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排名靠後”到“多項第一”,這個秦嶺山區縣憑啥?

秦嶺腳下的西安市周至縣,近三分之二面積被森林覆寫,因土壤肥沃、糧食豐産,自古就有“金周至”的美譽。但“金周至”曾一度黯然失色:産業路徑不清、群衆增收緩慢、信訪高發,多項經濟名額在全市排名靠後。

近年來,周至經濟迅猛發展,躍升為縣域經濟的一匹“黑馬”。2023年,周至GDP同比增長7.9%,增速在陝西排名前十;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達11.1%,已位居西安市第一。

這座戶籍人口不到70萬的小縣城,憑什麼實作逆襲?

冷冷清清的鄉村變得熱氣騰騰

從“排名靠後”到“多項第一”,這個秦嶺山區縣憑啥?

周至縣馬召鎮辛口村一家營運中的咖啡館(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清晨,位于周至深山裡的馬召鎮辛口村,薄霧還未完全消散,第一波遊客已順着新修的周塬路進村遊玩。村裡老屋改造的咖啡廳早早營業,手沖咖啡的陣陣香氣彌漫開來。咖啡廳外的廣場上,一座難求。

就在2015年前後,這個有700多戶的村莊,還曾經一多半都是貧困戶。由于外出打工的多,村裡幾乎見不到幾個人,冷冷清清。如今,辛口村已變身“網紅”,吸引很多外地遊客前來打卡。喧嘩的人聲和繁榮的商業,讓這裡變得熱氣騰騰。

從“排名靠後”到“多項第一”,這個秦嶺山區縣憑啥?

遊客在周至縣馬召鎮辛口村一家飲品店内消費休閑(2023年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辛口村是周至縣263個行政村的縮影。周至經濟躍升,源于發展三大支柱産業:以猕猴桃為主導的特色現代農業,以共建集賢園為支撐的先進制造業,以生态環保為前提、美麗城鄉為依托的全域旅遊業。

“周至猕猴桃”,已跻身2024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第八位、漿果類第一位。依靠猕猴桃、苗木等農業闆塊,周至實作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5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42個、10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4個,其中裕盛村村集體經濟甚至收入近千萬元。

樓觀鎮西樓村黨支部書記楊有民拿出猕猴桃産業賬本:2021年2萬元、2022年18萬元、2023年53萬元……“照這個發展勁頭,今年村集體收入一定能超過百萬元。”楊有民說。

周至是全國重點生态功能區和西安市的主要水源地,境内黑河水庫年均向西安市區供水3.45億立方米,占全市供水量56%。此外,當地秦嶺生态保護區總面積占全市的40.34%。生态保護與工業發展的關系本不好處理,但周至的答卷卻成績斐然。

從“排名靠後”到“多項第一”,這個秦嶺山區縣憑啥?

周至縣集賢産業園一角(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在周至縣集賢産業園的工廠中的房間裡,智能化機器人揮舞手臂;工廠中的房間外,一箱箱貨物碼放整齊、等待發送。随着130家企業入駐園區,産值超260億元,2萬名群衆在家門口實作了穩定就業。集賢園區已成為西安市的标杆園區。

從“排名靠後”到“多項第一”,這個秦嶺山區縣憑啥?

周至縣集賢産業園(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依靠集賢産業園等的帶動,去年,周至工業增加值增速超20%,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8.8%,居西安市第一位。今年上半年,當地工業增加值增速28.3%,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5.3%,居西安市首位。

此外,随着民宿、康養、露營等業态植入鄉村,加之自行車比賽等多種賽事拉動,周至的文旅産業也增速明顯。

2023年,周至接待遊客1770.84萬人次,相比2021年增長120.61%;綜合收入67.35億元,相比2021年增長128.38%。

2024年,周至還獲評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第二位、西北地區第一位。

從“生态佳”到“生态+”的反思與感悟

從“排名靠後”,到“多項第一”,周至優異成績單的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回望曆史,周至猕猴桃産業的發展曆程并非一帆風順,曲折中充滿對市場和生态的誤解、誤讀,更充滿反思與領悟。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周至開始大規模種植猕猴桃。當時,每斤兩三元的猕猴桃可帶來畝均一兩萬元的收入。但無序發展和盲目施肥、打藥,一度讓當地猕猴桃産業陷入困境,消費者流失,價格不斷下降。

“40多萬畝猕猴桃咋就賣出了一個貧困縣?”這個問題,曾長期困擾當地幹部群衆。

“早些年,我們種植老品種,用的農藥、化肥也都不講究,催熟的果子看起來個頭大,但是味道卻不好。商販壓價時,我們心虛、步步退讓,不得不賣。”樓觀鎮周一村黨支部書記齊平感觸頗深。

新的生态種植模式改變了一切:傳統的農藥化肥換成了有機肥,農業專家到田間化驗土壤成分,冷庫建在村口,果品分揀線和包裝線一應俱全……好果子有好口碑,也産生高價值。

齊平說:“這幾年,我們換了新品種,比照縣裡提出的生态種植标準打藥、施肥,果好價格也硬氣。村裡還建起冷庫,網上網下都能銷售。現在談價時,商販依着我們,行情反了過來。”

從“排名靠後”到“多項第一”,這個秦嶺山區縣憑啥?

周至縣一家猕猴桃生産企業的勞工在對猕猴桃進行質檢和包裝(9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這些年,周至大力實施猕猴桃全産業鍊發展九大提升工程,尤其突出提升“品質、品種、品牌”三大元素。越來越多的農民感受到“打好生态牌”的重要性。

猕猴桃銷售政策發生颠覆性變化。村民們說,他們已經不再把“薄利多銷”作為賣點,取而代之的是“綠色”“無公害”的标簽。事實證明,好山好水,再加上好品種、好技術,不但銷路不愁,收入反而更高。

目前,周至已帶動全域進行生态種植,建起2680座冷庫,成立電商企業382家,重點果區群衆人均年收入突破19500元。因品質過硬,部分園區的果品已遠銷歐洲。

與此同時,當地立下保護生态優先的規矩,文旅發展也“愈綠愈火”。

根據沿線鄉鎮、村莊特點,周至近年來先後打造了以文化特色為主體的樓觀片區、以村落康養為主體的馬召片區等田園經濟綜合體“一紐帶五片區”,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态環境持續改善。

從“排名靠後”到“多項第一”,這個秦嶺山區縣憑啥?

周至縣駱峪鎮駱峪村景色(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熱鬧,真熱鬧!”駱峪鎮駱峪村,57歲的牟芳芳家就在村口的駱峪水庫下,風景秀麗。這兩年,牟芳芳把自家閑置的二層小樓重新裝修、鋪上素雅的地磚,換上嶄新的床品,“山景民宿”迎來一波波遊客。

“這秦嶺景色就是稀缺品,我們保護好秦嶺也是在造福自己的生活。”牟芳芳有個習慣,隻要看到有人扔垃圾,她總會小心提醒并随手撿起。

山腳下,農文旅以生态打底、加快融合發展;縣城裡,發展“生态工業”也為當地注入活力。

承接比亞迪零部件配套以及西安城區産業轉移,為西部智能裝備産業園招引更多上下遊産業進駐園區,積極對接恒達福智能制造、大秦環保等項目簽約落地……今年上半年,僅當地集賢園園區工業産值就達到198億元,同比增長231.74%。

“招商時,綠色是我們考量的關鍵因素。有的項目即便産值大、納稅多,但隻要不環保,我們也不考慮。”周至縣招商局相關負責人說。

“生态産業”未來空間有多大?

“以前,過完年就外出,過年時再返鄉,雖然家就住在山下,但好像沒見過青山綠水;這兩年,能在家門口上班,經常帶孩子在山間采摘野菜、納涼、賞秋、玩雪,好像重逢了故鄉的春夏秋冬,有工作、有樂趣、有生活。”在周至一家童書裝訂廠工作的李夢說。

目前,圍繞縣域經濟發展的多重生态産業,周至正逐漸步入正軌。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地基礎設施薄弱、經濟動能仍待增強。尤其是秦嶺生态保護和渭河生态紅線劃定後,如何在保護好生态環境的前提下,将“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還比較單一。

長期關注縣域經濟發展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增信建議,當地可通過資訊普查、确權登記等形式摸清生态産品底數,對生态産品進行價值評估,為其“進規劃、進決策、進項目”打好基礎,讓生态産品轉化路徑更加多元。

周至相關部門負責人說,目前,他們一方面正在研究不同類型生态産品的商品屬性,建立生态産品價值評價機制,推進價值核算應用;另一方面,也在推進生态産品供需精準對接,組織開展生态産品交易和招商,推進生态産品供給方與需求方、資源方與投資方高效對接。

一些農戶期盼銷路更暢。家住終南鎮大堅村的魏發展種有65畝猕猴桃,“生态化、科學化、精細化”讓他家的猕猴桃種植成本達到每畝近7000元。

“生态種植保障了品質,我們的果子從‘論斤賣’到現在‘論個賣’。”但魏發展也有憂慮:作為農戶,他們對接市場的能力有限,他期盼農業部門能幫助和帶領跟他一樣的農戶對接到更多高端市場,讓猕猴桃進一步打開銷路。

更多的探索與實踐,正在這片綠水青山間“一錘接着一錘敲”,一步接着一步走。(來源:新華社)

責編:卓西玲

編輯:王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