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失誤和最大缺點是什麼
諸葛亮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功績不可磨滅。但人非完人,他也存在一些失誤和缺點,以下是相關論述:
諸葛亮影視形象
一、失誤之處:
- 用人不當:
- 錯用馬谡守街亭:馬谡雖有才氣,對軍事有研究,曾獻計諸葛亮成功收服南蠻,還曾離間魏帝和司馬懿。但他一直擔任參謀職位,缺乏實戰經驗和領軍才能。劉備曾指出馬谡不可大用,可諸葛亮因與馬谡情誼深厚且對其信任有加,力排衆議讓他做先鋒統領大軍與張郃戰于街亭,馬谡一意孤行導緻街亭失守,諸葛亮北伐大計是以失敗。
- 對關羽任用存在問題:關羽文武兼備、骁勇絕倫,但性情孤傲,缺乏戰略頭腦,且看不起東吳,拒不執行聯吳抗曹戰略方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表明荊州戰略意義極其重要,然而他卻任用關羽鎮守荊州。後來孫權向關羽提出結成兒女親家,關羽不僅拒絕還破口大罵,侮辱東吳提親來人,引起孫權大怒,最終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丢失,對蜀漢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 在魏延與楊儀的沖突處理上不當:魏延請從子午谷出兵直搗長安的計謀未被諸葛亮采納,且諸葛亮常常否定魏延提出的計謀,并如同訓斥小孩一樣對待他。諸葛亮明知魏延與楊儀之間存在沖突,卻出于愛惜兩人的才能而對沖突聽之任之,未作徹底處理,隻是表面上進行調和。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發生火并事件,魏延不幸喪身,還蒙上了“叛逆”罪名,蜀漢元氣大傷。
- 戰略決策失誤:
- 勸劉備占益州:劉備占領荊州五郡之地後,諸葛亮和龐統認為“荊州荒殘,人物殚盡,東有孫權,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于是勸劉備進攻益州劉璋。這一行動雖擴充了劉備的實力,但也帶來了諸多弊端。劉備從仁義君子變成亂世枭雄,其道德立場受到質疑,導緻後期基本沒有什麼人才和士族願意追随劉備;同時,外部盟友盡失,孫權對劉備背信棄義奪取益州的行為感到氣憤,孫劉聯盟瀕臨崩潰;内部也因蜀漢後期勢力分為元老派、荊州派和益州派,三方互相不服,内耗嚴重,而劉備奪取益州的手段又讓益州的很多人同情劉璋,使得内部紛亂不斷。
- 軍事戰略上存在不足: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制定了“跨有荊益,兵分兩路,進擊中原”的戰略計劃,即從荊州、益州兩路出擊,以形成鉗形攻勢向魏進攻。但荊州與益州相隔千裡,兩地分兵的做法使劉備軍團失去兵力上的優勢,且關羽鎮守的荊州被孫權軍團偷襲得手,關羽父子命喪,隆中規劃中途夭折,自此客觀形勢發生很大變化,蜀國在戰略上陷入被動。
二、最大缺點:
- 事必躬親,不善授權:諸葛亮在位時兢兢業業、盡忠職守,對工作極為熱愛。但也正因如此,他對下屬不夠信任,認為他們辦事難以達到自己的要求,于是凡事事必躬親,從不假手于人。例如,在白帝城托孤之後,諸葛亮一人挑起興蜀大任,既要攘外又要安内,心力交瘁。他大權獨攬,不肯放權給下屬,導緻下屬缺少成長機會,劉禅無法擔起國之大任,昔日五虎上将的子孫也沒能重複祖輩的榮光。諸葛亮這種做法的後果是,等他去世後,蜀國人才青黃不接,出現“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的尴尬局面。而作為上司者,理應發号施令、統領全局,而不是事無巨細都親自處理。
三、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對自己有以下幾方面的評價:
- 忠誠勤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段表述展現了諸葛亮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自跟随劉備後,無論處于何種艱難困境,都始終忠誠不二、盡心盡力輔佐的态度。他将自己的一生與蜀漢的事業緊密相連,為實作先帝的遺願而不懈努力。
- 謹慎負責:“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諸葛亮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在處理事務時極為謹慎小心,日夜擔憂,唯恐自己的工作不能取得成效,有損先帝的英明。這種謹慎負責的态度貫穿于他治理蜀漢的各項事務中。
- 有使命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是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表明他将興複漢室作為自己的使命和職責,即使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也堅定地要率領軍隊北伐,為實作國家的統一和複興而奮鬥。
諸葛亮影視形象
四、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和作用極其重要:
- 地位:
- 政治核心:諸葛亮是蜀漢政權的丞相,主持國政,是蜀漢政治的核心人物。劉備臨終托孤,将劉禅托付給諸葛亮,賦予他極大的權力和責任,甚至讓劉禅“事之如父”,這使得諸葛亮在蜀漢擁有極高的政治地位和決策權,能夠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國家的發展。
- 精神領袖:他的忠誠、智慧和勤勉成為了蜀漢臣民的榜樣和精神支柱。他的存在穩定了蜀漢的人心,凝聚了各方力量,讓蜀漢上下能夠團結一緻,共同為國家的生存和發展而努力。
- 作用:
- 政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來穩定蜀漢局勢、促進發展。他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豪強勢力,確定政府的政令暢通;整頓吏治,選拔賢能之士為官,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重視農業生産,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蜀漢的軍事行動和國家穩定提供了物質基礎。
- 軍事方面:作為蜀漢軍隊的最高統帥,親自指揮了多次重要戰役,盡管北伐最終未能成功統一天下,但他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得到了充分展現。他善于用兵,治軍嚴謹,發明了木牛流馬等軍事工具,提高了軍隊的運輸能力和戰鬥力。在他的上司下,蜀漢軍隊保持了較高的戰鬥力和士氣,對曹魏政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 文化方面:諸葛亮的《誡子書》《出師表》等文學作品,不僅展現了他的個人品德和思想,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對後世的文化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他重視文化教育,倡導儒家道德觀念,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才,為蜀漢的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
總之,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處于核心地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貢獻不僅展現在政治、軍事和文化等方面,更在于他為蜀漢政權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其忠誠和智慧也成為了後世敬仰的典範。
(圖檔源于網絡。創作不易,請勿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