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号:GDZPS2085
書名:《第九屆國國際茶文化研讨會暨第三屆崂山國際茶文化節論文集》
版别:浙江古籍出版社
書号:ISBN 9787807151265
作者:程啟坤 鄧雲峰主編 沈才土 姚國坤 于惠霞 段訓田副主編
定價:45.00
出版日期:200605
内容簡介
五月的齊魯大地,鮮花盛開,生機盎然。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山東省茶文化協會和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崂山區人民政府承辦,旨在弘揚茶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第九屆國際茶文化研讨會暨第三屆崂山國際茶文化節,在著名的海濱城市一青島隆重舉行。這是大陸北方地區首次舉辦的國際性茶界盛會,也是世界茶文化事業發展中的一件盛事。青島是一座獨具特色的美麗海濱城市,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和聞名中外的風景旅遊勝地,是最适宜人類居住和發展的區域之一。崂山,被世人稱為“海上第D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名山孕名水,名水育名茶。崂山道教茶文化積澱深厚,其獨特的地理、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與崂山礦泉水、崂山耐冬花并稱“崂山三絕”,享譽天下。這次國際茶文化研讨會和崂山國際茶文化節的舉行,必将有力促進青島及崂山乃至山東的茶旅遊、茶産業、茶經濟的發展。
茶為國飲,發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盛于宋,明清時遍及中華。茶之初,雖有勞作的技藝,但無藝術的展現,将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記于史冊傳于後世,是曆代茶人辛勤實踐和對茶深人研究的結果,我們祖先創造的茶道、茶禮、茶祭、茶具,留下的茶詩、茶聯、茶謎、茶令、茶畫、茶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展現。特别是陸羽的《茶經》一書,不僅研究和總結了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曆史、産地,茶的栽培、采制、煎煮、飲用和功效等知識技術,而且把飲茶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與飲茶過程融為一體,賦予飲茶這一日常生活習俗以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了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中華茶文化,也使茶文化的高雅之美、清淡之美、甯靜之美和創造之美得以充分展現。
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要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必須重視茶文化的研究,目前,我們要深入研究茶文化的發展曆史、中國茶文化和世界茶文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茶文化如何促進茶産業的發展,重中之重是要深入研究茶文化如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充分發揮茶文化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公德心建設中的應有作用。這次研究會上交流的論文,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深刻闡述了茶文化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深人探讨了中華茶文化的曆史淵源、發展過程和表現形式,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水準,必将在茶文化事業發展程序中産生積極的影響。我們向論文作者緻以崇高的敬意!
目錄
一、弘揚茶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茶為國飲"促和諧——略論普及茶文化與建設和諧社會/戴盟(1)
從茶文化的社會實踐看茶文化的社會功能/徐明生(4)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及其對社會與茶産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程啟坤 姚國坤(8)
弘揚茶文化,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詹立錢(12)
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茶文化建設/舒曼 胡智學 陳一珉(15)
談現代中華茶文化的興起/梅峰(19)
茶為國飲 強國健民/俞其坤(25)
對茶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的深層思考/高先春(28)
收藏茶文物研究茶曆史展示茶文化——也談中國茶葉博物館的社會功能/王建榮 趙燕燕(31)崂山茶文化建設GEP模式的路徑探讨/劉金山(35)
鄉村文脈——整理茶區村史文化正當時/蔡泉寶(40)
試論湖南茶文化旅遊業的開發/禹利君 譚燕萍 劉仲華(43)
利用旅遊資源開發茶葉産業/段家樣(47)
依托晉商茶文化拓展并州旅遊業/吳鳳鳴(50)
做茶文化旅遊文章促崂山茶産業發展/郭和平(53)
被茶與茶文化沖擊着的大陸高校和當代大學生——當代大學生被中國茶文化撞了一下腰/馬曉俐沈生榮(57)
淺談“茶之通融性”——略論普及茶文化與建設和諧社會/甘良華(62)
日本抹茶産地愛知縣西尾市中國小校茶教育及其影響/吉田步 龔淑英(65)
淺談社群茶文化發展趨勢——從倪煥風茶藝工作室談起/倪煥鳳(69)
茶文化場論——略論普及茶文化與建設和諧社會/張順高 梁鳳銘(72)
中華茶文化是先進文化/陳幼發(76)
與茶同行/王曼源(80)
論茶文化與社會文明之關系(摘要) /江平(84)
弘揚中國茶文化大力發展茶文化事業——略論普及茶文化與建設和諧社會(摘要) /孫志修 樊建濤(85)
弘揚茶文化 促進社會發展——崂山茶文化之旅(摘要/匡新 王靈均(86)
二、茶史與茶文化研究
魯茶淵源——紀念“南茶北引”五十周年/王裕晏(87)
中國山東崂山茶系新探/劉國明(91)
中國茶樹生長北限的古茶區——山東/章傳政 黎星輝 朱自振(102)
提高文化含量 促進産業發展——崂山茶文化略論/王春元(106)
崂山道教與茶文化/王誦亭(109)
淺談古茶樹的文化價值/李師程(112)
清代北京上流社會普洱茶海外史稿/姜育發(115)
再次認識一位中國僧人——關于日本日常飲茶的起源/工藤佳治(122)
試論飲茶的起源與演變/姚國坤 張莉穎 程啟坤(124)
長興顧渚山是唐代茶文化的源頭- /謝文柏(132)
境會亭究竟建在何處?——懸腳嶺與啄木的之考辨/謝文柏(139)
建茶記述一則考辨/林今團(143)
蔡襄與貢茶——略論普及茶文化與建設和諧社會/林今團(147)
風爐考——《茶經·四之器》圖文考之一/沈冬梅(150)
關于《茶經·四之器》中“風爐”與“漉水囊”的考辨/羅慶江(157)
對陸羽茶經)暫學思想的探讨/魯鳴臯(162)
陸羽(茶經)自然科學元素辨識及前瞻性探讨/王憲龍(166)
譬喻格在陸羽《茶經》中的語言藝術效果及其傳播功能/範齊家(169)
陸羽及其《茶經》對日本的影響——以鐮倉一室町時代為中心/顧雯 顧春芳(172)
茶葉加工利用的起源與發展/程啟坤 張莉穎 姚國坤(176)
茶葉利用的演變及傳播/阮逸明(183)
雲南思(茅)普(洱)區是世界茶樹原産地/黃桂樞(189)
茶文化曆史資料的整理與考辨/駱承烈 葛永端 趙豔(192)
茶神、茶祖、茶聖——确立中國茶文化标志性形象符号/董郎(197)
漫話中國貢荼文化/鞏志(200)
對《中國貢茶》一書的糾謬——兼與編著者商榷/謝文柏(206)
川藏茶馬古道研究的重大現實意義/陳書謙(210)
敢問路在何方——對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榮經段線路的推考/周安勇(214)
背夫“口溜子/陳書謙(219)
西藏茶的印象——從昌都到樟木的旅行/姉崎有峰(222)
“五丁引牛"與川陝茶馬古道/丁文(225)
從茶博館藏捐照、厘照、監照看晚清的茶政/郭丹英(229)
民國茶農的經營狀況/陶德臣(236)
中國植茶北緣初探/趙大川韓棣貞(244)
茶聖詩翁信陽品茗論水/李偉 姬霞敏(249)
信陽茶興衰榮哀一路走來/李偉 姬霞敏(252)
禅茶,人生的修為/釋光泉(256)
談佛教茶史的三件大事——兼論趙州禅茶的特殊貢獻/丁文(259)
“茶禅一味”考釋/陳香白 陳再羴(265)
湖南茶史鈎典/黃仲先(269)
中國古今荼學典籍概要/于規亭(272)
世界夥茶文化的兩條發展路線/王郁風(276)
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關劍平(280)
茶事的文化意蘊研究/于良子(288)
論唐代詩僧皎然的長篇七言歌行《顧渚行寄裴方舟) /蘇明明(302)
傅山的茶作品及茶文化理念/袁紀平(307)
繼承閩茶文化遺産開發千年曆史名茶(摘要) /林建志(313)
烏龍茶産區人文環境簡析/宋恒(314)
中國烏龍茶發源地:廣東饒平/陳香白 陳叔麟(316)
論崂山曉陽茶人的茶道文化/匡新(320)
福建白茶曆史及其荼文化/姚信恩 陳榮冰(325)
茶文化研究與茶器具/程苗根 程超(332)
論中國茶文化與國際茶文化的再度溝通(摘要) /魯明(336)
溯源覓蹤求證信陽茶(摘要) /李偉 姬霞敏(337)
三、茶道、茶藝與茶館
中國茶道核心理念“和”的文化鬧釋/蕭力争 施兆鵬(338)
宋代文人茶道初探/黃薇(342)
中華茶道的形成與道家/丁以壽 程玉華 伍萍(356)
道家理論對茶道的影響/林治(364)
日本煎茶道的曆史背景及其精神/小笠原秀道(369)
論茶為“國飲”——兼議中國茶道/田耘(375)
茶藝釋義/紅纓(380)
中國茶與室内環境的互相融合/相馬悅子(386)
用茶席設計和諧的生活/喬木森(391)
日本人和中國茶藝/山口紀子(395)
茶心與花情/王淑娟(398)
當代城市茶館創星刍議/朱家骥(400)
杭州茶館現狀分析及探索/張穎彬 邱敏華 龔淑英(403)
品飲與速飲齊飛 茶業共長天一色/丁俊之(409)
解析國家職業資格(茶藝師)教育訓練教程中“茶葉标準”部分的誤區(摘要) /楊志軍楊力李遠菊(414)
中國琴道與茶道(摘要) /馬守仁 鄭雯嫣(415)
信陽毛尖茶藝(摘要) /郭桂義 胡孔峰 羅娜(416)
試論崂山茶俗的培育、插揚和創新(摘要) /馬庚存(417)
四、茶産業與茶葉科學
加強宏觀調控,強化政策引導,加速産業化程序,全力打造江北第D一名茶/鄧雲峰(418)
培育知名茶品牌 重振中國茶雄風/邬夢兆(423)
中國茶産業品牌分析/魯明(427)
茶業品牌的文化意識/汪秀芳(433)
論中國茶飲市場與品牌打造/魯明(436)
日本茶業現狀與發展的展望/王亞雷(443)
近日本的中國茶市場概況/藤井真紀子(446)
于日本烏龍茶市場的現狀及展望/藤原賢昌(451)
種新型的茶葉提取物保健食品“東茶寶”/張織珍 單夏峰(453)
氨基丁酸茶的研究進展和開發前景/林智(457)
前進中的中國有機茶/劉新 傅尚文 邬志祥 張優 舒愛民(461)
珍稀奇葩——天然富鋅富硒有機茶——鋅、硒元素與人體保健功效/王亞蘭 吳健(465)
普洱茶的概念與所屬茶類的探讨/程啟坤 姚國坤 張莉穎(468)
茶樹的起源、演化和分類/虞富蓮(473)
冷泡茶之物化成分分析/牟玉如區少梅(482)
離體茉莉花釋香機理及創新利用/胡國強(488)
論茶文化與茶的國際化經營/鄭乃輝 葉乃興 楊江帆(491)
對大陸茶葉批發市場的再思考/趙晔 耿明齋(494)
質疑茶葉行政許可-品質市場準人/楊力(499)
英德茶葉産飲曆史和現代英德茶業發展成就與發展動力/陳杖洲(503)
鄭州市茶葉批發市場現狀及發展建議/張躍 馬曉俐(5I1)
開拓創新,全面提高青島茶業競争力/陳秀雲 王漪 張雲偉(517)
北方烏龍茶栽培及加工技術/江崇煥(521)
關于推進崂山茶标準化程序的思考/柳淑珍(525)
茶業教材建設研究(摘要) /陳香白(529)
弘揚茶文化,打造21世紀茶産業的“航母”(摘要) /丁文(530)
依靠科技 提升品質——-淺談普洱茶發展新趨勢(摘要) /李師程(531)
應用 HACCP 原理降低崂山綠茶農藥殘留量的研究(摘要) /汪東風 王漪 張雲偉 陳秀雲(532)
崂山茶區茶樹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摘要) /馮明祥 姜瑞德 王繼青 王佩聖(533)
山東無性系茶樹良種引種栽培技術(摘要) /彭正雲 江崇煥(534)
程啟坤,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茶葉學會原理事長、世界茶聯合會原會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農業部茶葉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原主任。現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發表論文240多篇,主編或參與主編的著作30餘部,有《賞鑒名優茶》《中國綠茶》《茶的營養與保健》《陸羽〈茶經〉解讀與點校》《茶葉入門100問》《喝茶悟養生》《古今名茶》以及《中華茶文化》多媒體CD光牒等。2001年開始從事茶文化的研究工作,參與組織大型國際茶文化研讨會多次,為中國茶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鄧雲鋒,男,漢族,1967年7月生,江蘇淮安人,1992年8月參加工作,199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研究所學生學曆,農學博士。現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沈才土,男,1945年3月生,文化管理專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曆任中共開化縣委副書記,中共浦江縣委書記,中共金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紹興市政府副市長、中共紹興市委副書記,浙江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
姚國坤,浙江餘姚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茶行業終身成就獎”“國際茶文化傑出貢獻茶人”“中華傑出茶人終身成就獎”獲得者;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赴馬裡共和國擔任農業發展部茶葉技術顧問;赴巴基斯坦考察群組建國家茶葉實驗中心;多次赴美國、日本、南韓、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茶文化講授。2003年,參與組建全國個應用茶文化專業(樹人大學内)并任系主任;2005年,籌建全國所茶文化學院(浙江農林大學内)并任副院長。1991年出版全國本以茶文化冠名的專著《中國茶文化》,2004年主編全國套茶文化專業試用教材,發表學術論文240餘篇,出版茶及茶文化著作80餘部。先後4次獲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并取得6項科技成果。
于惠霞,女,山東龍口人,1962年11月生,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崂山縣流亭鎮團委書記,崂山縣團委副書記,崂山縣(區)團委書記,崂山區政協經協辦公室主任,崂山區政協綜合處處長,崂山區旅遊局副局長(正處級),中共崂山區沙子口街道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中共崂山區沙子口街道黨委書記,中共崂山區委沙子口街道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2004年12月,任崂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現任中共青島市崂山區委副書記、青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大量批發或經銷商面議
茶書網中國區北京經銷商:感德真品茶業機構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馬連道6号北京國際茶城三樓西北角F3-19号
詳見:茶書網(www.culturetea.com)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