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在涼城新村街道

有位攝影師小有名氣

他就是六旬老人吳平

社群食堂、市民驿站

文體活動現場……

都能看到他舉着相機的身影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我是涼城新村街道的義務攝影師,用照片來記錄社群的點滴變化。”——吳平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20多年前,吳平一家搬至涼城新村街道居住,雖說不是這裡的“土著居民”,但他對這一帶非常熟悉。

“我最早住在四川北路,後又遷至靜安區臨汾小區,最後搬進了涼城新村街道。之前我住過的兩個地方離涼城都不遠,是以年輕的時候,我經常從這一片區域經過。”

上世紀90年代,吳平常騎着自行車在涼城新村街道的轄區内穿行。他說,那時候這裡還屬于江灣鎮的範疇,一派田園風光,蛙叫蟬鳴不絕于耳。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涼城新村街道街景

沒想到,十多年後,農田村舍逐漸被一排排居民樓所取代。2001年,吳平搬進廣中路633弄小區,成了涼城新村街道的居民,從此與這個街道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9年,吳平所居住的1号樓成了涼城新村街道的“樣闆”,是街道内第一個加裝電梯的單元樓。

“當時,加裝電梯還是件稀罕事,我住在6樓,是以積極性也特别高。要是能為我們單元樓加裝上電梯,不僅友善了自己一家人,也為鄰裡做了件好事。”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廣中路633弄小區一号樓加裝的電梯

加裝電梯的流程涉及多個步驟和相關部門,為了順利加裝成功,吳平攬下了這個“苦差事”。

“那個時候,街道内還沒有電梯加裝的先例,我一開始也是一頭霧水,帶着各種材料和檔案,前前後後跑了一年才把手續辦下來。”

雖然前期麻煩,但是加裝完成的電梯還是給整棟樓的居民帶來了極大便利。“那時候很多人來我們單元樓參觀,我給他們介紹加裝電梯的流程,和他們分享經驗。”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廣中路633弄小區一号樓加裝的電梯

那麼,5年過去了,這台電梯運作得怎樣呢?吳平迫不及待地稱贊:“挺平穩的,品質也不錯!上下樓真的友善!”

現如今,有加裝電梯意願的居民再也不用像吳平那樣,自己拿着各種材料,一邊摸索,一邊申辦。“現在加裝電梯的流程更便捷,手續更簡單。希望有更多老人和我們一樣,早日實作‘上下樓自由’。”

退休後,熱心的吳平成了街道的“義務攝影師”,讓自己的愛好有了更多“用武之地”。那麼,在他眼中,街道内變化最大的是哪裡呢?

吳平提到了俞泾浦,“我是看着俞泾浦一點點發生變化的,最初的時候它是條臭河浜,現在你再看看,大不一樣了!河兩邊的景觀帶搞得多好!”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改建後

▲俞泾浦改造前後變化對比

俞泾浦位于虹口區西部,起于走馬塘,止于嘉興路橋,屬于吳淞江水系。今日的俞泾浦已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閑好去處,兩岸風光“顔值”提升的同時,河道旁還修建了塑膠步道,便于居民們健身運動。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道路寬了、小區美了、居住環境好了……談起自己的街道變化,吳平有很多話想說。生活在這裡20多年,吳平用照片見證了社群的變化。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改造前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改造前

從鄉野到新村,來看他記憶和鏡頭裡的涼城→

▲涼城新村街道秀苑小區“美麗家園”前後變化

而對于街道的未來,吳平也有很多期許,最期待的還是不久的将來,即将通往涼城的地鐵。“地鐵19号線、20号線都将穿過我們涼城,希望那天早點到來!”

記者:黃镏舒

圖檔:黃镏舒、吳平提供

來源:上海虹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