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新中國成立75年來,大陸教育事業步履铿锵,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寄予殷切期望,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訓示。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和殷切希望,化作清水縣廣大教育工作者不竭奮鬥的動力源泉,彙聚了齊抓共管教育事業的宏偉力量。
近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教育事業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來抓,深入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形成尊師重教、合力興教的良好格局,全縣教育事業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改善辦學條件 基礎保障持續提升
從狹窄簡陋的老舊教室到開闊美麗的校園空間,從笨重不便的教學設施到智能操作的資訊化裝置,從原始局限的現場教學到精彩紛呈的網絡課堂……75年來,清水縣教育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更新完善,學生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上世紀80年代,為改善辦學條件,清水縣委、縣政府廣泛發動群衆,大規模開展集資辦學、捐資助學排危建校活動,全縣廣大幹部職工、農民和企事業機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通過多管道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排除了一大批中國小危房,加快了校舍建設步伐。90年代後,全縣搶抓機遇,積極争取教育項目,先後實施了歐盟項目、世行項目、義教工程項目、中國小危改項目、全面改薄項目及各類援建項目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清水縣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機遇,加快改善辦學條件,對全縣現有中國小全部進行了改擴建,在城區先後建立軒轅國小、特教學校、縣三幼、縣四幼、東關國小分校、縣五中分校,實作了特教學校從無到有、特殊教育從分散到集中的轉變,極大緩解了城區學校“入園難”“大班額”的現狀。同時,全面依托改薄項目和國家專項資金,不斷加大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和教師周轉房建設力度,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新(改)建各級各類幼稚園96所。
從上世紀80年代的“土台子,泥孩子”到實作“一無兩有”,清水縣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截至2018年,全縣教育系統D級危房全面消除,各級各類學校生均校舍建築面積達到7.98平方米,中國小生1人1桌1椅(凳),寄宿學生每人1個床位,“大通鋪”現象消除,中國小美術器材、中學理化生實驗儀器配齊率達到100%,國小數學、科學實驗儀器配齊率達到95%,中國小生均圖書均達到國家、省級标準,生均圖書23.7冊,生機比為10:1,全縣中國小基本實作“班班通”裝置全覆寫,教育資訊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城鄉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多年來,清水縣全力推進教育項目建設。近三年每年教育基本投入均在1億元以上,在全市率先保障學前、高中生均公用經費788萬元,足額撥付中國小校食堂從業人員工資222萬元;持續改善教育基礎條件,實施縣三中、白沙農中教學樓等項目12個,東關國小綜合樓、永清中小教學樓等建成投用,實作最好的建築是學校、最美的風景在校園;優化教育布局調整,44所農村小規模學校平穩有序撤并,有力托高了教育底部;加強教育資訊化建設,充分利用為民事、義務教育薄改、學前教育發展專項等項目資金共計1016萬元,購置餐廚、教育資訊化裝置4200餘套(台、件),項目覆寫高中、義務教育和學前等全學段,教育資訊技術及現代教學裝置水準進一步提升。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教育”教學新模式,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利用現有資源,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加大推進“三個課堂”(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持續強化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建設,強化校本線上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邊遠鄉村輻射。
清水縣嚴格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建立困難學生全學段、多元化、全方位資助政策體系,春季學期為1496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落實各類資助資金1102餘萬元。籌建“清水縣緻遠教育發展基金會”,已注入資金375萬元。
七十五載歲月悠悠,清水縣全縣上下始終堅持立足全局看教育、不遺餘力抓教育、齊心協力興教育,全力支援教育事業發展,學子圓夢的期望值、教師從業的幸福感、群衆評價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築牢教育根基 教育品質穩步提升
發展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是廣大群衆共同的期盼。清水縣把教育作為最重要的民生事業,緊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走出了特色鮮明、特點突出的教育發展模式。
清水縣堅持把高效辦成“教育入學一件事”作為促進教育公平、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舉措,在全省首批試點運作中國小入學招生平台(全市唯一的試點縣),教育和紀檢、公安、住建、自然資源等部門協同關聯,對報名、稽核和錄取無差别受理、“一網通”辦理,5000餘名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全部高效妥善安置入學,充分滿足人民群衆“上好學”的美好願景。
清水縣堅持審批與監管并重,提質與增量并舉,通過學前教育普惠化、義務教育均衡化、特殊教育規範化、職業教育多元化、狠下功夫提振高中教育品質等舉措,推動學段教育協調發展。
同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完善等級評價、教師走教、學段銜接等機制,大力推廣“城區+城郊”“城區+鄉村”“強校+弱校”等模式,試點推行網課教學、分層培養、聯考聯評等舉措,各學段教育呈現出多點開花、齊頭并進的良好态勢。
在學前教育方面,清水縣實作了鄉鎮中心幼稚園和1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行政村幼稚園全覆寫,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64%,形成了以縣示範園為龍頭、鄉鎮中心幼稚園為骨幹、村級幼稚園為延伸、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發展格局。
在基礎教育方面,清水縣堅持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同時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步伐。不斷加大控辍保學力度。堅持實行“雙線三級”控辍保學工作責任制,關注特殊群體子女的入學問題,健全完善貧困學生救助制度,全面落實教育精準扶貧各項惠民政策,妥善解決經濟困難家庭子女、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和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就讀問題,讓所有适齡兒童和青少年都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2004年,全縣實作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奮鬥目标。截至2018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國小和國中學齡兒童入學率分别達到100%和 99.92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08%。“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89.2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1.7%。
2023年,縣域内學校聯考大學上線893人,上線率較去年提升4.37個百分點;中考750分以上突破200人,處于全市前列;縣二幼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殊榮,學前教育穩居全市第一方陣; 20餘所學校和300餘名師生在市級以上競技、科創等賽事中奪冠摘牌,素質教育成效明顯,教育強縣目标穩步推進。
加強隊伍建設 教育結構持續優化
金秋九月,清水縣中國小、幼稚園迎來開學季,走進溫暖明亮的教室,特色鮮明的高效課堂、創意十足的教學設計和活潑生動的師生交流随處可見,處處洋溢着積極向上、寓教于樂的歡快氛圍。
面對人民群衆對優質教育供給的期待,多年來,清水縣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聚焦優質均衡,加速補齊教師隊伍建設短闆,教師隊伍規模進一步擴大,教育結構進一步優化,教育品質顯著提高,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快速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清水縣牢固樹立以品質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持之以恒抓改革、增活力,抓管理、促品質。堅持開展公開課、示範課展評、送教下鄉及課改連片教研等系列活動;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組織教師到省内外名校觀摩及挂職學習;邀請外地名校校長及骨幹教師對全縣教師進行教育訓練,不斷提高全縣中國小校管理水準和教師課堂教學水準;開展城鄉聯盟辦學及“一對一”幫扶活動,組建教育發展聯盟,聯盟學校之間積極開展學校管理及課改經驗交流,促進城鄉、校際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縣學校辦學水準整體提升,教育教學品質穩步提高。
清水縣持之以恒建強教師隊伍,堅持引育并舉、選用結合。2023年,新招聘教師70名,引進急需緊缺學科人才22名,在全省範圍内比選聘請校長1名和教師4名,繼續加強東西部教育協作交流,接收天津河北區17名教師到我縣開展支教,選派9名學校中層上司赴河北區挂職鍛煉,蹚出了聚才興校、強師賦能的新路子;接續實施教師隊伍素質能力提升工程,采取“定制+自選”“所需+所願”“分隊+團體”等方式,紮實開展教師教育訓練工作,組織校園長、骨幹教師參加市級以上教育訓練300餘人次,聚焦新聯考改革,先後組織8批次130餘名教師赴“兩民兩甯”、隴南一中等地區和學校學習,與市二中、張川實驗中學、秦安一中開展聯合教學觀摩和網課直播教學交流研讨活動2次60餘人次,“一對一”開展基于崗位、基于課堂、基于問題、基于補充的聚焦農村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的“影子教育訓練”2批300餘人次,組織新教師崗前到城區學校接受為期1月的高強度教學實踐鍛煉,提升适崗能力,截至目前,累計教育訓練4700餘人次,教師能力素質不斷提升;堅持公開平等、競争擇優原則,為城區學校選調教師191名,促進教師在縣域内合理流動;評選縣級名師、骨幹教師92名,有效激發了廣大教師幹事創業的熱情。
75年來,錨定社會發展需要,一批批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不斷湧現,為清水縣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一系列嚴師、尊師、強師、惠師政策出台,一項項助力優秀人才從教舉措的落實,推動清水縣教師隊伍愈發出彩,教育強縣建設的步伐愈發穩健。
七十五載辛勤耕耘,桃李芬芳碩果盈枝。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清水縣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統籌做好新時代教育高品質發展各項工作,加快建設教育強縣,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優質教育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用情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奮力開創全縣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新局面。(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李榕)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