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發财
他是觀衆公認的“國臉”。
央視在職30多年,事業成功又圓滿。
但他的婚姻,卻到現在都沒有着落,63歲仍孤身一人。
這樣的生活,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而他“不婚不育”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1
張宏民,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持一哥”。
鏡頭前,他是能力出衆的新聞工作者。
但在鏡頭後,卻是一個男人對原生家庭的“耿耿于懷”。
張宏民出生在寸土寸金的北京。
父母都是進階知識分子,也注定了他一出生就要十分努力的人生基調。
而他所受的教育,也同樣是“學習至上”的理念。
或許正是這樣的成長環境。
導緻張宏民在晚年時候的“肆意妄為”。
對于孩子的要求,張宏民父母無疑是嚴格的。
而他們也同樣奉行,“要從娃娃抓起”的道理。
是以在張宏民小的時候,他就常年和書籍為伴。
在其他小朋友開心玩耍的時候,他卻還要努力學習。
當然,這些積累也成為張宏民未來強有力的“資本”。
張宏民的童年,幾乎是在嚴格的學習計劃中度過。
這樣的方式也确實培養出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
隻是“物極必反”,這也造成他晚年時候的“叛逆”。
張宏民從小就是家長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聰明,為人和善,學習次次名列前茅。
誇贊聲,是他小時候從來都沒有缺少過的東西。
而對于這些贊美,張宏民也早已經習以為常。
但他的人生道路,卻和父母理想中有些偏差。
14歲,是張宏民難得的一次“叛逆”。
張宏民父母都是理工高材生,對兒子的期望,也是希望能夠為張家培養出來一位“數學家”。
可張宏民卻在心中早已經有了追尋的偶像和夢想。
那天,他像往常一樣打開收音機聽廣播。
不知怎麼回事,廣播裡的聲音從耳朵直達心靈。
起初他并不明白,這是什麼。
漸漸地,張宏民竟開始模仿起來播音員說話的腔調。
不僅如此,還想成為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
他為自己有了夢想而激動,卻又為自己的想法而忐忑。
父母對他的培養和期望,顯然和他的夢想相悖。
但一向聽話的張宏民,還是決定遵從内心的決定。
從此之後,他的日程表也增添了一項“朗誦”的學習任務。
而當張宏民将這一想法告知父母的時候。
果不其然,遭到了強烈反對。
2
俗話說得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父母希望張宏民成為一個學者。
但他卻走上了全然不同的“文藝”之路。
而作為化學教授的母親更是覺得,當主持人太不現實。
張宏民這樣的孩子,聽話、好學。
可卻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倔”,又有“主心骨”。
一旦他認定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幸運的是,在和父母的這場“拉鋸戰”中,張宏民獲得了勝利。
聯考後,張宏民報考了當時還叫做“北京廣播學院”的中傳。
哪怕是優秀如他,也同樣會覺得緊張。
等到錄取通知書到張宏民手中的時候,他才真正安下心來。
但進入大學,難道就意味着已經完成了任務嗎?
當然不。
張宏民知道,考驗還遠遠沒有結束。
接下來的日子,才是開啟璀璨人生,最重要的時候。
要想成為真正的播音員,張宏民還有一條很遠的路要走。
早上四點多起床去操場上練習都是最平常的事。
張宏民付出的精力,也是其他同學的好幾倍。
不僅如此,他還有一套獨有的“學習秘籍”。
張宏民喜歡交朋友,各行各業的朋友。
他解釋說,大量地閱讀是最基本的事情。
但要是想真正了解一件事,最好的方法是和相關的人交談。
正因如此,才能在報道的時候更有底氣。
這樣的方法,也在未來助他成為了央視“頂梁柱”。
大學時候的張宏民永遠都是最努力的那一個。
當然,他的這番努力也沒有白費。
大學還沒畢業,張宏民的名聲就已經響徹了整個校園。
從前那個國語都說不标準的少年。
也已經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靠譜人。
畢業的時候,央視到北廣挑選人才。
名列前茅的張宏民自然是首選,而他順利進入央視,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但距離成為一名真正的播音員,張宏民顯然還不夠道行。
央視的工作自然要比其他地方更嚴格。
是以對新人的培養,也要求頗多。
張宏民一開始隻能在幕後做着文字編輯的工作。
他隻能羨慕地看着前輩在鏡頭裡。
可他也清楚明白地知道,隻有自己不斷努力,才有機會成為主持人。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努力,張宏民成為了替補主持。
他的能力和才華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1991年,張宏民被選為春晚的主持人。
而這次春晚,也成為他事業的轉折點。
張宏民聲音條件以及外貌條件,都得到了觀衆的高度肯定。
方正的臉型更是被評價為“國臉”。
在這之後,張宏民便專心進行《新聞聯播》的節目主持。
央視的其他活動和節目,幾乎難以看到他的身影。
這一待,就是32年。
每當《新聞聯播》的音樂響起,張宏民便如約出現在觀衆眼前。
他在這檔重要節目的32年,也見證了他的興起和輝煌。
對于節目來說,張宏民或許隻是一個主持人。
但對于觀衆來說,他早已經是一位重要的“朋友”。
可哪怕是張宏民這樣職業素質極高的主持人。
也并不是“完美”的。
他的職業生涯,也出現了有且僅有一次的“意外”。
3
2008年11月3日,一個尋常的晚上。
張宏民像往常一樣在吃過晚飯後走進《新聞聯播》的演播室。
可就在直播的過程中,意外發生了。
張宏民在稿件念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打了一個嗝。
突如其來的小插曲讓他尴尬地捂着胸口。
盡管導播馬上就把畫面切了出去。
但電視機前的觀衆,依舊十厘清晰地看到了全過程。
當然,在畫面切回來的時候,這段失誤已經被剪掉。
後來,在浙江衛視舉辦的“電視觀衆節”中。
有一位老人再次提起了這件事。
追問“張宏民為什麼會突然打嗝?”
畢竟作為央視的新聞主播,專業性和嚴肅性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像張宏民這樣的老播音員,這樣的失誤有些不應該。
而浙江衛視主持人何敏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估計是晚飯吃得太飽了。”
對于何敏的說法,另一位資深播音員陳求是也表示贊同。
由于《新聞聯播》播出時間的特殊性,晚上6點到7點正是平常人吃晚飯的時間。
但需要出鏡的播音員,卻沒有規律的時間吃飯。
有時候甚至是餓着肚子,就要開始背稿件和化妝。
這樣一來,時間長了之後腸胃難免會出現問題。
張宏民的“小插曲”或許正是因為晚飯吃得太倉促,導緻的打嗝。
但依舊有許多人是以對張宏民提出了質疑。
不過更多的網友,則表示了解,人之常情,不用大驚小怪。
縱觀張宏民的職業生涯,算得上“圓滿”。
但他的人生,卻被網友評價為“失敗”。
2020年,張宏民一張獨自一人坐在街頭吃雪糕的照片在網上瘋傳。
在事業上無可挑剔的他,卻在晚年的時候,孤身一人。
起初,網友的留言還算正常。
可漸漸地,竟變成了對張宏民的抨擊。
稱張宏民選擇不婚不育,如今老了孤家寡人。
語氣充滿了嘲諷之意。
張宏民從《新聞聯播》離開後,便轉為了幕後。
他這一生,将播音事業奉為生命的全部。
尤其是在父母先後離世之後,更讓自己成為了工作狂。
他選擇不結婚不生孩子,也是另外一種人生追求。
張宏民在央視32年,盡管已經離開,卻依舊是《新聞聯播》的标志。
除了播音,他還進行了許多公益活動。
在他眼中,做這些事的意義遠比結婚生子要重要。
人生不是家庭幸福就算功德圓滿。
追求不同,得到的結果就不同。
結語
如今的張宏民已經62歲。
生活中的他,并不像熒幕上那般嚴肅。
反倒風趣幽默,很有情調。
哪怕已經退休,也在為社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無論選擇哪種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
現在的張宏民事業有成,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怎麼不算“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