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onshot
編輯|靖宇
9 月 26 日飓風「海倫妮」從佛羅裡達州登陸美國,襲擊美國南部多州多地,至今已造成超過 230 人死亡,「海倫妮」也已經成為 2005 年「卡特裡娜」飓風以來,導緻美國本土死亡人數最多的飓風。
與此同時,一張 AI 生成的照片,也在社交媒體上掀起軒然大波,甚至在下個月選舉來臨之前,引發了兩黨的「紅藍對決」。
到底是什麼圖檔,能比飓風帶來的影響更嚴重?
飓風營救 or 非洲秃鹫
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委員、Women for Trump 的聯合創始人Amy Kremer 發在 X 上推文「這張照片深入腦海,令我心痛」,配圖是一個楚楚可憐的小女孩,身着救生衣,在救生艇上眼中含淚抱着一隻小狗。
這類聚焦在單一受害者,無辜的女童不得不躲避災禍的照片,都非常容易調動起人們的同情心,就像那張《饑餓的蘇丹》,瘦骨嶙峋的小女孩背後是一隻緊盯着她的秃鷹,越戰中躲避燃燒彈的《凝固汽油彈女孩》激起過無數年輕人的反戰情緒,那張學習中的「大眼女孩」也讓希望工程深入人心。是以這張「飓風中緊抱小狗的女孩」照片也在社交媒體上被大量轉發。
但在情緒過後仔細再看,小女孩的手臂和腿部極度光滑且和膚色不符,頭發也呈現非常奇怪的紋理,大拇指骨節也呈現怪狀凸起。沒錯,這張照片是一張 AI 生成的圖檔。
這張 AI 痕迹更濃了,但不妨礙收獲百萬級觀看量|圖檔來源:X
在被評論區的人指出「假圖」之後,Kremer 直接發文開怼稱「是啊,我是不知道這張照片是從哪來的,說老實話,哪兒來的無所謂。它已經永遠烙印在我的腦海中了,有些人比這張照片所顯示的經曆還要糟糕得多。它象征着人們現在正在經曆的創傷和痛苦。」換言之,她知道這張圖檔是假的,但她不在乎,因為她的目的不在于同情這位「AI 女孩」,而是攻擊執政黨應對「海倫妮」飓風的失責。
因為類似的 AI 照片也被極右翼政客Laura Loomer、共和黨 KOL 及特朗普支援者Buzz Patterson和Juanita Broaddrick 轉發,配文則是「我們的政府又讓我們失望了」或「執政者抛棄了他們」。這些推文的傳播量均已上百萬。
傳播隻為甩鍋|圖檔來源:X
AI 假圖檔已經成了黨派之間互相掣肘的政治工具,伴随着這張照片一同傳播的還有各種陰謀論和假新聞,諸如「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正在準備把災民财産充公」「當局在控制共和黨支援州(飓風受災州多為支援共和黨的(紅州)天氣」。
相應的,Facebook 上也流傳着特朗普冒着洪水幫助居民的圖檔,當然也是 AI 合成的。該文章在兩天内被分享了超過 16 萬次。
圖檔來源:PolitiFact
特朗普本人也在前不久泰勒·斯威夫特公開表态支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裡斯後,在自己的 X 上釋出了「Swifties for Trump」(支援特朗普的泰勒粉絲),附上的圖檔全是 AI 生成的假圖。
圖檔來源:X
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發 AI 假圖,作為馬斯克支援的候選人,特朗普不可能沒有分辨 AI 内容的能力,畢竟不久前他還釋出了他和馬斯克一起跳舞的 DeepFake AI 合成視訊。
但在碎片化的社交媒體平台,政客們不在意資訊真假,不管是實拍還是 AI 生成的照片,隻要有傳播效力即可,造勢才是社交平台上政治宣傳的首要目的,感性的印象取代客觀事實,「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的傳播學原理在 AI 時代更猛烈地回響着。
誰在制造 AI 垃圾
但追根溯源,這些 AI 假内容是誰生成的,又怎麼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能騙一個是一個的呢?
這張圖加配文「親手制作,謝謝大家的喜歡」在 Facebook 上收獲了 87 萬點贊,3.5 萬的評論,然而它是 AI 生成的一張假圖檔。
而喂給 AI 的原圖,則是一個木雕藝術家 Michael Jones 和他創作真實存在的木雕狗,Jones 的原帖隻獲得了 1063 個贊,110 條評論,與 AI 假帖相去甚遠。
同時,在 Facebook 上還流傳着不同種族、性别、狗的品種的類似圖檔,它們的來源都是 Jones 的這張圖,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每小時用 AI 創造上百張以假亂真的圖像,然後在社交平台上随即釋出,總有幾條能斬獲不錯的流量和曝光。其中,Facebook 是重災區。
去年底,科技網站 404 Media的記者就發現,Meta 旗下的 Facebook 上明顯是 AI 生成内容的文章數量激增,同時也擴散到Meta 旗下的 Threads。
Facebook 這種「一眼假」的圖檔資料都驚人的好|圖檔來源:Facebook
為什麼 Facebook 是重災區?原因很簡單:平台算法化趕上了使用者老齡化。
在最近的一次财報電話會議上,Meta CEO 紮克伯格告訴分析師,為了跟上 TikTok 等平台的變化,Facebook 向使用者算法推薦的文章數量翻了一倍,推薦文章現在約占使用者首頁的 30%。
然而據 OBERLO 調查機構的資料顯示,Facebook 25 歲以上使用者占比達到 77.4%,其中 35 歲使用者以上占比達到 46.6%。對于大量出生在前網際網路時代,可能在中年才開始使用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來說,了解 AI 是什麼都費勁,更别提鑒别 AI 内容了。
8 月由斯坦福網際網路實驗室釋出的論文《垃圾内容和騙子如何在 Facebook 上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來增加閱聽人》也在測試中發現,他們用 AI 生成的圖像總共獲得了數億次曝光。AI 生成的圖文帖通常是标題黨配合奪人眼球的圖檔,比如一個斷腿的小孩子舉着牌子說「祝我生日快樂」就能收獲 7 萬點贊和 3000 條評論。使用者的評論也能顯示出他們并沒有意識圖檔是由 AI 生成。
而且算法推薦就像一個上升的螺旋,研究者發現,在點進幾個 AI 生成内容帖後,哪怕沒有關注和點贊,後續自己的首頁也會推送越來越多的 AI 帖。已經有一些活人使用者在 Reddit 上辣評「Facebook 已經變成刷不完的 Midjourney AI 照片牆了。」
一眼 AI 但能收獲大量流量|圖檔來源:404
騙流量之外,AI 假圖檔還想騙錢,比如就像上面顯示的木雕狗,可能文章裡就會附贈「購買同款木制品」的連結,實際上并不存在這些産品,又或者會把觀衆引流到其他廣告網站,像上面最火的木雕狗帖,點開評論區就發現置頂了一條寵物用品的銷售連結。
更吊詭之處在于,許多照片可能正是用 Meta AI 所生成,Meta AI 的目的之一就是讓照片以假亂真,然而這些照片騙過了自己的使用者,沖突至此轉換成了流量的循環。
AI 生成垃圾内容影響的不僅是「老齡化」的 Facebook,就連曾經以高品質文本内容出名的「美版知乎」Quora,都不得不面對 AI 生成内容去稀釋社群内容品質的現狀。
更糟糕之處也在于,現在許多 AI 生成圖檔正在和現實牢牢捆綁在一起,就比如海倫妮飓風尚未平息,但在 AI 假圖被識破後,每個使用者都會質疑每一張照片的真實性,哪怕它是基于現實的實拍照片,在經過大量假内容稀釋後,都要面臨「真假美猴王」自證清白的窘境。
巴以沖突、美國大選、巴西洪水、海倫妮飓風……這些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天災人禍,在碎片化、簡介資訊、圖文為主且注重高度時效性的内容社群來上,戰地記者的實拍圖收到的浏覽量可能遠比不過 AI 生成的假圖檔。
而這些内容往往都針對毫無戒心的老年人,他們基于同情心,貢獻了自己的點贊和轉發,不知不覺中卻成了算法的幫兇。而這些 AI 的養料則是基于原創但不被看見的藝術家。
而作為具有重要責任的社交平台,例如 Meta,則陷入了 AI 的自我「沖突之戰」:使用者使用 Meta 的 AI 工具生産出虛假資訊和垃圾資訊,将其釋出到 Meta 平台,而 Meta 的 AI 團隊則需要通過技術鑒别到底哪些是真實圖檔,哪些是 AI 生成的。
其中的諷刺耐人尋味——AI生成技術團隊越進步,稽核和鑒别團隊就越難做。
在垃圾資訊已經充斥網際網路的當下,AI 生成工具的誕生,無疑再次為網絡垃圾化的進行提供了加速度。如果無法解決這個挑戰,被「困在系統中」的不僅僅是使用者,後者平台,而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