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俊宏
編|王一粟
馬斯克可能的确太想“開party”了。
中原標準時間10月11日上午11點,在全世界科技愛好者的焦急等待中,遲到一小時的馬斯克乘坐一輛特斯拉Robotaxi出現在華納兄弟工作室。
随後,在這場被預告為“載入史冊”的特斯拉“We, Robot” 釋出會上,馬斯克用了20分鐘講完後,便招呼起了機器人給趕緊給大夥“跳舞倒酒”。
回顧整場活動,馬斯克一共展示了四個産品:Cybercab(無人駕駛汽車Robotaxi)、Robovan(無人駕駛小巴)、FSD最新進展和機器人Optimus。
或許因為馬斯克從演講到開party的動作過于迅速。沒有聽到具體技術和商業化細節的投資者們,以特斯拉市值第二天下跌超過9%的方式,表達了對馬斯克又“畫大餅”的不滿。
在我們仔細觀察本次特斯拉的産品設計後,還是能看到馬斯克希望實作完全自動駕駛的野心。依靠Robotaxi對智駕能力的加速疊代,特斯拉正希望以汽車制造商的身份,從百度和Waymo的“夾擊”下突圍。
不過,由于本次示範的産品全部都還是“至少一年才能兌現的期貨”。馬斯克的布局,可能确實宣布得早了點。或許,馬斯克距離實作完全自動駕駛的目标還要再等等。但面臨着車市競争愈發激烈的特斯拉,能保持技術領先地位的時間不多了。
馬斯克的大Party,無人計程車姗姗來遲
首先是Cybercab,特斯拉實作了Robotaxi較高的産品完成度。
具體而言,是車内沒有方向盤和踏闆,配合隻能容納兩名乘客的小空間,有種“極緻的交通工具”的味道。另外,可能是為了友善營運維護,減少人力參與Robotaxi的補能環節。Cybercab沒有插頭,隻支援無線充電。自動駕駛技術層面,Cybercab與特斯拉産品保持一緻,仍是純視覺的FSD方案。
生産制造部分,目前特斯拉預計最晚可能要在2027年投産。使用者如果想先行體驗,可以在明年特斯拉計劃在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後,從現有車型感受無人駕駛計程車。最後是成本,預計Cybercab營運成本将為每英裡約0.2美元(大概相當于每公裡人民币9毛錢)。購買Cybercab的話,目前給出的成本指引是低于3萬美元。
接下來是Robovan,這玩意基本上可以了解為大一号的Cybercab,外觀有點像常見的MPV。具體規劃用途,特斯拉認為Robovan可以最多搭載20人或運輸貨物。如果當旅遊小巴使用的話,出行成本大概是每英裡0.05-0.1美元(大概相當于人民币每公裡兩毛到四毛左右)。
關于FSD的最新進展,這次特斯拉沒有如外界預期透露FSD v13的消息。除了馬斯克認為明年有望在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推出完全無監督的FSD外,剩下就是特斯拉海量訓練資料、FSD最終一定比人駕更安全的“老調重彈”。
最後是機器人Optimus,馬斯克給出了未來成本為2-3萬美元的預期。其他進展,馬斯克隻字未提。結合現場看到的特斯拉機器人跳舞、打招呼、倒酒的表演,大緻上并未與今年上半年的示範拉開差距。大概這次亮相,真就是當派對的“氣氛組”。
或許是示範内容太過簡略,提到的四樣産品目前全部都是“一年内不可兌的期貨”,也可能是本次釋出會馬斯克“語焉不詳”的地方過多。
總之,投資者們對特斯拉顯然不太滿意,在釋出會第二天以特斯拉市值一度下跌超過9%。
同時,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擔憂稱,就算特斯拉Cybercab能夠解決不鏽鋼外殼産能、地方監管、無線充電站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并實作大規模量産。但在三年的等待中,特斯拉的營運空間可能早已被其他Robotaxi巨頭所吞噬。甚至,若考慮到馬斯克幾乎每次都延後兌現時間表的“尿性”,搞不好從特斯拉2019年就開始提的Robotaxi真成了“三年之後又三年”。
特斯拉入局Robotaxi,難道真的是“趕鴨子上架”嗎?
入局Robotaxi,來自車企角度的考量
Robotaxi終于進入了即将大規模商業化的階段。今年十月,全球的Robotaxi巨頭們不約而同地吹響了擴張的号角。
先是10月4日據路透社報道,Waymo宣布将在其自動駕駛車隊中加入南韓現代汽車的車型。此次合作,意味着Waymo繼印度塔塔汽車和中國極氪汽車之後,再次以合作落地車型的方式,進一步擴大了在全球汽車廠商影響力。
随後,10月9日據日經新聞報道,百度正計劃将其Apollo Go機器人計程車服務推向中國境外市場。同時,為了加速實作海外部署的進度,百度已經開始積極尋求與外國汽車制造商、網約車平台以及其他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推動Robotaxi落地。
如今,伴随着特斯拉的正式入局,全球Robotaxi行業即将形成特斯拉、Waymo、百度的“三足鼎立”之勢。
其中,百度和Waymo目前所處的情況比較相似。兩者都處于已經展開營運,并初步驗證了商業模式的階段。全球擴張的舉措,本質上是從“試點營運”到尋求規模效益的商業化推進。
而特斯拉這邊,雖然馬斯克此次隻是展示了“樣車”,具體的落地時間也還不太确定稱,“Cybercab将于2026年投産,最晚可能要到2027年”。但特斯拉此次釋出Robotaxi的目的,并不是類似于百度和Waymo的加急布局。在特斯拉看來,或許Robotaxi賽道的最終勝出邏輯,還得回歸最接近自動駕駛疊代和汽車制造的車企身上。
以馬斯克在“We, Robot” 釋出會的資訊作為前提。從技術層面上看,特斯拉的Robotaxi首先是驗證了自動駕駛“漸進式”也能跑通L4的演化路徑。
這意味着,要想實作Robotaxi,并不一定需要像百度車路雲協同的廣泛投入,或是Waymo針對L4“特調”的算法和傳感器設計。智駕實力強的車企完全可以依靠一套通用的智駕開發模式(例如特斯拉的端到端+純視覺),隻需更改相應配套的算力硬體( Cybercab預計搭載的AI5平台算力約為HW4.0的10倍),就能分别向市場推出智駕和Robotaxi産品。
換句話說,按照特斯拉的思路,Robotaxi生意實質上是智駕玩家們競争銷量的“另一片戰場”。畢竟,若僅以營運收支平衡來測算Robotaxi出貨量的話,小馬智行副總裁、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業務負責人張甯給光錐智能的結果是,“單個城市就要投放500-1000台的量級”。
而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車企通過Robotaxi收獲了更高的營收(營運或直接出售)。另一方面,來自Robotaxi帶來的增量行車資料将進一步加速智駕疊代。而智駕能力的提升,也能讓車企掌握更有利的議價地位。
雖然,目前還沒有智駕和Robotaxi兩邊都做的車企案例。但我們或許可以借鑒理想汽車今年的銷量結構的變化,确認到智駕能力提升的直接影響。“從6.0版本(更新)開始,也就過去1-2個月,我們的AD Max占比已經超過了50%,每個月都有10%以上的增長。”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研發副總裁郎鹹朋在8月的一次溝通會上對光錐智能如此介紹道。
如此情況,則對應着特斯拉預計将取得更多FSD訂閱的收入,真正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實作軟體(AI)收入的商業化閉環。
馬斯克的“AI”大餅,還要畫多久
雖然特斯拉有80%的營收(2023年報資料)來自于賣車。但長期以來,華爾街一直認為特斯拉接近5萬億人民币的市值中,有一半來自于AI的估值。
這是因為,在特斯拉2020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時,便以超前的集中式汽車EE架構設計和馬斯克對自動駕駛的追求,形成了汽車工業(可選消費品,傳統價值股)+FSD訂閱(軟體銷售,科技股)的雙重屬性。在這種模式下,資本市場在使用PS(市銷率)名額簡單推算兩邊屬性的估值時,形成了特斯拉賣車隻是基礎,而AI這邊“挂了非常高估值杠杆”的基本面。
簡單來說就是,隻要賣車沒“崩盤”,那麼特斯拉AI兌現的情況基本決定了公司市值的走向。
而本次特斯拉“We, Robot”釋出會後的市值大跌,正是反映了資本市場對特斯拉不僅沒有拿出新東西,甚至馬斯克自己都不确定Cybercab什麼時候量産的不滿。
或許,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懲罰”,還是有些“仁慈”了。
根據馬斯克的預期,Cybercab要量産的前提,還得需要Model 3和Model Y在明年實作無監督的自動駕駛。誠然,在端到端的智駕開發模式下,特斯拉在整個FSD v12版本的疊代中,實作了對大部分汽車智駕功能的推翻重建。FSD的智能程度,甚至能做到在出bug(沒設定到達點)時,能帶着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滿大街遛彎”。
考慮到FSD現版本的表現,并結合馬斯克曾在2016年就做出的“明年”特斯拉的車就能獨自從紐約開到洛杉矶的承諾。特斯拉是否真能在2025年實作無監督的自動駕駛,還得先打個問号。或許,特斯拉靠Robotaxi實作銷量和FSD訂閱營收雙增長的目标,隻是馬斯克又一個講給市場的“說得通”的故事。
但畢竟,市場能“吃下的大餅”終歸還是有限的。
環顧現實,在中國智能汽車領跑的市場裡,特斯拉的風光日子早已不再。汽車制造領域,特斯拉的全球銷量和汽車毛利率(特斯拉剔除碳積分影響)早已被比亞迪雙雙打敗。在另一邊的智駕能力上,雖然中國智駕玩家尚未能實作“完全端到端”的高度。但通過不少中國廠商即将在2025年實作“門到門”的智駕體驗對比,特斯拉也占不了太多優勢。
或許,按照《埃隆·馬斯克傳》的“公式化”劇情設計。實作完全自動駕駛的目标,尚處于馬斯克“陷入絕境、多次延遲”的階段。但特斯拉借助完全自動駕駛重回全球智駕第一的視窗期,剩下的時間顯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