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夢雲,今年90歲了。如今想起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依然心潮澎湃。我雖隻是一名後勤兵,卻也有着驚心動魄的經曆。兩次執行任務的時候,遇到了特務,并且成功幫助北韓人民軍抓到了兩個特務。”耄耋老人張夢雲談起抗美援朝的經曆依然精神抖擻、底氣十足。
鄉村少年的憧憬
1934年,張夢雲出生在山東省農村。那時候的農村日子過得苦,小時候連火車、汽車是啥樣都沒見過,村裡也不通公路。“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去河南,忽然聽到轟隆轟隆的聲音,那聲音震得地面都微微顫動。後來才知道,那是火車。從那時候起,我就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張夢雲說。
張夢雲在村裡上國小的時候,學了點知識,可心裡總想着外面的山到底有多高,總覺得不能一輩子就困在這小小的村子裡,得出去看看。1956年,19歲那年,張夢雲毅然決定報名參軍,一來是想為國家出份力,二來也是想借着這個機會出去開開眼界。
初入北韓的艱難
來到北韓後,張夢雲成了志願軍253部隊16分隊2營1連的一名戰士。這裡的一切都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樣。戰争帶來的破壞随處可見,他們的任務艱巨而繁重。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建營房,給戰士們一個落腳的地方。
部隊駐紮的地方在北韓陽德。“沒有機械裝置,我們隻能靠人力。人挑肩扛搬石頭,每一塊石頭都沉甸甸的,壓得肩膀生疼。打地基的時候,更是仔仔細細,確定營房的牢固。一抔土一抔土的夯實,就像在構築我們的希望。”張夢雲回憶。
一開始,張夢雲和戰友們住的是帳篷。那帳篷裡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晚上根本睡不着覺,但大家都沒有怨言,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付出是為了和平。
參與擴建戰地醫院
1956年,張夢雲剛到北韓後,參加了擴建戰地醫院的任務。那裡還有一個志願軍的後勤總倉庫,也是他們建的。
“先把石頭放在下面打基礎,上面用土坯,再用木頭一根根豎起來,用條子像編席子一樣編上,兩邊糊上水泥,抹上沙子和土。土坯都是我們自己打的,因為這個,我們還受到了師部的嘉獎。”張夢雲比劃着,接着說,“那時候要求平均每人每天打五六百個,我們一天一個人打了一千多個,醫院面積很大,大概有五六百米長、五六百米寬,建設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
智鬥特務
1956年,張夢雲在離陽德大概十幾裡路的一個執勤點站崗。一個北韓人走了過來,張夢雲看着他,心裡有些警惕,但還是禮貌地跟他說話。“一般正常的老百姓看到當兵的,就直接走了,可是這個人卻朝我走過來了。”張夢雲說,這是他剛到北韓的第一年,不會說北韓話。
這名北韓男子走到張夢雲跟前,向他遞了一支煙,張夢雲擺擺手示意不會抽。男子又示意他有沒有火,他表示也沒有火。這時,這名男子突然往前湊過來,離張夢雲大概有一米多的距離。“我當時一不會說北韓話,二沒有接觸過特務之類的人的經驗,而且我才19歲,那個人看着有40多歲,我心裡就覺得他不對勁。”張夢雲說。
那男子往前一步,張夢雲就往後退一步,始終與這名男子保持距離。此時,張夢雲已經将子彈上膛,嘴裡說着“走!走!”男子死死盯着張夢雲,慢慢轉身走了。
過了十幾分鐘,又來了兩個北韓人民軍,背着沖鋒槍,走得很快。他們走到張夢雲面前又站住了。北韓人民軍都會說中國話,問張夢雲有沒有見到過一個40多歲的北韓男子從這裡過去。張夢雲趕緊回答他們,這個人剛從這兒過去十分鐘,從這個山坳裡轉過去了。他倆一聽,撒腿就追了上去。過了大約20分鐘,兩個人就押着那個中年男子回來了。張夢雲這才知道,那個人是個特務。“我後來想,好在我當時警惕了一下,沒有和他過多接觸,否則稍有不慎,他把槍奪走,那就完了。”張夢雲說。
看電影時的警覺
1957年,張夢雲和戰友到“三八線”去執行任務。他們到北韓的豐溪裡,大概走了二十多裡路,那是一個小村莊。
“我們在那裡放電影,不是在院子或者某個家裡,而是在露天的空地裡放,來了很多老百姓和志願軍戰士。戰士們都在中間看,我們是三排九班,當時坐在最後。”張夢雲說。
此時張夢雲和戰友突然發現,一位軍官的軍銜和他們所有人樣式不一樣。當時的大校軍銜圖案都是四顆星,這個人的軍銜卻是五顆星。
張夢雲和戰友們開始議論這是什麼新兵種。大家心裡犯起了嘀咕,想着也沒聽說有什麼新規定,就懷疑是不是特務。大家都開始留意這個人。這個人似乎察覺到了大家的注視,突然撒腿就跑。張夢雲和戰友立刻大喊起來,站在後面的北韓人民軍戰士聽到動靜,迅速追了上去,最後成功将這個特務給抓住了。
戰火中的成長
在北韓的日子裡,張夢雲學會了勇敢面對困難,學會了謹慎對待每一個陌生人,學會了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剛開始打仗時,原本那些年輕的戰士們有的還隻是剛剛離開家鄉的稚嫩青年,他們或許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想象着在和平的歲月裡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然而,當戰争的号角吹響,他們放下了手中的農具、書本,換上了軍裝,投身到這場保家衛國的偉大戰鬥中,很多人埋骨他鄉,再也沒有回來。
這段經曆是張夢雲人生中最寶貴的财富。“在北韓的經曆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即使我隻是一名後勤兵,我也為自己能夠為國家、為人民作出貢獻而感到自豪。”張夢雲自豪地說。
如今,戰争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那些日子卻永遠留在了張夢雲的記憶裡。每當他想起在北韓的歲月,心中就湧起一股暖流。“我們這一代人的付出是值得的。我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換來了國家的和平與安甯。”張夢雲經常給後人講述自己在北韓的故事,希望他們能夠珍惜今天的幸福與和平,努力學習,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夠記住這段曆史,記住這些曾經為了國家的安甯而英勇獻身的志願軍烈士。
雖然張夢雲已經90歲了,但他依然為自己曾經是一名志願軍戰士而驕傲。他相信,那段曆史将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激勵着後人不斷前進。
張夢雲
山東人,1956年入朝,志願軍253部隊16分隊2營1連後勤兵,1958年回國。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蘇曉 見習記者 楊嘉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