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隻跳跳虎
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内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
前言
我今年28歲,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小夥。以前的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會娶一個美國姑娘,可事實就是如此。
随着我們生活的逐漸穩定,很多問題開始浮出水面,這我才知道,外國人竟然是這麼看待中國人的。
01
我是李陽,土生土長的中國小夥,今年28歲。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生活本平淡無奇。誰曾想到,我的婚姻會走上一條不尋常的路——昨年,我娶了一位美國姑娘,艾米莉。
她高挑,金發碧眼,性格開朗,第一次見面時就深深吸引了我。說來也是機緣巧合,我倆是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認識的,沒想到這段緣分居然促成了一場跨國婚姻。
我還記得我們的婚禮,那場婚禮仿佛是兩個文化的碰撞。婚禮上,我的親戚朋友習慣了中國的婚宴,桌上堆滿了各種大菜,酒過三巡,大家熱鬧地喊着“再來一杯”。
而艾米莉的家人卻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他們不太懂這些中國式的熱情,坐在那兒頻頻微笑着,禮貌地用着刀叉切着桌上的食物。
從那天起,我就隐隐覺得,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會有些沖突,但我沒想到,這些沖突居然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甚至中國人在他們眼中的樣子。
02
婚後,我們搬到了上海的一間小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過起了新婚生活。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一切都順風順水。艾米莉對中國文化充滿了好奇,每天都想學點中文或者嘗試新的菜式。我帶她去吃小籠包,教她使用筷子,看她因為菜品太辣而猛喝水的樣子,我總忍不住笑出聲。
她也教我很多她們美國的生活習慣,比如她喜歡在家穿着鞋子到處走,習慣早上喝咖啡而不是中國人的熱茶。剛開始我有些不适應,但想着這是文化差異嘛,多包容點就好了。
我們每天一起散步,去城市的公園看看風景,聊着彼此的工作和未來規劃。那段時間,我覺得跨國婚姻并沒有我想象中的複雜,甚至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娶到這麼一個聰明漂亮的美國姑娘。
03
然而,随着生活逐漸穩定,一些不易察覺的問題也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有一天,我和艾米莉一起去她的一個美國朋友家做客。那是一個在上海工作的美國家庭,家裡裝潢很現代化,滿牆的英文書籍和藝術品。大家聊得很開心,直到有一個話題突然讓我愣住了。
艾米莉的朋友瑞秋突然問我:“李,你們中國人是不是從小就很刻苦?你們是不是很少休息,每天都很忙碌地工作?”
我笑了笑,心想這大概是個玩笑,便随口答道:“也沒有那麼誇張吧,跟你們也差不多啊。”可是,瑞秋卻接着說道:“可是我們總覺得你們中國人好像特别能吃苦,你們不是總有那種‘996’的工作制度嗎?而且,我還聽說你們的家庭觀念特别強,會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導緻你壓力很大?”
我心裡有點不舒服了。她的話讓我感覺他們似乎對中國人有一些刻闆印象。可我沒有繼續深究,畢竟不想破壞當天的氣氛。
回家後,我随口跟艾米莉提起這件事,沒想到她卻很認真地回答:“其實,李,我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為的。在我眼中,中國人确實是很能吃苦、很有紀律感的一群人。你看你自己,不就是每天加班嗎?我還覺得你不夠休息呢。”
我愣住了。原來艾米莉心裡也有這樣的看法?我有點不知所措。難道在她眼裡,我隻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勞模”嗎?那個刻苦耐勞、工作至上的形象就成了她對中國人的全部印象?
04
顯現随着時間推移,這種刻闆印象和文化沖突漸漸變得明顯。有一次,我和艾米莉一起回我父母家吃飯。按照中國的傳統,家庭聚餐時父母總是把最好的菜往子女碗裡夾。可是艾米莉明顯有點不适應,她小聲對我說:“你父母一直夾菜給我,我自己可以夾啊。”
當時我沒在意,還以為她隻是有點不好意思。可等回到家後,她突然情緒有些激動:“李,我覺得我們文化差異太大了。我很尊重你們的習俗,但有些東西我真的不了解。
為什麼你們總是這麼重視家庭?你父母給我們做了那麼多飯,雖然我知道他們好意,但我覺得有點壓力,像是在接受‘考驗’一樣。”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在她心中,中國的家庭觀念是一種“無形的束縛”。她的眼中,中國人似乎過于看重家庭責任,仿佛每個人都活在家族的期望中,而個人的自由被壓縮了。
這次對話讓我陷入了深思。或許從我們的角度看,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可對于艾米莉這種從小追求個人獨立的美國人來說,這種強烈的家庭紐帶反而成了一種壓力。
最嚴重的一次争執發生在春節。那是我和艾米莉第一次一起過春節,我帶她回老家,家裡人都很熱情,準備了滿滿一桌年夜飯。可艾米莉顯得有些局促不安。
吃飯時,長輩們按照慣例問了一些“關心”話題,比如工作怎麼樣,準備什麼時候要孩子。艾米莉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回到房間後她忍不住對我發火:“李,你們家人為什麼總是要問我們什麼時候生孩子?這不是我們的事嗎?我覺得我們還沒有準備好,但你卻什麼也沒說,難道你就不覺得這種問題很不合适嗎?”
我啞口無言,在中國,這種問題再正常不過了,可在艾米莉眼裡,卻是對個人生活的幹涉。
“李,我知道你愛你的家人,但你是不是也應該更多地考慮我們的生活?我覺得你總是在家庭和我們之間搖擺不定。”
那一刻,我意識到跨國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它更是兩個文化、兩種價值觀的碰撞。我們都以為愛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有些問題根植于我們的文化深處,不是愛就能輕易化解的。
那次争吵之後,我們冷靜了好幾天。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的婚姻,也試圖從艾米莉的角度去了解她的不安與困惑。通過溝通,我慢慢意識到,艾米莉并不是在否定我的家庭文化,而是她不了解這些文化背後的意義。
于是,我嘗試向她解釋,中國的家庭觀念源遠流長,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并不是一種控制,而是一種愛的表達。她也向我敞開心扉,說她并非不尊重中國的文化,隻是她習慣了美國人獨立的生活方式,想要更多的空間去規劃我們的未來。
最終,我們決定在文化的差異中找到一種平衡。她開始嘗試更多地融入中國的節日和傳統,而我也學會了尊重她的個人空間和選擇。我們之間的愛,随着了解的加深,變得更加堅固。
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内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