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的上升和下降,看的不是分數,而是排名,有上升的學生就有掉隊的學生,有逆襲的黑馬就有掉隊的學霸,每個學年每個學年這種上升與下降持續存在,但在大多數階段,這種變化的幅度并不大,且多數由于學習态度和投入度引起,而不是思維能力,很容易追趕,但在一起難度明顯提升的節點,則是思維能力的影響。
國小四五年級,初二學年尤其是下學期,高一兩個學期,以及最終的聯考沖刺,都會出現明顯的思維難度躍升。
國小四五年年級,思維能力開始展現,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思考,英語經過一段時間學習,開始逐漸深入,數學應用題對于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更高要求,國文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使得學生的能力出現一定的顯現。
很多一二年級不開竅,也就是不能考高分滿分的學生,大多數在國小高年級追趕上來,并展現一定的悟性,這種差距會在進入國中尤其初二下學期後,變得更為明顯,能開竅的聰慧孩子,基本都開竅了,不開竅的孩子也大緻不具備開竅的能力。
初二以及初三的分水嶺,成績大起大落的情況并不常見,因為補課這個外力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隻是相比于國小不大的分差拉大,但大緻仍然是優生還是優生,差生還是差生。
高一的排名變化幅度,要遠遠高于國中,高中教學相比較國中賽道變化,理科難度更大更注重自主思維,學習強度增加學生投入度差距減少,沒有時間共給教育訓練班補課,多種因素造就學生能力在成績上更貼切的展現,僞學霸掉隊的同時,真黑馬也就脫穎而出。
從高一國小期到聯考,整個高中的排名變化,都在持續進行,雖然不如中考到高一,但遠遠高于國中階段,高一下學期重新選科後學生群體變化,而高二則是知識難度的進步拓展,高三的大幅度是整個高一高二學習知識的整合再提升,與中考難度低于初一初二學習難度,追求大家都考的好相比,高三大複習難度遠遠高于高一高二學習的知識點,講究的就是區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