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鄉》中魯迅和閏土,長大後,是什麼讓兩人産生了隔閡?

國小六年級的課文裡,《少年閏土》的故事讓人記憶猶新。閏土是十一、二歲的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手捏鋼叉在西瓜地裡刺猹的他,像個勇敢的小英雄。

《故鄉》中魯迅和閏土,長大後,是什麼讓兩人産生了隔閡?

這篇課文,選自魯迅先生小說《故鄉》中的部分内容情節。課文裡一句“從此沒有再見面”,成為當年兒時的小遺憾。

本就是以友情為主的文章,兒時的好朋友,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當年讀到這裡真挺可惜的,可惜他們之間的友誼!

《故鄉》中魯迅和閏土,長大後,是什麼讓兩人産生了隔閡?

原本以為故事到這就結束了,可讀了魯迅先生的《故鄉》後,才知道作者後來見到了中年的閏土。可惜他們沒有久别重逢的喜悅,隻有讓人深感無奈的隔閡…

《故鄉》中魯迅和閏土,長大後,是什麼讓兩人産生了隔閡?

閏土長大了,中年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隻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記憶裡紅活圓實的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一塊松樹皮。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着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着似的,單在腦裡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着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态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小說《故鄉》(節選段落)

《故鄉》中魯迅和閏土,長大後,是什麼讓兩人産生了隔閡?

曾經的朋友,如今卻這麼生分,再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了。魯迅脫口而出的“閏土哥”,能看出他對朋友的懷念之情。可滿肚子的話就是說不出口,好朋友閏土也從驚喜再到凄涼,仿佛就在說,我們都長大了,不是過去小時候。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閏土恭敬的叫了聲“老爺”。

是什麼讓友情産生了隔閡?

少年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和少年時代的魯迅無話不談,兩人形成了深厚的友誼。可是,中年後因為多子、饑荒、苛稅等原因,生活困難的閏土,與朋友之間産生了階級的隔閡,隻能說是無奈。

《故鄉》中魯迅和閏土,長大後,是什麼讓兩人産生了隔閡?

魯迅的母親說,閏土經常來家裡,問他什麼時候回來,想見好朋友一面。從這裡可以看出,閏土非常珍惜這份友誼。

可生在舊社會,基于封建思想的緣故,上下級的主仆關系和觀念,讓閏土再也不能像兒時那樣叫他“迅哥兒”了。從兒時的無話不談到中年的無言以對,閏土不再把魯迅視為平等的、親切的朋友了。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擡的大轎,還說不闊?吓,什麼都瞞不過我。”

從賣豆腐的楊二嫂話裡得知,明面上的魯迅做了官,出門八擡大轎,是個上等人。閏土受封建思想的壓迫,已經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和他平等相處了。封建的禮法壓抑了他的生命力,久而久之,他的思想幹癟了下去,他的感受力萎縮了下去,他的表現力衰弱了下去,他的精神一天天地麻木下去,中年閏土是一個人性扭曲、沒有感受力、沒有思想能力和表現能力的木偶人,性格變得麻木、卑微、木讷。

總結:曾經的閏土,性格活潑開朗,甚至認為父親給大戶人家做工,成天低頭哈腰的,一點尊嚴都沒有,我以後一定不會這樣。可貧苦的生活與現實卻告訴他,自己終究成了令自己讨厭的人。其實也能了解中年閏土的自卑,就像我們去參加同學會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早就沒了當年上學時的友誼了。彼此之間身份、地位的差異,讓朋友之間隔了一堵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