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線上10月14日訊(見習記者 戴凱霖)近年來,自媒體、線下擺攤、網絡寫手、視訊剪輯、家教、插畫設計、陪伴型服務等各種形式的副業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年輕人的職業觀念正在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穩定工作,而是更加追求情緒價值的實作和收入的多元化。
然而,第二職業給年輕人帶來了哪些影響?是否所有人都适合開展副業?記者采訪了其中幾位,聽聽他們的心路曆程———
奢侈品櫃哥“爆改”外賣小哥
“2403在嗎?”“709您在嗎”“您好,您的外賣到了”……外賣員可林拎着外賣,在住戶的家門口完成訂單傳遞。這個戴着頭盔,身穿工作服的騎手,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但誰也沒想到,他是杭州嘉裡中心裡的一名精緻櫃哥。
早上7點,是可林的“化妝時間”,他每天都要“弄好妝發”才能開始工作。在奢侈品行業,從業者們十分注重自身形象,可林告訴記者:“櫃哥的本質是服務性工作,特别鍛煉人。像最基本的日常就是保持8小時站立,同時兼顧良好的形象、肢體動作以及職業素養。”可林補充道,隻有獲得客人的喜愛才能吸引消費,要認真記住客人喜愛的風格類别,及時備注好,友善下次出新推薦。
随着夜幕降臨,可林的副業時間開始了。在嘉裡中心的電動車公共充電站,記者再次見到可林。此時的他,與白天的精緻櫃哥“判若兩人”,可林卸下精緻的妝容,一邊向記者展示他的“外賣接單”頁面,一邊打趣地說道,“送夜裡的外賣,簡直就像一個大型密室逃脫。”剛開始跑外賣的可林,全程依靠導航走,根本摸不着路,想抄近路,卻走進死胡同,寫字樓弄混A座與B座,外賣逾時被投訴……直到現在,可林還是感歎,“有些小區隻能靠自己的判斷力和腦力運轉來送單。”
可林的電動車與外賣箱 受訪者供圖
從白天的“脂粉香”到夜晚的“煙火氣”,可林直言自己的“反差感”十足。談及為何選擇這份副業,可林松了一口氣,告訴記者,他想要一份“無需交流”的職業。“櫃哥這份工作,需要我調動所有的情緒價值和銷售技巧。實話實說,我有時候力不從心。”可林停頓了好一會兒又說道,“送外賣的路上,風吹在臉上,我感覺自由。”
可林提到,在大學畢業後他從事了好幾份服務性職業,一直在主動輸出情緒價值。“好幾次深夜送外賣的時候,客人給我一瓶礦泉水,或者從外賣袋裡拿一杯奶茶分給我,真的發自内心感動和溫暖。”除此之外,他告訴記者,副業時間比較自由,幾點上班幾點下班全憑自己心情。“能讓我做決定的事情不多,我享受這份職業‘全憑心情’。”說完便疾馳而去。
MCN“女工”興趣變現
在杭州某家MCN的辦公室裡,有一張特别的“工位”,桌上擺滿了手工針織。這張辦公桌的主人是媒介執行員洋芋(化名),她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等待客戶的回報,再将客戶要求交給短視訊編導和達人。
“打開釘釘的工作群,70多條未讀消息,焦慮感瞬間布滿全身。做手工針織能緩解壓力,在我一針一線的開動下,感覺班味都跟着‘淡’了下來。”洋芋告訴記者,身為“MCN女工”,她工作的自由度相對較高,隻要完成了本職工作,在工位上織娃娃,上司也并不會追究。
“剛開始沒想過把它發展成為副業,單純的興趣愛好,拿來解壓而已。後面經過身邊同僚、朋友的鼓勵,才開始賣貨。”洋芋的朋友圈裡,标注了這些手工玩偶的定價,根據大小和定制的卡通人物,價格基本在48元、88元、108元不等。
對洋芋而言,将消遣娛樂做成副業,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接着,她滔滔不絕地向記者分享自己的“生意經”:“做手工,重要的是審美和耐心。一是需要整理各平台商品,多和圈子群友聊天,來了解市場需求,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二是,一針一線的努力,需要耐心錘煉。”其實,洋芋并非新手,早在學生時代就對手工針織很感興趣,同學師友甚至給她起了一個叫“織女”的外号。如今,她的生意越做越火爆,不僅上架了多個購物平台,還開始接到商務合作。
洋芋(化名)的工位 受訪者供圖
無獨有偶,洋芋的同僚杏子也向記者講起了她的副業。上班時,她是一名美工,下班後,她會從事自媒體營運、擺攤、設計接單等副業,副業收入加起來每月能有1萬出頭。杏子告訴記者,并非每個人都适合做副業,她和洋芋都是從個人愛好、自身專業出發。“因為很多人的職業規劃是專攻主業,那就不要考慮做副業。但如果你有手藝,并且可以多管道進行變現,增加收入,那就動手吧!”
杏子和洋芋都表示,副業的選擇一定要從個人實際情況出發,她們做的是自己喜愛的事情,是以甘之如饴。
1+1>2?切勿本末倒置
伴随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網絡經濟等新業态迅猛發展,“副業熱”正成為年輕人職業變動過程中的一個緩沖帶。“閑魚履歷”功能一上線,在平台上賣閑置物品的人們,開始了線上的副業求職。大家的履歷五花八門:00後“陪診就醫小超人”;985英專畢業生“線上接單”語言教學考證;還有人化身“叫醒師”,按時按點地将雇主叫醒去上班……
副業市場火爆,但“搞副業”并非人人都能成功,在豆瓣“副業失敗的一天”小組裡,有近36萬人分享自己的經曆。
基于網際網路平台,線上衍生的直播助力、短視訊剪輯、有聲書配音、短劇推廣等工作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缭亂,似乎有大把的機會在向年輕人“招手”。然而,現實如此嗎?
來自阿裡的職員何女士告訴記者,在她加入的“副業經驗分享群”中,大部分人的線上副業都經曆過詐騙,更談不上什麼增加收入。上個月,她在某社交平台搜尋副業兼職,并主動報名“抄書”後,對方客服很快與何女士取得聯系,并告知具體的工作内容:将紙質版的文章,經過校對後轉換成電子文字版。在何女士的試用期間,對方承諾一單一結。“大約兩個小時左右,對面就讓我點選連結下載下傳APP,接着要進行銀行卡密碼輸入。”當時的何女士立刻警覺,沒有下一步操作。
線上的陷阱重重,而線下的副業賽道也需要謹慎對待。以擺攤為例,如今杭州奧體中心的門口,遍地是售賣演唱會周邊物料的攤販;再比如家教,雖然教培行業一直是熱門領域,但随着“雙減”政策的實施和線上教育平台的興起,傳統兼職教師的市場需求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門道,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能和優質的資源,很難在副業領域獲得高收入。
“不管是幹主業還是做副業,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其次,應處理好主業和副業的關系,不要因小失大。”職業發展經紀人廖明告訴記者,勞動者要在符合相關規定、用人機關允許且能夠完成主業工作的前提下,再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副業。如果不符合勞動合同規定或者影響主業,勞動者可能會承擔一定責任,也不利于個人長遠職業發展,切勿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