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考試考了59分,當這個得知這個分數的時候,整個人都沮喪極了。請記住這個時候的感受。
當得知全班有90%的人,都沒有及格,而59的成績已經算是前10名的水準了。這個時候你瞬間覺得自己很牛,水準頂呱呱,驕傲和自豪滿溢胸中。
為什麼同樣是59分的成績,在前後産生這麼大差距的情緒變化?
核心原因隻是自己懂得在這個小集體裡面所處的位置不同,假如你的小集體大家都非常厲害,你的59在他們裡面依然處于墊底的狀态,那麼你又會是什麼心情?
慢慢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的幸福感來源于對比,周圍的人過得比自己更慘,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相反就會很痛苦。
如果兩個人年齡和經曆相仿,結果别人比自己過得好非常多,他就會産生強烈的挫敗感和不幸感,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個失敗品。
這種對比的生活方式真的可以給人極緻的人生體驗嗎?
先賢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吾性自足。
他的意思是内心的幸福感,與攀比毫無關系,更多的隻是虛榮心在作祟。從對比中獲得幸福感,等于被對比所控制,就如同自己生活在對比的囚籠之中。
很多人覺得以前雖然窮困,但是依然懷念從前。因為那個時候大家的貧富差距比較接近,所有人的生活水準大緻差不多。
而且那個時候的生活水準遠遠低于現在的生活水準,換句話說就是,人們的生活水準一直處于改善的過程當中,大家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所有人都是一直處于進步當中,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會覺得以前窮會被人看不起,相反大家有一種白手起家的成就感。
當然這種自我對比産生的幸福感,其實也是一種依托外物來擷取幸福感的方式。
憑借自身内心的強大,減少對比産生幸福感的方式,也許可以給我們更多的良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