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内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友善大家閱讀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現代社會,随着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體檢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的健康管理方式。
然而,體檢套餐種類繁多,不少人為了“圖安心”,選擇了許多昂貴的項目,卻不一定了解其實際價值。
事實上,一些高價項目并不能有效提升健康保障,反而可能浪費金錢與時間。盲目追求高價體檢項目,可能導緻不必要的焦慮和負擔。
體檢到底怎麼做?這4個體檢項目,花的是冤枉錢,真沒必要做!
一次不必要的豪華體檢
袁紫偉(化名)是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場總監,平時工作繁忙,幾乎每天都要應付不同的客戶和項目。
年初,公司剛啟動了一項新産品的推廣計劃,袁紫偉便成了這個項目的核心人物。
幾個月來,他的生活節奏被徹底打亂,加班、熬夜、應酬成了日常,他的生活中仿佛隻有工作。
早晨六點的鬧鐘響起,袁紫偉艱難地從床上爬起,走到衛生間對着鏡子,看着自己逐漸浮腫的眼睛和越來越深的黑眼圈。
他摸了摸有些發酸的後腰,感覺身體又一次發出了抗議的信号。
看着鏡中憔悴的自己,袁紫偉有些後怕,也讓他終于下定決心去做一個全面的體檢,看看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潛在的疾病。
周末,他聯系了一家私人醫院,預約了一個價格不菲的體檢套餐。
醫院的大廳裝修得富麗堂皇,白色的瓷磚在燈光下閃着冷光。袁紫偉站在前台櫃台前,看着牆上挂着的各種健康宣傳海報,心裡隐隐有些不安。
前台護士熱情地招呼他坐下,一邊确認他的體檢預約,一邊向他推薦了幾個“更新版”的體檢套餐。
袁紫偉本來就選擇了醫院推薦的套餐,但看到護士列舉的額外項目——包括基因檢測、癌症篩查、全身CT等等,突然覺得,既然已經來了,不如多做幾項檢查,確定自己沒有遺漏任何潛在的健康風險。
于是,袁紫偉在護士的建議下,決定更新到更進階别的套餐,這個套餐價格幾乎是他之前選擇的兩倍。
簽完相關檔案,袁紫偉被引導到了體檢區,一個穿着白大褂的醫生簡單詢問了他的個人病史和家族病史,便開始為他安排各項檢查。
體檢的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着,袁紫偉先是做了正常的血液和尿液檢測,接着做了心電圖、B超、胸片等基礎檢查。
一切看起來和普通體檢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随着檢查項目的進行,袁紫偉發現一些不常見的項目也被加入了體檢計劃中。
在一個寬敞的CT室裡,袁紫偉躺在冰冷的掃描床上,機器的轟鳴聲在他耳邊響起。
醫生告訴他,這是一個全身CT掃描,可以幫助早期發現身體裡可能存在的任何惡性良性腫瘤或疾病。袁紫偉靜靜地躺着,目光盯着頭頂的天花闆,感到這項檢查似乎特别漫長。
随着機器的來回移動,時間一點點過去,他的身體也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而有些僵硬。
“已經完成了,”醫生的聲音打破了室内的沉寂。袁紫偉從掃描床上坐起,揉了揉有些發麻的胳膊。CT掃描結束後,他被帶到了另一間房間,進行基因檢測。
醫生拿出了一個小棉簽,在他的口腔内部輕輕擦拭了一下,将樣本放進了一個透明的試管。袁紫偉不禁暗想,這種技術聽起來很先進,不知道結果會告訴他些什麼。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袁紫偉依次完成了套餐内所有的體檢項目。
期間,他喝了幾次水,走動了幾圈,以緩解長時間坐卧帶來的不适。
直到下午,整個體檢終于結束,袁紫偉感到身心俱疲,但又帶着一種複雜的情緒離開了醫院。他拿着醫院遞給他的體檢單,等候結果出來。
一周後,袁紫偉收到了醫院發來的體檢報告。打開報告,他仔細檢視了各項檢查結果。
血正常、尿正常、心電圖等基礎檢查顯示一切正常,B超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基因檢測和癌症篩查的結果則顯得晦澀難懂,報告上隻列出了大量的機率和資料。
袁紫偉有些茫然,醫生在電話中告訴他,所有的項目都顯示正常,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他的血糖水準稍微有些偏高,建議他平時少吃甜食,适當增加運動。
聽到這個結果,袁紫偉一時間不知該作何感想。他心中原本期待着一份詳盡的報告,甚至隐隐擔憂會發現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
但現在,他的身體似乎并沒有大問題,而那些高價的項目也沒有給出任何實質性的發現。
袁紫偉不禁開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昂貴的檢查?那些高價的基因檢測和癌症篩查,真的對自己的健康有幫助嗎?
體檢中的冤枉錢:四個不必要的體檢項目
随着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體檢逐漸成為一種常态,然而,在繁多的體檢項目中,許多其實并不适合普通人群,花費了大量金錢卻沒有實際的健康益處。
以下是四個常見的“冤枉”體檢項目,詳細說明為什麼它們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并不必要。
1、癌症标志物檢測:過度依賴的篩查手段
癌症标志物檢測是體檢中最常見的進階項目之一,許多體檢套餐都會包含各種類型的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檢測,例如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篩查,癌胚抗原(CEA)用于胃腸道癌症篩查,PSA用于前列腺癌篩查等。
許多人認為通過這些标志物可以早期發現癌症,進而采取早期幹預。然而,事實上,癌症标志物檢測的局限性非常明顯。
首先,癌症标志物并不是特異性很強的名額。換句話說,這些标志物不僅在癌症患者體内可能升高,在一些良性病變或其他健康問題中也可能出現異常。
例如,AFP升高不僅可以見于肝癌,還可以見于肝炎或肝硬化患者;PSA升高也可能是前列腺發炎或增生的結果,而不一定是前列腺癌。
是以,依賴這些标志物來判斷是否患有癌症,容易引發誤判,進而導緻不必要的恐慌或進一步的侵入性檢查。
其次,癌症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往往不夠理想。對于許多早期癌症患者,标志物水準可能并不會顯著升高,檢測結果可能是正常的。
相反,有些标志物的升高可能并不意味着癌症的存在,而是假陽性。
這種情況下,體檢者可能會被誤導進行更多的檢查,增加了心理壓力和額外的醫療費用。對于大多數普通人群,尤其是沒有明顯癌症家族史或風險因素的健康個體,正常進行癌症标志物篩查的必要性并不高。
2、全身CT掃描:輻射與費用的雙重負擔
全身CT掃描是一項頗具吸引力的體檢項目,尤其是對那些希望通過一次體檢全面了解身體狀況的人來說。
然而,全身CT掃描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有價值,反而可能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風險和經濟負擔。
首先,全身CT掃描會給體檢者帶來較大的輻射暴露。
盡管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已經大幅降低了CT掃描的輻射劑量,但全身CT依然涉及多部位的多次掃描,累積的輻射劑量不可忽視。
長期接受過量的輻射可能增加患癌的風險,尤其是對于那些定期進行CT掃描的健康個體來說,這種風險更值得關注。
其次,CT掃描并非适合所有人群的正常檢查工具。對于有明确症狀或需要排除某些疾病的患者來說,CT掃描無疑是重要的診斷手段。
但對于沒有任何症狀或疾病風險因素的健康人群來說,全身CT掃描的必要性存疑。
CT成像可能會發現一些“偶發”的異常,比如小的結節或囊腫,這些異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并無臨床意義。
然而,一旦發現這些異常,往往會引發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無形中增加了體檢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
是以,除非有醫生明确的建議或特定的疾病風險因素,否則全身CT掃描并不适合作為正常體檢項目。
對于普通的健康個體,盲目追求這種檢查可能隻會帶來不必要的輻射暴露和額外的醫療支出。
3、基因檢測:過分依賴的疾病預測手段
近年來,随着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許多體檢機構開始提供各種基因檢測項目,宣傳其能夠預測個體未來患病的風險。
這種看似高科技的體檢項目吸引了許多注重健康管理的人群。然而,基因檢測在體檢中的應用實際存在較大争議,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在特定情況下确實具有一定的價值。例如,對于有明确家族遺傳病史的人來說,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幫助評估遺傳性疾病的風險,進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然而,對于沒有明确家族史或相關風險因素的普通人群來說,基因檢測的實際作用有限。
基因檢測結果通常是基于機率的預測,并不能直接告知個體未來是否一定會患上某種疾病。
例如,檢測結果可能顯示某人有某種基因突變,增加了患上心髒病或糖尿病的風險,但這并不意味着該人一定會患病,實際患病與否還受生活方式、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是以,基因檢測結果往往是模糊的,難以為個體的健康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導。
此外,基因檢測的高昂費用也是普通人群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基因檢測的成本通常較高,而其提供的健康資訊未必能夠為個體帶來實質性的健康改善。
是以,除非有特定的疾病風險或醫生的明确建議,否則正常體檢中加入基因檢測可能是一次不必要的花費。
4、微量元素檢測:過度關注的營養名額
微量元素檢測是體檢中常見的項目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兒童體檢中,家長們往往希望通過檢測了解孩子是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以便及時進行補充。
然而,微量元素檢測的實際必要性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對于普通健康人群來說,通過正常飲食基本能夠攝取到足夠的微量元素,真正出現嚴重缺乏的情況較為罕見。
即使存在輕微的缺乏,通常也不會對身體健康産生明顯的負面影響。
相反,長期補充某些微量元素可能導緻過量攝入,反而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例如,長期補鋅可能抑制銅的吸收,補鈣過多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此外,微量元素檢測的結果受許多因素影響,包括個體的飲食、近期的營養狀況、體内代謝等,是以檢測結果并不一定反映個體的長期健康狀況。
對于沒有明确營養不良症狀或疾病表現的個體,正常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的必要性較低。
是以,除非有特定的臨床症狀,如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成人的長期疲勞等,微量元素檢測不應成為正常體檢項目。
普通人群通過均衡的飲食完全可以滿足身體對微量元素的需求,正常進行此類檢測隻會增加不必要的費用。
總結
體檢是維護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體檢項目都有實際的健康價值。
癌症标志物檢測、全身CT掃描、基因檢測和微量元素檢測等項目,雖然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對大多數普通人群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必要性。
盲目追求這些項目不僅無法帶來實質性的健康益處,反而會增加不必要的醫療費用和心理負擔。
科學合理地選擇體檢項目,了解自己真正的健康需求,才能讓體檢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需求都不同,體檢不應追求“大而全”,而應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這樣才能避免浪費金錢和時間,真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資訊來源:
《50歲後,體檢該怎麼查?又貴又沒用的4個體檢項目,别被忽悠了》民福康
《再次提醒:這4個體檢項目,花的可能是冤枉錢,真沒必要做》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