鬥争,皖南事變後出任新四軍政委,同陳毅軍長等重建新四軍軍部,他善于把黨的政治任務同勞工群衆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組織群衆進行卓有成效的鬥争。 劉亭介紹,1939年7月,父親在延安馬列學院發表的演講經整理後出版成書,它就是《論共産黨員的修養》。這本書系統地闡述了共産黨人在理想信念、思想理論、道德品質、組織觀念、工作作風等方面的修養方法,強調共産黨人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共産主義世界觀。盡管這本書出版了80多年,但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劉亭坦言,父親時刻以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永葆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國家、為人民、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
1958年11月,劉少奇乘火車由天津去濟南視察,途中與乘客親切交談。(資料圖檔)“從中國共産黨成立初期到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從抗日戰争到解放戰争,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父親一生都在為民族謀複興、為人民謀幸福,他始終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任新四軍政委,為人民軍隊的建立和壯大、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劉亭感慨道。 “人民的利益,即是黨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黨再無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準,即是我們黨員一切行動的最高标準。” …… “這些發自肺腑的語言,在我看來,是父親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動力,他雖然離世多年,但留給我們後輩的精神财富是無價的、永恒的。這種精神也一直激勵鼓舞着我們後輩。”劉亭說,父親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他留給子女的遺囑是,希望我們把他的骨灰撒在大海裡,像恩格斯一樣,大海連着五大洋,他要看看全世界實作共産主義。
母親晚年的願望——
希望更多貧困母親走出困境
“如果說父親是人民的兒子,那麼母親王光美則是一位為黨和人民事業默默奉獻的偉大女性,她的人生和父親的命運緊緊相連。”劉亭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父母親攜手走過20餘年的風風雨雨,他們既是革命戰友,也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她為父母親純樸真摯的愛情所感動。 1921年,王光美出生于北京,當時,她的父親王治昌正出席華盛頓九國會議,得知女兒出生後,觸景生情取名“光美”。 “母親出身名門,18歲考入輔仁大學,是中國第一位原子實體的女碩士畢業生,當年作為助教,還輔導過李政道(1957年獲諾貝爾實體學獎)。當得知革命需要翻譯,她放棄了去美國留學讀博的機會,毅然選擇了中國共産黨。在北平地下組織的推薦下,成為‘軍調小組’中共方面的英語翻譯,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劉亭說,母親大學期間就讀過《論共産黨員的修養》,看了很多遍,很欣賞父親的才華,産生了崇高的敬意。用母親自己的話來說,是“從尊重、同情到寵愛,再到愛”,最終與父親在一起的。 1948年8月21日,劉少奇和王光美在河北省西柏坡舉行了一場簡樸的婚禮。“當時,母親把帶到延安的緞子綢面賣了,換了點兒豬肉和糖,毛主席和朱總司令都來賀喜,母親給他們各抓了一把糖。”劉亭說,婚後的母親,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的事業,作為中央機要秘書夜以繼日地工作。同時給予父親及子女們無微不至的照顧。 在劉亭的印象中,父親時常徹夜工作,母親也陪着父親工作,晚上親自給父親做宵夜,把剩飯加點兒水熱一熱,就成了燴飯,父親覺得這就是美食,估計也隻有父親說母親做的飯好吃。其實,母親不會做飯,卻很會做衣服、織毛衣,他們之間很融洽、很默契,母親能從父親的咳嗽聲或茶杯蓋放到杯子上的輕重聲中,明白父親在表達什麼。 1995年2月,王光美擔任“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組委會主任,“幸福工程”以幫助貧困母親治窮、治愚、治病為使命。劉亭感慨道:“母親晚年謝絕了很多職務,但聽說‘幸福工程’是幫助貧困母親的,就答應了。母親不顧年邁多病,依然到偏遠農村去了解實際情況,幫扶貧困母親走出困境。”她投入了全部精力,還把她母親留給她的幾件古董拍賣了,所得的全部财産都獻給了她熱愛的公益事業。
王光美(中)在“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開展過程中看望貧困母親。
在84歲壽誕那天,王光美感慨道:回顧自己榮辱坎坷的一生,無怨無悔;回顧自己奮鬥的一生,堅信祖國将更加繁榮富強,人民将更加幸福安康。 “我現在可以自豪地告訴母親,截至2021年底,‘幸福工程’已覆寫全國29個省區市的965個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21.88億元,幫扶困境母親36.03萬人,惠及人口152.73萬人。我們國家2021年已經全部脫貧,邁入了全面小康生活。”劉亭說,當年母親的願望早已實作,相信她在九泉之下可以放心了。
正直廉潔的家風——
培育我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劉亭身上散發出獨特的紅色氣質,端莊大方,說起話來溫柔親和,盡管已經70歲了,仍充滿活力。
劉亭近照。受訪者供圖
“耳濡目染,父母的言傳身教讓我一生積極向上,心性豁達。”劉亭坦言,當年,他們一家在中南海生活得很幸福,和父母親在一起的日子是難忘的,至今回想起來是那麼美好、純粹。 劉亭至今對1959年國慶節的那次家庭會議記憶猶新:當時,父親說:“現在解放了,在農村也好,當勞工也好,生活都比過去好多了。當然,馬上消滅城鄉差别還做不到。你們想請我這個國家主席幫忙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況,甚至改變自己的前途,說實話,我要是硬着頭皮給你們辦這些事,不是辦不成,可是不行啊!我是國家主席不假,但我首先是個共産黨員,共産黨員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為個人小家庭服務。我手中有點權也是真的,但這權是黨和人民給的,我隻能用于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 “父親從來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為家人、親戚朋友謀私利搞特權。我從小就接受了黨的教育,我們兄弟姐妹都是在黨的教育下成長成才的。”劉亭說,母親從1948年起擔任父親的秘書,新中國成立後定了工資級别,之後的工資從沒調整過,每次母親都把提級的名額讓給别人。父母親的坦蕩正直作風無形中也成就了劉家清正樸素的家風。 劉亭回憶,父母親從小就教育他們兄弟姐妹艱苦樸素,低調行事,在學校裡同學都不知道她父母親的職業,自己也不能對外講。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劉亭在國小暈倒過兩次,父母親沒接她回家,父親說:“全國人民都在受苦,我希望他們從小知道要跟人民同甘苦,将來長大了,為人民做事的時候,就不會讓人民再受苦。” 對于吃苦耐勞,劉亭有深刻的體會。她上國小時,學校請全國勞動模範時傳祥講述他的故事,父親問她想不想跟時伯伯去試試淘大糞,她欣然答應了,當時,隻有幾位同學和她體驗了當淘糞勞工,回家時發現衣服上粘上了大糞。父親問她感受如何?她說沒有想到這麼難,比上學難多了。 劉亭說,父親對子女要求很嚴格,每年夏天去北戴河,大家都去海邊遊泳,父親卻讓子女一周三天去附近公社勞動。在北京,父親還讓孩子們學習種菜,幫助他們養成自力更生、吃苦耐勞的品質。 1963年,母親到農村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父親問10歲的劉亭能不能管賬,她說可以,打開賬本,發現全家隻有十元零花錢,最終是誰下鄉十塊零花錢就給誰。 “父親一日三餐粗茶淡飯,有時熱熱剩菜剩飯就算一頓。父親的衣服都洗褪色了,襯衣穿壞了就補,直到無法再補了才同意換新襯衣,一條圍巾用了16年。父親的言傳身教,讓我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至今,我吃飯都不會讓一粒米飯剩在碗裡。”劉亭笑道。 劉亭介紹:“父親還鼓勵子女做有志之人,鼓勵半工半讀,并讓每個子女表态,哥哥姐姐們都表示同意,哥哥劉丁丁考上了農業技術學校。隻有十歲的我說要上大學,爸爸聽了也樂了。哥哥劉源在國小六年級就想當兵,因為年齡太小,就讓他在中南海小西門站崗,後來他如願成了一名軍人,還帶領武警水電部隊修建了三峽的永久船閘。” “人們的生活需要理想和奮鬥目标,我們今天所做的是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活。你長大了,也應該有正确的目标,為再下一代,甚至下幾代人更好地生活而努力工作。”劉亭說,父親的這段話從小在她的心裡播下了共産主義理想的種子,讓她明白,實作理想需要奮鬥,而不是憑空想象。 “是以,我從小就感受到一種責任,促成我在今後的人生路上,能吃苦、不怕苦,勤奮努力。”1978年,劉亭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外文系,憑借自己的認真刻苦,一步步走向知識的高峰,考取了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 “1989年,我放棄了國外的優越生活,毅然回國,照顧重病的母親,自己也開始創業。”劉亭說,令她感動的是母親去世前,依然念念不忘“幸福工程”,她接過母親的接力棒,這麼多年來,一直幫助無數個困難家庭走出困境。助人行善對她來說也是一件快樂的事,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劉亭發揮自己的力量為社會獻愛心,被授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榮譽稱号。 “不忘初心,不忘父母親的囑托,努力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這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的努力下,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美好。”劉亭語氣堅定。
2024年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運》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作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陳姝
責編/田園黃蝶審簽/一帆監制/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