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角度,多次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訓示,強調了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為新時代新征程不斷開創思政教育新局面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共青團要牢牢把握引領青年思想進步的“政治學校”重要使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從政治上着眼、從思想上入手、從青年特點出發,善于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闡述黨的主張,讓青年成為學的“主角”、講的“主力”、聽的“主體”,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鬥者。
打造專業化宣傳闡釋内容體系。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讓青年願意聽、聽得懂是關鍵。共青團要在高校思政課理論傳授的基礎上,深挖理論内涵、突出時代特征、彰顯青年擔當,提高理論對青年的穿透力、說服力、感染力。突出政治性,準确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立足新時代、聚焦新使命、促進新發展,江蘇共青團要依托江蘇高校衆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勢顯著、青年思政教師占比大等特色優勢,整合校内外專家學者集體智慧,建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聯盟,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概括出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新說法,把理論講準、把道理講透。突出體系化,以經典文獻為依據講出理論的深邃,以發展脈絡為重點講出曆史的厚重,以中外比較為方法講出視野的廣博,以生動實踐為根基講出思想的鮮活,系統化打造一批富有“青年味”“時代味”“真理味”的标準化基礎團課課件和特色化素材庫,為基層團幹部開展理論闡釋提供精準的内容保障。突出青年味,遵循思想引領工作規律,貼近青年學生認知特征和接受習慣,聚焦青年的“急難愁盼”問題,從身邊人、身邊事中找準切入口,用鄉村振興、産業更新、長江大保護等“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鼓舞人、感召人,“以小見大”用鮮活的語言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刻意蘊。
建強規模化宣傳闡釋青年講師團。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青年坐得下、聽得進、記得牢是關鍵。共青團要建強一支理想信念堅定、善用“青言青語”的高素質專業化、規模化青年講師團,讓青年講給青年聽,共同的經曆、共同的年齡段以及共同關注的問題,更容易讓青年有“共鳴”、能“共情”,提升宣講效果。多元度選人,充分發揮學校共青團組織優勢,邀請黨政上司、學術大家,吸納青年專家、思政教師、專兼職團幹部、青年典型、青馬工程學員、優秀團學骨幹等組成青年講師團,建構“青年幹部講政策、青年專家講理論、團幹部講團課、優秀青年講事迹”的“多元主體”宣講新格局。機制化培育,建立青年講師團“以老帶新”“導師帶徒”的“傳幫帶”機制,常态化開展集體研讨備課、示範宣講,通過交流互鑒共同提高,不斷優化“青言青語”語言體系,用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用深入淺出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分衆化宣講,立足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地域青年的認知邏輯與思維層次,分層分類開展互動式宣傳宣講,緊密結合實際解答青年困惑、回應青年關切、觸碰青年心靈。
建構多元化宣傳闡釋場景模式。讓黨的創新理論直接有效地引領青年,就必須打破思維定勢、破除路徑依賴,想方設法貼近青年、深入青年。共青團要充分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積極适應當代青年群體的資訊擷取習慣與心理認知特點,場景化打造青年“沉浸式”學習陣地,讓青年易于接受、樂于傳播。拓展“行走的思政課”,黨和國家事業所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所發生的曆史性變革,生動展示了黨的創新理論的實踐偉力。江蘇共青團依托省内豐富的改革發展成果、紅色文化資源打造青年學習社,串點成線建構百餘條青年學習社線路。高校共青團主動參與承擔思政課實踐教學任務,組織青年學生走進青年學習社線路,在科技創新、工業革新、鄉村振興等基層一線實踐中,親眼觀察、親耳傾聽、親身體會,以“事實勝于雄辯”的方式深刻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打造“思政+”特色課堂,積極融合新媒體、新技術等打造“思政+話劇”“思政+表演”“思政+音樂”等特色宣傳闡釋形式,用年輕人善于使用、長于表現的方式将宣講内容與紅色文化、時代熱點緊密結合,見人、見事、見理,理論宣傳闡釋更加通俗、更加生動、更有時代感和吸引力,讓青年從黨的創新理論的被動“接收者”變成主動“傳播者”。建強直達青年的網上陣地,實體化建設營運江蘇共青團新媒體中心,把握線上與線下相關聯、主流思想與青年潮流相結合,堅持産品化政策、社會化合作、矩陣式傳播,做優新媒體平台賬号,江蘇共青團微信公衆号影響力連續5年位居江蘇政務服務賬号首位。做強網上思想引領品牌,結合青少年思維方式、文化偏好、行為特點等創作推出“最青春”“最江蘇”等系列短視訊産品,打造一批具有引領力和影響力的網絡思政金課,讓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更潮、更靓、更富穿透力,讓廣大青年于“日用而不覺”中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END
來源:共青團中央
編輯 | 李文靜
責編 | 蒙淇蒙
校審 | 姜文舉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