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體滑坡
01
認識山體滑坡
什麼是山體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岩體,由于種種原因,整體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
山體滑坡産生的原因
山體滑坡的形成通常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緻,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自然因素:
1. 地質條件:山體的岩土體結構和性質是重要因素。如果山體由松散的砂土、粉質土、破碎的岩石等組成,其穩定性通常較差,容易發生滑坡。
2. 地形地貌:陡峭的山坡、深切的河谷、凸形山坡等地形條件增加了重力勢能和下滑力,使得山體更容易發生滑動。
3. 降水:大量的降雨、暴雨或持續的降水會使岩土體飽和,增加其重量,同時降低岩土體内部的摩擦力和抗剪強度,進而引發滑坡。
4. 地震:地震産生的震動會破壞山體的平衡,使岩土體結構松動,導緻滑坡的發生。
5. 河流侵蝕:河流對山腳的沖刷和侵蝕會削弱山體的支撐,增加滑坡的風險。
人為因素:
1. 不合理的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在斜坡上堆載、爆破、修建道路和建築物時改變山體的應力分布等,都可能破壞山體的穩定性。
2. 植被破壞:過度砍伐森林、開墾荒地等導緻植被減少,失去了對山體的保護和加強作用,增加了水土流失和滑坡的可能性。
3. 地下開采:礦山的地下開采活動可能導緻地下空洞形成,引發地面塌陷和山體滑坡。
山體滑坡發生的前兆
1. 山坡表面出現裂縫:山體表面出現橫向及縱向的放射狀裂縫,裂縫可能會逐漸加寬、加長,且深度不斷增加。
2. 山坡前緣土體隆起:坡腳處的土體可能會出現上隆現象,這是滑坡體向前推擠導緻的。
3. 山坡上的樹木、電線杆等發生傾斜:原本直立的樹木或電線杆開始歪斜,這表明山體在移動。
4. 泉水、井水異常:原本幹涸的泉水突然出水,或者井水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水質變得渾濁。
5. 地下發出異常聲響:有時能聽到山體内部傳來類似悶雷、岩石破裂等異常的聲響。
6. 動物行為異常:家禽家畜出現驚恐不安、不入睡等異常行為,老鼠亂竄不進洞等。
7. 坡體變形加速:山坡的變形速度加快,例如裂縫快速擴充、小崩小塌不斷發生。
8. 山體後部出現裂縫:在滑坡體的後緣,可能會出現新的裂縫,并迅速擴充。
如果發現以上這些前兆,應立即向相關部門報告,并盡快撤離危險區域。
02
在山體滑坡中如何自救
1. 保持冷靜:在遭遇山體滑坡時,恐慌會讓您做出錯誤的決策。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迅速判斷形勢。
2. 迅速撤離:向垂直于滑坡方向的兩側跑,越快越好。切不可順着滑坡方向跑,也不要停留在滑坡體的下方。
3. 尋找穩固的庇護所:如果無法及時撤離,應迅速尋找周圍堅固的障礙物,如大樹、大岩石等,躲在其後。
4. 抱住大樹等固定物體:如果身邊沒有合适的庇護所,盡快抱住身邊的大樹等固定物體,以防止被沖走。
5. 避免進入危險區域:如河道、山谷等,這些地方可能會因滑坡而形成洪流或堰塞湖,帶來新的危險。
6. 節省體力: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合理儲存體力,不要盲目呼喊,隻有在确定附近有救援人員時再呼救。
7. 做好标記:如果被困,盡可能在顯眼的位置放置能表明自己位置的物品,如鮮豔的衣物等,以便救援人員發現。
8. 注意保護頭部:用身邊的物品,如書包、衣物等保護頭部,避免被落石砸傷。
03
如何預防山體滑坡
1. 加強監測預警
建立專業的地質災害監測網絡,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衛星遙感、地面監測站、無人機等,對山體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山體的變形、位移等異常情況。
- 完善災害預警系統,通過短信、廣播、電視等多種管道,及時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釋出預警資訊,確定居民能夠提前做好防範準備。
2. 工程治理措施
修建擋土牆、抗滑樁等支擋結構,增加山體的穩定性。
對危險山體進行削坡減載,降低山坡的坡度和高度,減小下滑力。
進行坡面防護,如鋪設護坡網、種植植被等,防止雨水沖刷和風化侵蝕。
3. 排水措施
修建截水溝、排水溝等排水系統,将雨水及時引離山體,減少雨水對山體的浸潤。
對地下水進行疏導和排洩,降低地下水位,減輕地下水對山體的浮力和軟化作用。
4. 合理規劃土地利用
避免在易發生山體滑坡的區域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活動,如修建住宅、工廠等。
對于必須建設的項目,要進行嚴格的地質勘察和工程設計,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5. 加強植被保護
禁止亂砍濫伐,保護山體的植被覆寫,植被的根系可以加強土壤,增加山體的穩定性。
進行植樹造林和生态修複,提高山體的生态功能和抗災能力。
6. 宣傳教育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提高居民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組織應急演練,讓居民熟悉在山體滑坡發生時的逃生路線和避險方法。
7. 建立應急預案
制定詳細的山體滑坡應急預案,明确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確定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救援和搶險工作。
8. 定期巡查和維護
對已采取的防治工程措施進行定期巡查和維護,確定其正常運作和發揮作用。
來源:秭歸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