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冰:以色列的主戰架勢,正影響美國大選?

陳冰:以色列的主戰架勢,正影響美國大選?

直新聞:以總理内塔尼亞胡确認,黎真主黨上司人納斯魯拉的繼任者,以及繼任者的繼任者已被打死,而黎真主黨二号人物說支援停戰努力,您判斷以色列會怎樣回應?

特約評論員 陳冰:黎巴嫩真主黨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盟友,之是以在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軍隊交火,主要是聲援哈馬斯,試圖阻止以色列對加沙慘無人道的轟炸。黎巴嫩真主黨上司人納斯魯拉在今年7月就表示,如果加沙地帶停火協定達成,該組織将與以色列“不經讨論地”停戰。但現在,納斯魯拉等黎巴嫩真主黨高層,都已被以色列幾近“團滅”了。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進攻,雙方争鬥的性質已經變了。以軍要消滅黎巴嫩真主黨,而不是說要不要停止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内塔尼亞胡昨天(8日)說,“黎巴嫩人,我對你們說:把你們的國家從真主黨手中解放出來,這樣這場戰争才能結束。”顯然,以色列總理要把黎巴嫩南部地區變成第二個加沙。

不過,黎巴嫩真主黨是一支武器比哈馬斯更豐富、戰鬥人員比哈馬斯更多的武裝力量,前天(7日)一日之内就向以色列北部發射了180枚火箭彈,可見還是有相當強的戰鬥力。以色列重創了黎巴嫩真主黨高層,但或許也讓黎巴嫩真主黨的作戰小分隊獲得自由,可以更靈活地打擊以軍。不管怎麼說,以軍對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打擊,也是夠準夠狠,在這種情況下,黎巴嫩真主黨二号人物,公開支援停戰努力。

這是黎真主黨首次沒有把加沙停火作為停止向以色列開火的先決條件,似乎也是受到的打擊太深重了。但是能不能停火,主動權在以色列和美國手裡,要是美國繼續提供武器,要是以色列繼續進行地面打擊,直到消滅黎真主黨主力,那麼以黎戰火将繼續延燒。弄不好就會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給炸成廢墟,進而把黎巴嫩政府拖入戰争。

陳冰:以色列的主戰架勢,正影響美國大選?

直新聞:以色列防長赴美行程突然被叫停,拜登總統将和以總理通電話,為什麼美以關系變緊張了?以色列會打擊伊朗嗎?

特約評論員 陳冰:以色列防長去美國,主要是和美國防長讨論如何報複伊朗。在伊朗向以色列發射180多枚彈道飛彈後,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就發誓,要對伊朗進行強烈報複;拜登也支援以色列襲擊伊朗,說這是“以色列的權利和義務”。

但是在如何襲擊伊朗的目标上,美以發生争執,拜登政府不同意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将其劃為紅線,而以色列則把伊朗上司人、核設施和石油基礎設施等,都列為潛在打擊目标。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對以色列竭力支援,但以色列往往把拜登政府的勸誡當作耳邊風,使得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停戰換人質計劃泡湯,美國規勸以色列不要對黎巴嫩發動地面戰争的嘗試也沒有成功。

如果以色列要襲擊伊朗核設施,不僅會引發伊朗的再次報複,而且會把美國卷入中東戰争中,很可能的情況是,以色列先發起對伊朗的核設施打擊,然後美軍不得不參與其中,來收拾“爛攤子”,因為美軍擁有解決伊朗核設施的特殊能力。内塔尼亞胡叫停了防長的訪美計劃,是對拜登不支援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抗議,是以拜登将在晚些時候,與以色列總理通電話,讨論如何報複伊朗,能不能讓以色列更加克制一些。

可以說,以色列是一定會打擊伊朗的,問題就是打擊哪些伊朗目标。要是放過伊朗核設施,那麼以色列和伊朗的打擊與報複就不會失控,大規模中東戰争爆發的可能性會降低,也不會把美國卷入其中。

陳冰:以色列的主戰架勢,正影響美國大選?

直新聞:拜登抱怨以色列總理不聽話,打了加沙又打黎巴嫩南部,還要打伊朗。有輿論認為這是為了影響美國大選,您認為以色列的做法能影響美國大選嗎?

特約評論員 陳冰: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堅持“七線開戰”,而不是停戰換人質,主要目的顯然不是影響美國大選,但客觀上卻真的會影響美國大選。如果以色列攻擊伊朗核設施,美國就會卷入其中,那麼美國選民會認為民主黨政府隻會打仗,俄烏沖突沒有結束,又來了中東戰争,美國納稅人的錢就變成了炮彈,可能不會支援民主黨的哈裡斯當選。

但即便以色列不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政府如果沒能實作巴以停火,沒能換回被劫持的人質,沒能阻止以色列把黎巴嫩南部轟炸成和加沙一樣的廢墟,也會影響美國選民投票。拜登政府夥同以色列在加沙制造人道災難,已引起美國年輕選民的抗議示威,阿拉伯裔的美國選民也反對民主黨政府一味偏袒以色列,這些都将影響選民的投票取向。拜登一直在推動達成外交協定,他在過去幾個月中多次宣稱協定接近達成,但都成了空話。不是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堅持要打,而是以色列不買賬,堅持要打。

美國選民認為拜登政府無能,但要是民主黨人哈裡斯赢得選舉,她對中東沖突可能也同樣沒轍。當然美國選民可能對特朗普更恐懼,特朗普曾公開支援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但特朗普是一個善變的人,他在任四年時美國沒有打過仗,也沒有涉足武裝沖突,選民可能有僥幸心理,認為特朗普就是“嘴巴大”而已,他上台反倒可能迅速熄滅中東戰火。看看,以色列的主戰架勢,已經在影響美國大選。

作者丨陳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