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之鄉的原野,為什麼如此動人?
—寫在五征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之際
統籌/李葉青 采寫/全媒體記者 宋慶豔 陳蕾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引領大陸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創新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大陸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曆史性成就。
2010年以來,五征集團按照黨中央關于“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決策部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發揮産業、技術、資金、文化等優勢,在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累計投入3.8億元,他們把三農情懷灑在這片熱土上,把一粒粒希望的種子播種在南疆廣袤的原野上,寒來暑往,辛勤耕耘,直至把戈壁荒灘變成良田萬頃,把大漠瀚海變成宜居之地,把這裡變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家園,樹立起一座同心、同夢、同行的民族團結豐碑!
2023年,五征集團在國家民委、全國工商聯舉辦的“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推進會上受邀作典型發言。
金秋時節,喜報傳來——202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五征集團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五征之樹在瀚海紮根,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共同走向現代化——
五征拖拉機奔馳在南疆大地,戈壁荒灘變成沃野萬裡
深秋時節,我們驅車行駛在五征集團建在麥蓋提的萬畝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内,棉田、稻田、辣椒園等農田在蒼茫原野裡漸次出現,如大自然在大地上繪就的一幅幅美妙畫作。
誰能想到,這裡曾是遍地鹽堿土壤的戈壁荒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沒有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就難以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也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
時光回溯。
1999年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第一次系統、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五項主要任務,吹響了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号角。
2010年8月,五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姜衛東随山東省黨政考察團來到新疆喀什地區進行商務考察。大片戈壁灘、沙塵暴、道路差、農村窮,這是姜衛東喀什之行最直覺的感受。
必須為這裡做點什麼!
經過詳細了解喀什地區的資源、産業現狀,已在農業機械裝備領域深耕近40年的姜衛東立足優勢,找到了發展的契合點:農業是喀什最具優勢的産業,如果把山東農業大省的優勢、五征的農業裝備優勢發揮運用到麥蓋提,一方面為企業産品試驗、試制、研發創造一個條件,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農業園區利用産業來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企業自身也會随之發展壯大。
決定了就要全力以赴!
不久,五征集團的援疆戰略規劃正式公布——投資2億元在麥蓋提成立新疆五征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五征”),建設萬畝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實施産業援疆,實作産業西進。
2010年10月6日,時任五征集團車身分公司綜合辦主任的王付全,受命負責新疆五征的籌備和營運。他率領另外8名五征老同僚組成籌建小組,來到麥蓋提,開啟了一段艱苦卓絕的創業曆程。
麥蓋提縣是“刀郎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刀郎之鄉”。其位于新疆西南部,三面環沙,是全國唯一嵌入沙漠的縣,自然環境非常惡劣。
沒有辦公場所,他們就租用鄉裡農機站大院,吃住學習都在裡面,啃幹馕、喝鹹水;沒有可借鑒經驗,一切都靠自己幹,而且要快!2010年11月,就完成了項目規劃、測繪,12月份開始土地整平。
2011年1月14日,新疆五征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麥蓋提縣工商局登記成立。同時,建設萬畝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日照市援疆工作指揮部的大力支援,進展速度很快。
項目雖然确定了,但要把戈壁荒灘變成良田萬頃,談何容易?
要種地,先改土。在集團總部的傾力支援下,新疆五征在短時間内完成了土壤平整改良和基礎建設——
瞧!雷諾曼1804和1454兩台大馬力拖拉機在荒灘沙地裡穿梭自如,完成100畝土地耕地、整平、起壟,隻需 6小時!
看!通過五征農機裝置進行土地深松、平整、起壟、施肥、播種、覆膜、壓土,1000畝棉花僅用了3天就播種完畢!
“設施農業”的概念走進了西部邊陲,吹響了邊疆貧困地區農業現代化的沖鋒号。
2023年4月,新疆五征與麥蓋提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國家級糧棉産業園建設架構協定,計劃投資2億元,新流轉土地10萬畝。現已種植小麥5萬畝,糧棉産業園初具規模。
随着事業發展,公司員工也快速增加。維吾爾族姑娘熱依汗姑·艾尼瓦爾今年22歲,作為片區長的她管理着1019畝棉田。60多歲的藏族婦女孟秀蘭,和團隊一起管理着約5000畝棉田。
如今,在新疆五征的員工中,有漢族、維吾爾族、藏族、彜族4個民族,大家攜手奮鬥,創造着幸福的生活。
村企聯建繪就共融共富“同心圓”,五征之力在荒灘結果——
“不長草的地方”變成安居樂業的家園
民族團結是助推共同富裕的“發動機”。紮根邊疆14年來,五征集團始終堅持民生為先、共同富裕的民族團結理念,把貧瘠的戈壁荒灘變成了幸福家園。
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喀克夏勒村是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邊緣的一個村莊,維吾爾語意為“不長草的地方”。
如今的村莊道路平整寬闊,一排排紅色磚房規整穩固,村裡商鋪、文化廣場、衛生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村民們悠然自得。
變化始自2010年五征集團确定在麥蓋提規劃建設萬畝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而喀克夏勒村恰在園區規劃範圍内。
當時的喀克夏勒村有105戶600多口人,沿着葉爾羌河分散居住。為了徹底幫助村子脫貧,2011年,五征集團與該村結對共建,出資1500萬元,結合自治區和喀什地區安居項目配套資金,拿出産業園内靠近巴莎公路最好的一塊地,為村民建立了105戶高标準安居房,對喀克夏勒村實施了整體搬遷,實作了家家通自來水、天然氣,家家有庭院經濟。
2012年,村民們從土坯房搬進安居房,人人樂開了花。
除了讓村民住上新房子,還得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經過調研謀劃,五征集團創新性地提出了“村企聯建”模式,決定投資2000多萬元,将村莊及周邊土地整體流轉給新疆五征,農戶承包地、自留地、林果地全部按照每畝600元進行流轉。土地流轉後,村裡的富餘勞動力在新疆五征經過教育訓練後成為拖拉機手、棉花、苗木管理等産業勞工,既解決了就業,也實作了二次增收。全村直接受益81戶288人,戶均純收入增加1萬元以上。
新疆五征對流轉土地進行集中連片規模化整治改良,建成高标準農田2萬畝,土地使用率提高80%,節省種植成本40%,産量提高25%。
走進村裡的阿布都熱衣木·阿布都熱西提家,院裡的葡萄藤下一片清幽,一畝庭院的小天地裡溫馨舒适。
2019年,阿布都熱衣木到新疆五征工作,現擔任生産部生産三科三片區片區長,管理着1156畝紅龍23号辣椒。他既是公司的重要管理人員,也是村裡的後備幹部。
“現在我每年的收入基本在8萬元左右。有了錢以後我們把房子重新裝修了一下,還買了一輛小汽車,生活越來越好了。”阿布都熱衣木說。
不僅是村裡人到新疆五征任職,新疆五征的員工也到村裡任職,這種深度共建有力促進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新疆五征總經理王付全,成為村民們的貼心人。“有困難就找老王!”成了當地的一句口頭禅。
通過“村企聯建”,新疆五征架起了民族融合發展的“同心橋”,不僅使園區的面積翻了番,就業崗位翻了番,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了191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一躍成為全縣最高,快步進入城鎮化,該村成為喀什地區“村企聯建”第一村。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技術隊伍,五征之智在大漠開花——
成為五征拖拉機手,他們很自豪
在喀克夏勒村,村民們以到新疆五征工作為榮,他們在那裡不僅能掙錢,還能學到一門技術。我們在采訪中聽到了“三兄弟拖拉機手”的故事。
這哥仨在喀克夏勒村是“名人”。老大玉蘇甫·艾買提以前在家裡種地,2011年來到新疆五征開拖拉機,工資待遇很好,這讓他的弟弟們很是羨慕。之後,老三司馬義·艾買提和老二阿蔔都熱依木·艾買提相繼成為新疆五征的拖拉機手。
“我們在五征努力工作,就會有幸福的生活!”老二阿蔔都熱依木·艾買提興奮地說。
發展至今,新疆五征已成為當地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領軍者。公司通過“村企聯建”模式,成立了南疆最大的農機合作社——— 麥蓋提縣惠民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配套了采棉機、青貯打包機等各類大中型農業機械70餘台套,為村民提供約80個就業崗位,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超過15萬畝。“三兄弟拖拉機手”也是其中的成員。
這些熟練的農機手隻是五征集團技術援疆的縮影。自2014年以來,五征集團在新疆、甯夏、内蒙古等地連續多年舉辦“五征杯”中國農機手大賽省際賽40餘場,近2000餘名民族地區農機手參賽,促進了民族地區農機手操作能力和維護保養能力的提升。
我們又來到設施農業花卉育苗示範區内,但見百花齊放、綠意盎然,這裡每年對外提供各種蔬菜、花卉和樹木的種苗約400萬株。附近的村民不僅能在這裡就業,還能學到專業的育苗知識。
在園區的國家級多浪羊保種場,我們看到了一群體格高大、前後軀豐滿、鼻梁隆起、耳朵長而寬的多浪羊。
據了解,五征集團于2014年投資1500萬元建設多浪羊繁育示範基地,2019年該基地被評為國家級多浪羊保種場。在科研團隊的努力下,場區建立了兩年三産、四季均衡配種産羔的高效繁育技術體系,有力促進了多浪羊産業高品質發展。
公司還成立了新疆五征綠色養殖合作社,為貧困戶和社員免費提供種羊羔,待養成後合作社再以市場價格進行回收,養殖規模擴大了,社員和貧困戶腰包也鼓起來了。
截至目前,五征集團在新疆的産業園區面積已達到4萬畝,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種植業、養殖業、苗木培育等産業闆塊在當地常年用工近300人,季節性用工約500人,讓村民成為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時代“新農人”。
心手相牽,五征之愛共暖山海——
同吃一桌飯,同唱一首歌,同愛一個家
“你看,這就是你送來的那兩棵梨樹,長得好吧?來,嘗一個梨!”
“這梨還是和以前一樣甜!”
9月6日,在新疆五征大院内的兩棵梨樹下,王付全和71歲的希依提墩鄉艾力克坎土曼村村民艾克木·卡斯木開心地叙舊。“非常感謝共産黨,是共産黨讓我們過上這麼好的日子;非常佩服五征公司,能把這一片土地弄得這麼好。今天你們所有人都到我家裡做客,不去不行!”說到這裡,艾克木·卡斯木的嘴角溢滿了笑容。
2013年春天,新疆五征啟動園區綠化,急需各類苗木,艾克木·卡斯木聽說後,把自家栽植的梨樹刨了兩棵,親自開着拖拉機送到了新疆五征,并且分文未收。從此,這兩棵梨樹肩并肩地在新疆五征園區的院子裡紮下了根,見證着維漢之間水乳交融的民族情誼。
喀克夏勒村姑娘帕提古麗·艾麥爾和河南籍小夥蔔雪兵是在新疆五征工作的一對夫妻,他們的故事要從廣場上的一次邂逅說起。
2019年,帕提古麗·艾麥爾在縣城廣場上跳舞時被一位漢族青年蔔雪兵不小心撞了一下,随着一聲“對不起”,兩人開啟了一段美好的愛情。結婚後,帕提古麗辭掉原來的工作,後來蔔雪兵的小買賣也因疫情原因停滞了,到哪裡找份穩定且收入好的工作呢?
後來,在喀克夏勒村黨支部書記艾克白爾·塞買提的介紹下,2022年3月,帕提古麗來到新疆五征工作,成為一名生産部統計員;2023年3月,蔔雪兵也來到新疆五征工作,現已是管理1700畝棉花和玉米的片區長。夫妻倆的工資每月加起來過萬元。穩定的工作、良好的待遇,讓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掀開了新的篇章,還添了一個可愛的男寶寶。
帕提古麗說,最讓她感動的是,寶寶一百天的時候,公司特意為寶寶舉行了“百日宴”,共同祈福這個“五征的孩子”快樂成長。
在新疆五征,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日益密切,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氛圍日益濃厚——— 開展民族團結“結對子”活動,在公司夜校裡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每年還組織員工赴五征集團進行交流學習……
“每到古爾邦節、肉孜節,或者村裡有結婚等活動,我們都會請五征的漢族兄弟到家裡做客;每年春節、中秋節,五征也邀請村民參加公司活動,我們就像一家人。”艾克白爾·塞買提說。
9月6日下午,我們應邀來到給新疆五征送梨樹的老人艾克木·卡斯木家裡做客。
艾克木·卡斯木把我們帶到房間裡坐下,他的老伴拿出西瓜、甜瓜、梨、葡萄,又端上剛炖得香噴噴的玉米羊肉,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都擺了出來。
大家相談甚歡。分别時,我們走得很遠了,回頭看時,艾克木·卡斯木和家人還在向我們揮手……
若不是親如一家、情同手足,若不是同枝相連、同氣相通,怎會有溫暖的一幕又一幕?
若不是情系三農、傾心付出,若不是苦幹實幹、不懈奮鬥,怎會有如畫家園、如花笑臉?
是的。在這片廣袤的原野上,五征人一路播撒希望的種子,把無畏的勇氣、滿腔的熱忱、忘我的付出镌刻在這片土地上,把戈壁荒灘變成了五彩畫卷,變成了我們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