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又有大群身披羽毛的生命陸續在風中跋涉。
遷徙的候鳥們,年複一年經受着多重的考驗,體力的消耗、食物的短缺、大自然的風雨雷電和天敵的威脅,這一切都使得遷徙成為一種高危的冒險活動而非一場暢快的旅行。遷徙途中能提供補給和庇護的良好栖息地于是成了能“救大命”的存在。
春季遷徙途中在渤海灣停留的大群黑尾塍(chéng)鹬。攝影/莊言
何處可居?何處是美居?候鳥們千百年來追尋的答案中,黃渤海沿岸灘塗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01
黃渤海沿岸灘塗,
有候鳥美居的關鍵要素
候鳥遷徙的過程,也是奔赴美居的過程。對鸻鹬類候鳥來說,大陸的黃渤海沿岸灘塗,就是五星級美居。
一小群反嘴鹬在條子泥濕地忙着貼膘兒,它們覓食時習慣将翹起的喙前端伸入水中,左右擺動頭部,翻沙取食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等。
被大陸和北韓半島環繞起來的黃渤海區域的濱海濕地,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連片泥沙灘塗,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最為關鍵的候鳥中停地。這裡是亞洲最大的潮間帶(海水漲到最高點與退至最低點之間的海灘範圍)濕地所在地,而潮間帶灘塗對善于在此覓食各類底栖生物的鸻鹬類候鳥尤為重要,因為能快速補充積累足夠的能量,是成功遷徙的關鍵要素。
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丹頂鶴在蘆花的簇擁下盡情綻放生命的恣意之美。
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遷徙的200多種水鳥裡,鸻鹬類占到了近30%的比例。當北半球處于夏季,鸻鹬們在西伯利亞苔原繁衍生息,當南半球處于夏季,它們在澳洲和赤道附近躲避凜冬。而途中經過黃渤海沿岸時,灘塗中的底栖生物正處于種群高峰,覓食無需費力。這個政策不可謂不高明,但同時又相當脆弱,因為對遷徙途中環境的穩定性依賴太甚了,鸻鹬們幾乎隻能寄希望于人們不要去輕易破壞這些寶貴的灘塗。
灘塗護飛禽,也護走獸。圖為一群麋鹿在江蘇省鹽城市東台條子泥自然遺産地中自由活動。這種大陸特有的濕地鹿類,在晚清時期已經野外滅絕。1985年起,中國開始逐漸将麋鹿從國外引回并野化。至2008年大豐保護區的麋鹿已有千餘頭,野外放養的種群也有過百頭,實作了該物種的野外延續。
好在人們意識到了這些灘塗的價值,為之成立了多個保護區,2019年,江蘇鹽城條子泥市級自然保護區等多個保護區和保護地塊共同以“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的名義進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成為大陸首個海洋類世界遺産。
專家觀點
點選下方文字展開更多
我是自然之友的總幹事,長期從事環境公益訴訟和政策倡導工作。從我這些年運用法律保護自然的實踐觀察來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入選世遺,相當于成為了大陸法定的生态保護區域,這對候鳥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像有些地區,盡管是部分候鳥高度依賴的遷徙中停地,但如果有項目建設占用,往往因不屬于世界遺産地或自然保護區而缺乏嚴格的法律保護,這相當不利于候鳥的保護,因為候鳥的遷徙路線往往相對固定,遷徙候鳥會年複一年地選擇同樣的中停地,來歇息和盡可能多地補充長途遷徙所需的能量。
比如每年接近全球全部種群數量的半蹼鹬,會年複一年地選擇連雲港的濱海灘塗作為遷徙中停地,但連雲港金海岸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披着“生态修複”的外衣,鑽法律監管空隙,在此實施破壞灘塗的行為。我們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後,法院已經判決項目停止建設,否則半蹼鹬高度依賴覓食的灘塗将被破壞殆盡,可能導緻這一珍稀物種野外滅絕。如果連雲港這處濱海灘塗也成為世界自然遺産的一部分,這将提高類似的人為破壞灘塗行為的違法成本,更有效地震懾類似的破壞式開發者。
鳥類對遷徙停歇地的選擇原因複雜,但一旦標明則高度忠誠。候鳥長途飛行上千公裡,中途停歇在年複一年停留的栖息地時需要馬上覓食補給能量,一旦覓食地發生不利改變,極有可能導緻數以萬計“饑腸辘辘”候鳥的生存危機。
很多年前,黃海潮間帶泥質灘塗就被評價為瀕危生态系統,其面積和品質均在下降,鳥類可選的栖息地連年被蠶食,對其進行依法保護有着高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是以,将其分批申報加入世界自然遺産行列,是非常重要的有利生态的舉措,能夠有效減輕因遷徙中停地環境破壞導緻候鳥種群減少的負面情況。
02
為何是鹽城?
在衛星地圖上從鹽城往大海方向看去,是一片巨大折扇形的沙黃色色塊,這便是“南黃海輻射沙洲群”。它北起射陽河口,南至長江河口北部,涉及江蘇鹽城、南通等8個縣市,南北長達200公裡,東西寬約140公裡,以條子泥東部的弶港為頂點,放射出太平沙、毛竹沙、蔣家沙、太陽沙等七十多條大小沙洲,基本涵蓋了2019年進入世遺名錄的區域。
潮起為滄海,潮落為巨灘。位于沙脊群頂端核心地帶的條子泥是其中地勢相對較高、淤積最快、低潮時出露海面最多的一片沙洲,因港汊為條形而得名。一般的河口和灘塗的潮間帶,最多也隻有幾公裡寬,但這裡的潮間帶寬度可達30公裡,還特别平坦,平均坡度僅有0.2%。低潮時沿着潮濕的灘面,能向海中走很遠很遠。
條子泥濕地,候鳥群飛。據統計,位于江蘇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可以為23種具有國際重要性的鳥類提供栖息地,其中包括1種極危物種和5種瀕危物種。
這一片寶藏沙洲就是由古黃河、古長江和海洋潮波共同饋贈的禮物:前兩者曾在江蘇海岸入海,帶來巨量泥沙,後者則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海洋動力。
由“潮汐樹”組成的“潮汐森林”,是海濱濕地的“神經”與“血管”,将物質、營養和能量在外海河潮灘濕地間交換。
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申遺的契機,是《江蘇沿海灘塗圍墾及開發利用計劃綱要》,根據這份綱要,江蘇鹽城将在2010至2020年間圍墾百萬畝灘塗,以産出更高的經濟利益。而這百萬畝灘塗,正是鸻鹬等候鳥們賴以生存的自然保護區。為了保住鸻鹬們的食堂和美居,2016年,鹽城市正式出手,啟動了世界自然遺産申請申報的工作,以獲得相關資金支援,更好地協調保護與發展之間的沖突。三年後,鹽城南部候鳥栖息地(YS-1)和北部候鳥栖息地(YS-2)成功進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終于為此地的候鳥保護提供了堅實保障。
鹽城南部候鳥栖息地(YS-1)對嬌小身軀娃娃臉、自帶餐勺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勺嘴鹬尤其意義非凡,因為每年至少約占其全球種群數量一半的個體,都會在春秋兩季的遷徙旅程中在這裡和周邊停留。監測人員發現,勺嘴鹬在秋季遷徙途中會在江蘇的灘塗地帶停留一至兩個月進行最後的補給,随後一鼓作氣,一路飛行直至抵達中國南方和東南亞的越冬地。是以,我們需要盡一切力量保證這個補給站不遭破壞,以免勺嘴鹬的種群數量因而更加岌岌可危。
勺嘴鹬是東台條子泥的明星候鳥,它們年複一年地在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繁殖,又年複一年地在東南亞越冬。因為栖息地的喪失,勺嘴鹬數量急劇下降,全球僅剩餘約200對,是保護形勢迫在眉睫的極危物種。
03
世遺第二期,濕地不止江蘇
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裡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二期)通過評審,以下5處新增提名地也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這一次,我們其實一共提報了多達27個提名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釋出的“黃海潮間帶栖息地”評估報告揭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共有16個至關重要的潮間帶水鳥生物多樣性區域,其中黃渤海地區尤為顯著,占據了7個席位,而中國境内更是占據了其中的5個關鍵位置。在二期提報的27處提名地中,就覆寫了上述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
候鳥的遷徙史詩,千百年來寫在黃(渤)海濱海濕地的每一個合适的角落。下面我們就從北到南,依次看一看此次新增入選的5個候鳥栖息地,究竟是靠怎樣的地理密碼,成為候鳥們的“欽定”美居。
遼甯丹東,淤泥質的海岸灘塗,是鴨綠江口備受鸻鹬類青睐的主因,在黃渤海區域較高的緯度則是遷徙鳥類更多聚集于此的次因——北遷的候鳥,将鴨綠江口作為行程中最後一個大型補給站,選擇在此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把肚子盡可能填滿;南遷的候鳥,在廣袤大陸上飛到饑腸辘辘,鴨綠江口幾乎就是出現在它們視野内的第一個大型海岸灘塗。不同于沙粒間隙不足以留住養分的砂質海岸,人們眼中顯得“醜醜的”淤泥質灘塗,反而對這些相當追求實際的候鳥們更具有親和力。
鴨綠江口,候鳥鳥浪。斑尾塍鹬、大濱鹬、大杓鹬都是常在遷徙季的鴨綠江口掀起鳥浪的鹬類涉禽。
遼甯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栖息地包括九頭山和蛇島兩個部分,其中老鐵山被譽為“鳥棧”,因其地處遼甯半島最尖稍的位置,是飛越渤海海峽的最近通道上秋季南遷猛禽跨越渤海前最後的能量補充站,因而聚集了中國約一半種類的猛禽(老鐵山約45種,全國約99種),每年數量可達數十萬隻,頻頻形成鷹柱、鷹河景觀。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記錄有372種鳥類,包括金雕、黃嘴白鹭、黃胸鹀等2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和65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候鳥黑尾鷗的重要栖息地包括潮間帶的岩礁岸、潮池和沿海或上潮帶的懸崖、離岸石島。圖為黑尾鷗在老鐵山山腳的離岸石島上歇腳。攝影/Phil
蛇島,顧名思義,是充滿蛇的一座海島。現在普遍認為它本身是遼東半島的一部分,在第四紀冰期與間冰期交替作用下,蛇島随着海平面的升降,多次與陸地連通、隔絕,最後一次與大陸分隔的時間大約在一萬五千年前,之後一直以島的形态延續其生命樂園的使命。孤島的隔離效應促使島上的蝮蛇獨立演化為與島外任何蝮蛇都不相同的蛇島蝮。
大連蛇島,世界唯一的蛇島蝮栖息地,近兩萬條蛇島蝮在這個僅0.73平方公裡的小島上生活繁衍,幾乎僅以春秋兩季遷徙路過的候鳥為食。攝影/宋林繼
位于河北滄州市濱海平原的南大港濕地,有瀉湖窪地、淺槽型窪地、崗地和高平地等多種地貌,植被以蘆葦為主,具有綜合的溫帶濱海濕地系統,有東方白鹳等16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和50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将這裡作為世代的遷徙“行宮”。
東方白鹳通常在黑龍江流域繁殖,在長江流域越冬,圖為遷徙途中在滄州停留的東方白鹳。它主要以魚為食,對其他能抓得到的各類小動物也來者不拒,甚至有時有葷素搭配,補充攝入一點植物葉片或苔藓。東方白鹳的種群數量因受人類活動影響而持續降低,目前全世界僅殘存約兩千隻。
在山東東營黃河口,共有七種鶴:大量的白鶴、灰鶴和丹頂鶴,以及少量的白枕鶴、白頭鶴、蓑羽鶴,另外通常生活于太平洋彼岸的沙丘鶴也曾因迷路而陰差陽錯地拜訪過這裡。根據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和東營市觀鳥協會2021年度的監測統計,在黃河口這片生态三角洲的鳥種數總共為386種,高峰期數量可達600多萬隻,這個數字約為東營全市人口數的三倍。
黃河口,丹頂鶴。黃河三角洲既是中國丹頂鶴越冬地的最北界,也是丹頂鶴繁殖的最南界,也就是說,這裡是唯一幾乎一年四季都能在野外找到這種候鳥的地方。
如此多候鳥用雙翅投票的原因,主要就在于黃河口泥沙淤積形成的總面積達15.3公頃的灘塗濕地。東營當地人用“噴地”一詞形象地形容黃河造陸的氣勢,而水文站的資料也顯示,黃河口的多年平均含沙量為23千克每立方米,這一方面拜黃河本身巨大的輸沙量所賜,另一方面也是為減少下遊河道河床淤積而實施的“調水調沙”工程的自然結果,原本會淤積在下遊的泥沙更多被一股腦兒地沖到入海口,維護了三角洲的地貌穩定。
除此之外,“調水調沙”還為黃河三角洲有效補水,保障了濕地生态恢複所需的水資源。在此基礎上,柽柳、蘆葦、堿蓬等原生植物紛紛肆意生長,為當地的生态系統築牢根基。大面積的灘塗濕地本身也為豐富的底栖生物群落提供了栖居之地。
黃河三角洲濕地上大大小小的潮汐河流和深可及腰的淤泥使人難以涉足,這使其成為候鳥眼中可以安全歇息的“黃金海岸”。
上海崇明島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沖擊島,東灘是它最東端一片伸入東海的超2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且面積仍在不斷擴大。是的,東海,嚴格來說它的位置已經略微超出了黃(渤)海的範圍,而是處在東海的幾乎最北端海岸。
雖是彈丸之地,但崇明東灘也不遺餘力地每年引來全球數百萬隻鳥築巢過冬或中轉過境,是貨真價實的重要候鳥栖息地。
挺拔輕盈的白頭鶴,是常造訪崇明東灘并在此越冬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這裡海三棱藨草的球莖和根莖足夠它們飽腹。
蘆葦搖曳,濤聲回蕩,泥濘與蒼茫交織。自唐時開始出露的崇明島,到宋時已經有人在此墾荒,而如今,近百萬的人口在此定居。
崇明島日出,和暖明媚。
崇明東灘,這個歐亞大陸東岸發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灘塗濕地之一,它位于水陸接觸地帶,鹹水和淡水都充足,各類植被鑲嵌錯落,中國濕地鳥類中有一半種類都在此找到了可安然栖居之所。
灘塗上的蘆葦、蘆竹、絲草等為鳥類提供了必需的生存空間。圖為在蘆葦叢中覓食蘆葦表面及莖内各種小蟲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震旦鴉雀,它是崇明東灘的明星物種之一。震旦鴉雀的生存幾乎完全依賴于濕地蘆葦生境,是以它也被列為近危物種,要保護好它們就首先需要格外注意保留充足的蘆葦地。攝影/葡萄
從鹽城到丹東、大連、滄州、東營和上海,黃(渤)海候鳥栖息地兩次成功入選世界自然遺産,不僅是在浩瀚的自然篇章中對這片土地生态價值的國際認可,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璀璨注腳。它如同一曲悠揚的生态贊歌,跨越山海,連接配接着每一個珍視地球未來的心靈。在這廣袤連綿的濕地上欣賞萬鳥齊飛的壯觀景象,不僅是感受自然之美的極緻展現,更是對生命多樣性的深刻緻敬。
我們應以此為契機,不止步于慶祝這一榮耀時刻,更需以實際行動,共同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自然遺産。願黃(渤)海候鳥栖息地從此成為連接配接人類與自然的橋梁,令可持續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願生命之樹常青不息,願風中跋涉的候鳥尋找美居的旅程不再在滄海桑田的變幻中迷失。
參考資料:
陳承彥等. 東北濕地:候鳥加油站. 中國國家地理, 2008(10).
慕童. 從連雲港到南通:中國最寬闊的灘塗,黃海之濱的候鳥庇護所. 中國國家地理, 2022(2). 史靜聳. 蛇島:孤懸海外的萬蛇家園. 中國國家地理, 2022(10). 汪競. 鹽城灘塗:在海潮中搖曳的“潮汐森林”. 中國國家地理, 2020(5). 魏毅. 黃河口:在國家公園到來之前. 中國國家地理, 2022(8).
策劃編輯/葡萄
圖檔編輯/Phil
部分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