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多種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礎疾病患者、兒童等重點人群更應做好預防!
一、呼吸道傳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幹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适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2.新冠感染:
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傳染源主要是病毒感染者,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後也可能造成感染。潛伏期多為2~4天,主要表現為咽幹、咽痛、咳嗽、發熱等(多為中低熱、部分可為高熱);部分可伴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少數患者病情持續發展、出現肺炎表現。
圖檔來源:稿定設計
3.水痘:
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也可通過接觸帶狀疱疹患者而感染,多以冬春季發病為主,兒童、成人均可發病,其臨床表現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為特征。水痘的紅疹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後背出現,然後陸續在面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得過一次水痘,一般都不會再得。水痘為自限性疾病,約10天左右可自愈。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兒畸形。
4.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主要通過直接接觸、空氣飛沫、唾液污染食具或者是玩具等途徑傳染。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潛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較急,無前驅症狀。有發熱、畏寒、頭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惡心、嘔吐、全身不适等,數小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
圖檔來源:稿定設計
預防措施:
01
打疫苗
接種疫苗是降低流感、新冠感染、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對自身危害最為經濟、有效的手段,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兒童等高風險人群建議盡早接種。
02
戴口罩
在疫情流行季、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應規範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
03
常通風
在居住、工作、學習的場所應每天開窗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保持室内空氣清新。
04
懂禮儀
個人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病原體感染他人。
05
勤洗手
使用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盡量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06
常鍛煉
每天保持科學飲食起居,積極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二、腸道傳染病
1.諾如病毒感染導緻的胃腸炎:
諾如病毒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病毒,感染後引起病毒性胃腸道疾病,全年均可發生,易在學校等人群密集場所引起傳播流行。主要臨床表現為嘔吐(兒童多見)、腹瀉(成人多見)。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攝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觸病人排洩物或嘔吐物,接觸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等方式引起傳播。
圖檔來源:稿定設計
2.手足口病:
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以發熱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重症伴有神經系統并發症和多器官衰竭,可導緻死亡。
3.細菌性痢疾:
簡稱菌痢,是志賀菌屬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志賀菌經消化道感染人體後,引起結腸黏膜的發炎和潰瘍,并釋放毒素入血。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黏液膿血便,同時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狀,嚴重者可引發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病原随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通過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觸,或蒼蠅、蟑螂等間接方式傳播,最終均經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預防措施:
1.勤洗手
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紙巾和免洗手消毒劑對諾如病毒、手足口病等腸道病毒消毒效果較差,不能代替洗手。
2.講衛生
不飲用生水,蔬菜瓜果徹底洗淨,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水産類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後食用。定期開窗通風,對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環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劑進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嘔吐物污染的物品時,應戴塑膠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觸污染物。
圖檔來源:稿定設計
3.打疫苗
部分腸道病毒感染可通過接種疫苗降低疾病對人體的危害,如接種EV71疫苗可以預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降低兒童手足口病後出現的重症及死亡風險。
4.勤鍛煉
規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運動,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