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在綿陽江油西北部有一座神奇的山脈,霧起即雨,人們常以觀察山上雲雨來預測陰晴,被稱為觀霧山。在這裡生長着一種特殊的石頭,色黑如墨,叩之發出清脆的響聲,被稱為霧山石。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霧山石黑如墨,質潤如玉,匠人們采用此石作為原料,用精細的雕刻工藝表現傳統的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形成以硯台、鎮紙、屏風、大型壁畫等為主體的系列産品。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2007年,霧山石刻作為一種傳統民間雕刻工藝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上世紀中葉,霧山石刻一度低迷,至七十年代,江油境内僅有鄧文一人掌握此項工藝。1979年,江油市政府為了搶救瀕臨滅絕的傳統工藝,特将鄧文請入李白紀念館并招收學員,讓鄧文開展霧山石刻工藝品的制作和教育訓練帶徒,使霧山石刻工藝得以傳承延續和發展。現有彭耘、鄧國軍兩位四川省級傳承人以及周敏、胡永洪兩位綿陽市級傳承人。

受李白文化影響,如今的霧山石刻作品大多是展現李白的詩詞及其生活場景,表現内容生動寫實、注重細節描寫,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代表作品有大型浮雕《李白故裡勝迹圖》《飲中八仙圖》《李白行吟圖》,表現李白詩意和江油山水的“學士硯”“龍須硯”“李白詩意鎮紙”等。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上圖為鑲嵌在李白紀念館的“李白故裡勝迹圖”,是目前全國最大規模的一幅霧山石刻作品。當時是四人加班加點耗時一年刻畫出包括窦圌山、李白故居在内的江油八大景觀,展現了江油的風土人情。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上圖為霧山石巨硯,現存于李白紀念館中,整幅作品以李白“蜀道難”為創作靈感,再現李白詩中仙霧缭繞的峰巒、飛流直下的瀑布、蜿蜒逶迤的河流,将蜀道之難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從一塊一無所有的石料,到一件無所不有的作品,需要經過多道工藝雕琢與打磨。

選石:看紋路,聽剛度,用掌心感覺潤度。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想要做出上等的霧山石工藝品 ,霧山石使用率隻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不僅運料工作繁重 ,在制作硯台時也得經過三重篩選才能選出上好的石料,難度非常之大。

起稿:要想象奇絕,物盡其用,根據石材天然的紋路進行設計。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雕刻:精雕時,要心無旁骛,一刀不停。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演變,其工藝精美、細膩。通過對平、浮、圓、镂、線等手法的有機運用,采用嚴謹寫實的藝術表現手法,展示出了純真與厚重之美,在傳統雕刻工藝中獨樹一幟。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一塊霧山石必須要經過采石、開型、出坯、繪樣、雕刻、鑲嵌、題詩、落款、收細、打磨、抛光、裝盒等10餘道工藝流程才能成型,這種對細節的嚴格把控和對完美的不斷追求,讓霧山石刻成為了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

霧山石刻不僅是曆史的見證者,更是藝術的傳承者。它們以獨特的藝術語言,用石刻講述着古老的故事,傳遞着文化的力量。

(來源:詩意江油)

秋韻綿長 藝彩飛揚 || 以刀為筆,以石作畫——精雕細琢的霧山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