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将于中原標準時間10月10日晚7時公布。過去十年(2014-2023),十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類别的作家斬獲過這一殊榮,他們的經典作品無一例外迅速在中國大陸出版或再版,隻是這些中譯本的命運卻不盡相同。在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誕生前,讓我們一同來回顧下這些作品,或許你能從中窺測出今年的一些端倪?
2014年 帕特裡克·莫迪亞諾 法國 法語《暗店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帕特裡克·莫迪亞諾因“用出色的‘回憶藝術’喚醒了最難以道明的人類命運”獲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暗店街》出版于1978年,同年獲得龔古爾獎。主人公居伊·羅朗患遺忘症,把前半生忘得一幹二淨,可是他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地尋找過去。作品通過這一離奇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二次大戰後西方社會問題和人們普遍存在的内心空虛與幻滅感。
1984年《外國文藝》首次引進翻譯了這部作品,譯者小禾。1986年,薛立華譯本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是該作品的首個中譯單行本。薛譯本影響甚大,開篇“我的過去,一片朦胧”在王小波《萬壽寺》的種草下,更是俘獲了一批文藝青年。不過這個版本不僅鬧出了扉頁上出現了另一個譯者名字的烏龍,而且薛立華多年後的聲明又引出一段版權公案。但不論如何,薛譯本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此後,1992年漓江出版社的版本由李玉民翻譯為《尋我記》,因為文字過于修飾,褒貶不一。莫迪亞諾獲獎後,99讀書人将1994年譯林出版社王文融譯本,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再版,并陸續出版或再版了莫迪亞諾其他作品,合為“99讀書人 帕特裡克·莫迪亞諾作品系列”。
2015年 S.A.阿列克謝耶維奇 白俄羅斯(生于前蘇聯) 俄語《切爾諾貝利的悲鳴》《鋅皮娃娃兵》《二手時間》
中信出版社
和此前以及此後很多次一樣,諾獎評委這一年的選擇又是讓人意外又覺得合理。在得到諾獎的殊榮之前,阿列克謝耶維奇已經獲得過德國萊比錫圖書獎、法國國家電台“世界見證人”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德國書業和平獎、法國美第契文學獎、波蘭卡普欽斯基國際報告文學獎等一系列獎項。評論界認為,如果要頒給小說家和詩人之外的作家,這位出生于前蘇聯的白俄羅斯女記者是最有希望的人選。果不其然,2015年,因為“她的複調寫作,成為我們時代裡苦難與勇氣的一座紀念碑。”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阿列克謝耶維奇主要出版有五部作品(處女作《我離開了農村》未公開發表)。這五部作品除開早期的《我是女兵,我是女人》(另譯《戰争中沒有女人》)和《我還是想你,媽媽》(又有譯名《最後的見證者》《最後一個證人》)這兩部早期作品外,其餘三部作品《切爾諾貝利的悲鳴》《鋅皮娃娃兵》《二手時間》很難說哪部作品比其他更具有代表性,而是各具特色、等量齊觀。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于1997年問世,為作家赢了國際聲譽,此書被認為是當事人的一幅心理學意義上的肖像,将那場災難的令人心驚膽寒的巨大規模呈現于世人眼前。在其獲獎前已有多個中譯本,包括最早由已故翻譯家高莽和田大畏在1999年翻譯出版的《鋅皮娃娃兵》(實際上是《鋅皮娃娃兵》和《切爾諾貝利的祈禱》兩書合集),磨鐵圖書出品的譯本《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譯者王甜甜)、《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于死亡還是愛情:來自切爾諾貝利的聲音》(譯者範祖芳,2015年再版為《切爾諾貝利的悲鳴》)。2018年,本書和阿列克謝耶維奇其他作品一道為中信出版社買下版權,以《切爾諾貝利的祭禱》為名再版,與另外4部作品結集為《S. A. 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集》。
《鋅皮娃娃兵》是她最為著名的作品,以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了阿富汗戰争中蘇聯軍官、士兵以及他們親人、友人、子女的血淚記憶。《二手時間》則是她最近一部也是最具分量的作品,一舉拿下德法俄波四個國家的四項大獎。
2016年 鮑勃·迪倫 美國 英語《鮑勃·迪倫詩歌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瑞典學院的“老學究們”的一次“離經叛道”,首次将諾獎授予“音樂人”,讓全世界為之驚訝。但實際上,鮑勃·迪倫的獲獎并非無迹可尋。首先是他不止是音樂人,也是詩人、作家、畫家、演員,還出版過超現實主義小說《塔蘭圖拉》和詩歌與繪畫選集《寫寫畫畫》。早在1990年,法蘭西文學院就向他頒發了“文學藝術傑出成就獎”,2004年出版的回憶錄《像一塊滾石:鮑勃·迪倫回憶錄》,停留在紐約時報書籍非小說類排行榜長達19周,此後又以“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産生深刻影響,以及歌詞創作中非凡的詩性力量”被第92屆普利策文學獎授予特别榮譽獎。其次,從1996年開始就有機構開始策劃為其提名諾獎,美國垮掉派詩歌代表人物艾倫·金斯堡還特地為其撰寫了推薦信。由此可見,鮑勃·迪倫能夠摘得諾獎,不過是醞釀已久的“意外”。
獲獎後,中文世界迅速做出反應: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彙集了西川、奚密、陳黎、李皖、馬世芳、胡續冬,再到冷霜、包慧怡、陳震、羅池、厄土、曹疏影、胡桑、周公度等一批華語詩歌界及樂評界優秀譯者,首次引進囊括涵蓋鮑勃·迪倫31張專輯、369首歌詞的歌詞集,在2017年一口氣出齊8冊《鮑勃·迪倫詩歌集》,每分冊為“薯片袋”式外包裝+口袋本詩集。“薯片袋”這一有着強烈美式風格的創意包裝,在當時吸引了不小的關注,成為當時一個文化事件。
2017年 石黑一雄 英國(生于日本)英語 《長日将盡》
上海譯文出版社
石黑一雄,著名日裔英國小說家。他的文體以細膩優美著稱,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提名或得獎,其作品已被翻譯成二十八種語言。1989年以《長日将近》獲得英國文學重要的文學獎布克獎。因“在偉大情感的小說世界中找到現實世界與虛幻深淵的連結”,2017年瑞典文學院将當年的諾獎授予了石黑一雄。
《長日将盡》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憶展開,講述了自己為達林頓勳爵服務的三十餘年時光裡的種種經曆;雖然達到了職業巅峰,但史蒂文斯過于冷酷地壓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職責,在父親臨終前錯過最後一面,之後又與愛情擦肩而過。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回憶,将一個人的生命旅程在讀者眼前抽絲剝繭,同時也折射出一戰與二戰之間那段非常時期的國際政治格局。1993年根據小說翻拍的同名電影(又名《告别有情天》)由英國著名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和艾瑪•湯普森主演,獲得八項奧斯卡獎提名和六項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成為影史經典。
譯林出版社是中國大陸最早引進石黑一雄作品的出版機構,此後上海譯文出版社得到了石黑一雄全部作品的簡體中文版授權,目前已經出齊。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最新作品《克拉拉與太陽》在譯文出色的營銷下,上市三個月就兩次加印,是當年最暢銷的文學作品之一。
2018年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波蘭 波蘭語《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因性醜聞危機,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延遲到頒發,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在2019年才得到這一殊榮。在獲得諾獎之前,中文世界對托卡爾丘克相當陌生,僅有後浪出版公司于201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兩部簡體中譯本《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和《太古和其他的時間》,譯者均為易麗君、袁漢镕。諾獎揭曉之後,波蘭女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作品中文版加快了落地,後浪推出《雲遊》之後,KEY·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連續推出了《怪誕故事集》《衣櫃》《糜骨之壤》《雅各布之書》等9部作品,其中《雅各布之書》于今年10月剛剛出版。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是托卡爾丘克的成名作。小說共84個章節,每一個章節以“xxx的時間”命名,通過不同的視角講述了太古之中各種人物,甚至動物、植物和東西的故事:觸摸世界邊界的少女、沉迷解謎遊戲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婦、咒罵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絲、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蘭二十世紀動蕩起伏的曆史命運。本書交織民間傳說、史詩、神話與波蘭生活景緻,形成一個充滿符号、隐喻的世界,令人從容反視生命、愛情和意義的種種。可以說,這部作品是諾獎授獎詞——在叙事想象上充滿百科全書般的熱情,代表着一種跨越邊界的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現。
2019年 彼得·漢德克 奧地利 德語《罵觀衆》《卡斯帕》
上海人民出版社
彼得·漢德克既是詩人也是小說家,既是編劇也是電影導演。作為德語世界的最重量級作家,漢克是所有戲劇史無法跳過的篇章。和其它的大師一樣,他的成名作雖然寫于1960年代卻依然能超越我們這個時代。他的代表作包括劇本《罵觀衆》、小說《守門員對點球的焦慮》,和維姆·文德斯合作編劇的電影《歧路》、《柏林蒼穹下》。漢克于1968年獲霍普特曼獎,1973年獲畢希納獎和奧比獎,2009年獲卡夫卡獎,2014年獲國際易蔔生獎。2019年,憑借“富有語言學才能的作品探索了人類經曆的周邊及特殊性”摘得諾貝爾文學獎。
《罵觀衆》和《卡斯帕》的中譯本由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收錄于“彼得·漢德克作品系列”。《罵觀衆》發表于1966年,一鳴驚人,被視為藐視觀衆、藐視劇場的經典之作。全劇沒有傳統戲劇的故事情節和場次,沒有戲劇性的人物、事件和對話,隻有四個無名無姓的說話者在沒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裡地“謾罵”觀衆,從頭到尾示範着對傳統戲劇的否定。
《卡斯帕》被認為對傳統戲劇的颠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現的是一個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學習說話。漢德克表達的是人學會了說話後,人如何為語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語言的奴隸,如何為語言所控制,而這“語言”又常常僅僅表達了傳統的意識或統治者的意識而已,如今,正是這種語言已經馴化了人本身。他因為這部作品,漢德克也被譽為創造“說話劇”與反語言規訓的大師。
2020年 露易絲·格麗克 美國 英語《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月光的合金》
上海人民出版社
抛開鮑勃·迪倫不算,露易絲·格麗克是近十年諾貝爾文學獎唯一授予的純詩人。這位美國桂冠詩人生于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生前著有14本詩集和一本詩随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利策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格麗克的詩長于對心理隐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鸢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2016年由柳向陽翻譯、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集中譯本《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完整收錄了格麗克的《阿弗爾諾》(新英格蘭筆會獎)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詩歌獎短名單)兩本詩集;此外還有早期五本詩集的精選,涉及的詩集為《頭生子》(美國詩歌學會詩人獎)、《沼澤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裡斯的勝利》(全國書評界獎)、《阿勒山》(國會圖書館麗貝卡•博比特全國詩歌獎),《月光的合金》則收錄了格麗克的四本詩集:《野鸢尾》(普利策詩歌獎)、《草場》《新生》(《紐約客》詩歌圖書獎)、《七個時期》(普利策詩歌獎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2021年 阿蔔杜勒-拉紮克·古爾納 英國(出生于坦尚尼亞) 英語《天堂》
上海譯文出版社
頒獎公布後,中文世界一片嘩然:他是誰?當時,國内對這位出生于坦尚尼亞、以英語寫作的作家十分陌生,他的中譯作品僅見于2013年12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當中。在這部由“非洲現代文學之父”、奈及利亞著名作家欽努阿·阿契貝與英國肯特大學教授C. L. 英尼斯編輯、査明建等翻譯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中,收有古爾納的《囚龍》《博西》兩篇小說。
古爾納是諾貝爾文學獎曆史上的第8位具有非洲元素(出生或成長于非洲)的作家。他于1948年出生于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島,1960年代移居、求學英國,曾擔任凱恩非洲文學獎和布克獎評審,2006年入選皇家文學學會。古爾納的作品圍繞難民主題,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狀況,聚焦于身份認同、種族沖突及曆史書寫等,展現的後殖民時代生存現狀被認為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代表作有《天堂》《來世》《海邊》等。
獲獎後,上海譯文出版社陸續出版了包括《天堂》《來世》在内的10部作品。《天堂》的故事發生在百年前處于德國殖民陰影下的東非桑給巴爾,這片多種文明交融、多種宗教并存的古老土地。男孩優素福被父親抵押給商人阿齊茲償債,從此跟随商隊行走異鄉,親曆生存之難。這部作品發表于1994年,是古爾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少年未經世事、不加濾鏡的視角,将一個男孩的成長故事嵌于社會動蕩、曆史變遷的大背景中,通過書寫一代移民的前生,來“努力儲存那種記憶,找回人們賴以生活,并以此認知自我的那些時刻與故事”。
2022年 安妮·埃爾諾 法國 法語《悠悠歲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埃爾諾從1974年開始創作,至今已出版了約十五部作品。《位置》《一個女人》等作品用細膩、傷感的筆觸生動描繪了出身貧寒的父母如何為使自己及下一代擺脫社會最底層的卑賤地位所進行的充滿失落、絕望、希冀、夢想的奮鬥過程,準确、客觀地再現了法國當代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在心理、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價值觀方面的巨大差别,同時也以極其痛苦和沖突的心情,真切表達了對父母及故鄉愛恨交加。而《悠悠歲月》這部曆經二十餘年思考和推敲的傑作,使她當之無愧地居于法國當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早在2003年,天津外國語大學的郭玉梅就已經翻譯了埃爾諾的三部代表性作品,分别是《位置》《一個女人》和《恥辱》,并以《一個女人》的總标題集合在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2008年,《悠悠歲月》在法國的出版取得巨大反響,人民文學出版社在翌年邀請吳嶽添先生翻譯了這部作品,并榮獲了出版社當年評選的“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之一。
《悠悠歲月》一經出版就獲得了法國當年的“杜拉斯文學大獎”。采用“無人稱自傳”的方式,實際上是在自己回憶的同時也促使别人回憶,以人們共有的經曆反映出時代的演變,進而引起人們内心的強烈共鳴。作品以14張照片為引,呈現了1941年至2006年之間,埃爾諾的個人自傳記憶和法國的曆史記憶。作者通過對照片中場景、人物及其拍攝的具體時間進行較長的描述,并将這些照片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相聯系,在曆史與現實的交叉中重制了法國近60餘年的曆史。
幾乎與獲獎同時,2022年10月底,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三本安妮·埃爾諾的作品,分别是《一個男人的位置》《一個女人的故事》和《一個女孩的記憶》。其中《一個男人的位置》《一個女人的故事》是對《位置》《一個女人》的修訂再版,而《一個女孩的記憶》是首次翻譯。此後又陸續有《簡單的激情》《年輕男人》《占據》等多部中譯本相繼問世。
2023年 約恩·福瑟 挪威 尼諾斯克語(新挪威語)《有人将至》《三部曲》
上海譯文出版社
十年裡的第二位劇作家,當然福瑟也在詩歌、小說、散文、翻譯等多個文體中徜徉。他從1983年起開始出版作品,作品已被譯成四十多種文字,獲得過北歐劇協最佳戲劇獎、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戲劇獎、瑞典學院北歐獎、國際易蔔生獎、國際布克獎短名單等獎項。福瑟是全世界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劇作家之一,大約已有1000台以他的作品為藍本的話劇在全球各地上演。他的作品,都以新挪威語寫作而成。
201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劇本《有人将至:約恩·福瑟戲劇選》,選取福瑟最具代表性的戲劇五種《有人将至》:一男一女買下了一幢坐落在陡峭懸崖上的,遠離城市的老房子,準備抛棄過往的一切,在此開始無人打擾的新生活。《死亡變奏曲》:大海吞噬了他和她的女兒,迫使愛情早已死去多年的他們重新面對彼此,面對記憶和過往,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困惑着,卻無從尋找答案。《名字》講述了一個同一屋檐下互相疏遠的家庭的故事。一個懷孕的女孩和這個孩子的父親無處可去。這是一個功能缺失的家庭,對話幾乎無法進行;所有必要之事都變為習慣性的姿态,每個人都感到孤獨。《一個夏日》:丈夫在某天毫無預兆地選擇了死亡。他離開家走向大海,從此再沒有回來。而妻子則自此日複一日地站在窗前,面對着大海,無法擺脫記憶的糾纏。《吉他男》是福瑟作品中唯一的一部獨角戲,也是福瑟作品中在全世界被學生搬演最多的一部。
小說《三部曲》今年由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這部作品中,福瑟不僅建構了一個關于愛、反抗和救贖的寓言,而且對現代人的生存境況做出了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描繪和十分深刻的反思。
(來源 澎湃新聞 作者 徐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