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前219年,關羽敗走麥城,為了自救,他曾數次派人向最近的上庸守将劉封、孟達求援,均遭到拒絕。

由于劉封、孟達的不救援,最終導緻了慘烈的後果,關羽所部或投降或逃散或被殺,其本人也被斬首,荊州也是以落入東吳之手。

這對于蜀漢來說,是一次極為嚴重的打擊,直接導緻了蜀漢國力的衰落,為蜀漢日後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劉封雖然是劉備的兒子,但他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許多人認為他理應為關羽之死承擔責任。

但實際上,劉備在處理劉封的時候,隻是責備了他,并沒有因為關羽之死而要他償命,而他之是以最終被劉備殺死,其實是因為諸葛亮的一句話。

那麼,關羽之死,劉封是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呢?諸葛亮又說了什麼話,導緻他最終被劉備殘忍處死呢?

一、劉封到底該不該救關羽?

劉封其實不是劉備的親兒子,而是養子。

事情是這樣的,劉備原本是有幾個兒子的,但因為戰亂,這幾個兒子都死掉了。

201年,劉備投奔荊州劉表之後,算是過上了安穩的生活,由于他沒有兒子,年紀又過了四十,是以十分着急。

後來,為了後繼有人,劉備便在荊州當地收養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是羅侯寇氏之子,是荊州長沙郡一個劉姓人家的外甥,本名不詳,被劉備取名為劉封。

在古代,養子也是兒子,在法理上是具備繼承資格的,是以劉封雖然是劉備的養子,卻是正兒八經的“少主”。

劉封長大之後,成長為一員大将,他在史書上第一次出場,是在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

史書說,劉封的武藝很好,力氣也很大,他跟随諸葛亮、張飛等人入蜀作戰,戰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功,益州平定之後,被劉備封為副軍中郎将。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馀,有武藝,氣力過人,将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将。

後來,劉備與曹操争奪漢中,劉封也參加了此次戰役,等到劉備奪取了漢中,便讓劉封與孟達一起鎮守上庸三郡,即上庸郡、房陵郡和西城郡。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同一年,關羽借着奪取蜀漢奪取漢中之勢,出兵攻打曹操占領的襄陽和樊城,水淹七軍,生擒大将于禁和龐德,威震華夏。

然而,好景不長,曹操擔心關羽奪取樊城之後,威脅到許都得安全,便聽取司馬懿的計策,派人聯絡東吳,與孫權達成了合擊關羽的同盟協定。

219年年底,孫權派遣大将呂蒙白衣渡江,勸降了南郡太守糜芳和鎮守公安的将軍傅士仁,南郡随即陷落,關羽占據的其他兩郡也危在旦夕。

得知消息後,關羽火速回援,卻遭到了曹軍的追擊,由于蜀軍軍心渙散,關羽所部很快就作鳥獸散,等他抵達麥城的時候,手下已經隻剩幾百人了,而且有被東吳軍隊合圍的風險。

到這個時候,想要再奪回荊州,已經不可能了,關羽唯一能做的,就隻有保住性命,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在分析了形勢之後,關羽幾次向最近的蜀軍,也就是鎮守上庸三郡的劉封、孟達派去使者,請求二人出兵救援,但均遭到了拒絕。

由于劉封、孟達的不救援,關羽敗走麥城,在臨沮進入了東吳軍隊的伏擊圈,最終與長子關平一起被殺。

關羽是蜀漢最重要的将領之一,他與劉備的關系情同兄弟,他的死亡對劉備的觸動很大,也是蜀漢的巨大損失。

一個問題是,劉封為何不救關羽?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大意是說,關羽落難的時候,幾次請劉封和孟達出兵救援,二人以上庸三郡剛剛得到,人心未附,不可輕易離開為由拒絕。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不過是托詞,劉封和孟達是故意不救關羽的,這就大錯特錯的,他們不救關羽其實是正确的選擇。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上庸三郡這個地方了,它原本是曹操的地盤,劉備奪取漢中的時候,将這三個郡也收入囊中。

上庸三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連接配接荊州和益州的重要通道,在此地駐軍,還可以迅速支援荊州和益州的軍事行動。

這麼重要的地方,當然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鎮守了,是以劉備将劉封派到了這裡。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距離劉封鎮守上庸還不到半年,要知道曹操在上庸經營日久,劉封是很難在短時間内穩固蜀漢對上庸三郡的統治的,一旦他率軍離開上庸,當地人會不會造反,曹軍又會不會趁機反攻呢?

在确定了荊州丢失已經毫無懸念的情況下,劉封和孟達最負責任的選擇,就是守好上庸三郡,阻斷荊州通往益州的通道,進而確定益州的安全。

當然了,救援關羽也很重要,但與上庸三郡的安全相比,很顯然後者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也是劉封和孟達的首要職責,如果因為救援關羽而丢到上庸三郡,那罪過将更大。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導緻劉封不救關羽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孟達的存在。

孟達這個人打仗很猛,是個很好的将領,卻是個三姓家奴,早年他是益州劉璋的部下,後來投靠劉備,漢中之戰時與劉封一起幫劉備奪取了上庸三郡。

按照功勞而言,孟達為蜀漢奪取上庸三郡功勞最大,本應該由他擔任主将,但因為劉備對他不是很信任,是以讓劉封當了他的上司,而他則屈居副職。

劉備的這一舉動,當然讓孟達感到不爽了,更讓他生氣的是,劉封還處處針對他,他礙于劉封的特殊身份,是敢怒不敢言,一直有另投他主的想法。

對于孟達,劉封是不信任了,不然他也不會霸淩孟達,因為這一緣故,他更加不敢救援關羽,他擔心自己一旦離開上庸,孟達會趁機搞事情,導緻後院失火,這樣他既救不了關羽,還會丢了上庸三郡。

再者,劉封的官職雖然比關羽低,卻不是關羽的直接下屬,兩人沒有隸屬關系,關羽給他釋出的指令,他是完全可以不遵守的,更談不上違反軍令。

是以說,劉封不救援關羽,不能簡單地了解為見死不救,他是有充分理由的,他如果因為救援關羽而導緻上庸三郡丢失,将會給蜀漢帶來更大的危機。

二、劉封究竟因何而死?

對于關羽之死的責任劃分,劉備是有自己的衡量的,從感情上來講,他對劉封不救關羽感到很生氣,但他同時他也知道,劉封做得沒錯,是以他讓劉封繼續鎮守上庸。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然而,後來劉封卻犯了一個大錯,在荊州已經丢失的情況下,他沒有審時度勢,與孟達團結一緻守好上庸,而是繼續霸淩孟達,搶奪了孟達的私人樂隊,緻使孟達叛逃曹魏。

對于這件事,史書是這麼說的:

又封與達忿争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說孟達擔心劉備因關羽之死向其問罪,又害怕劉封繼續迫害他,是以投奔了曹魏。

孟達的叛逃造成了惡劣的後果,因為他了解上庸三郡的情況,他來到曹魏之後,魏文帝曹丕對其十分禮遇,說他有将帥之才,以此來拉攏他,他便建議曹丕出兵收複上庸三郡。

後來,曹丕任命夏侯尚為主将,率孟達、徐晃等人出征上庸,由于敵衆我寡,加之劉封的部下申耽、申儀兄弟臨陣倒戈,緻使蜀軍慘敗,劉封隻得放棄上庸三郡,隻身傳回成都。

劉封回到成都,見到劉備之後,劉備的反應很讓人尋味,他隻責備劉封霸淩孟達,緻使上庸三郡丢失,以及劉封不救關羽,卻沒有對劉封進行處罰。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

由此可見,在劉備心目當中,關羽之死,以及上庸三郡的丢失,都不足以讓他殺掉劉封,畢竟劉封是他的養子,他又以仁義著稱,怎麼能輕易殺掉。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原本,劉封是可以平安着陸的,但諸葛亮的一番話,卻點醒了劉備: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是以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大意是,諸葛亮擔心劉封性情剛猛,後世之主(也就是劉備的太子劉禅)難以控制,便勸劉備殺掉劉封,劉備聽從建議,将劉封給賜死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諸葛亮為何有這樣的擔心,劉備又為何要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呢?

前文提到,劉備因為沒有兒子,是以在荊州收養了劉封當兒子,但在207年的時候,甘夫人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即劉禅。

劉封作為長子,本該成為繼承人的,但劉禅畢竟是親兒子,是以劉備有意扶持劉禅上位,而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也都支援劉禅。

劉禅之是以有這麼多人支援,除了劉備對他的态度之外,跟他的人生經曆是也很有關系的。

208年,在長坂坡之戰中,面對曹操大軍的圍追堵截,劉備為了逃命,竟然抛妻棄子,帶着數十騎逃走,關鍵時刻趙雲挺身而出,将甘夫人和尚在襁褓之中的劉禅救出。

211年,劉備率軍進入益州,孫權便趁機派人到荊州接走孫夫人,孫夫人臨走時将劉禅抱走,已經上了大船了,得知消息的諸葛亮,連忙派遣張飛和趙雲去攔截,最終救下了劉禅。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因為這兩件事,以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為首的荊州集團,與劉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是以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更支援劉禅成為繼承人。

而對于劉備而言,無論是從大局出發,還是從個人感情考慮,他都想立劉禅為繼承人,誰願意把江山交給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呢?

于是,在219年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就将劉禅立為王太子,确定了劉禅的合法繼承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劉封的地位就十分尴尬了,他作為劉備實際上的長子,卻失去了繼承資格,他的存在反而成為了劉禅繼位的絆腳石,讓荊州集團怎麼看都不爽。

再加上,劉封年長,有才能,性格又比較剛猛,而劉禅年幼,性格又比較内斂,是以諸葛亮才甘心劉禅日後難以抑制劉封。

為了蜀漢的未來着想,也為了穩住荊州集團,劉備這才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将劉封賜死,以此消除隐患。

事實上,為了扶持劉禅上位,劉備對劉封一直在進行打壓,表面上看他讓劉封鎮守上庸三郡,是在重用劉封,實際上他如果真的看重劉封,就應該将劉封留在成都,對其進行全方面培養,而不是讓其領軍在外,讓其隻當一個武将。

是以,劉封輸就輸在他不是劉備的親兒子,又在名義上當了劉備的長子,他的尴尬身份及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最終命運。

有人可能又要說了,諸葛亮對劉封的論斷有些腹黑,他不能因為自己的懷疑就給劉封定罪。

實際上,劉封臨死前說的一句話,暴露了他的人品,也證明了諸葛亮建議劉備殺掉他,是無比正确的。

三、劉封真的會對蜀漢不利嗎?

劉備下達賜死劉封的指令後,劉封感到十分絕望,但又無可奈何,于是拔劍自刎而死,臨死前他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劉封說他悔恨沒有聽從孟達的話,那孟達對他說了什麼話呢?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這件事還要從孟達率軍攻打上庸三郡說起,在大戰開始之前,他曾給劉封寫了一封勸降信,史書稱之為《在魏與劉封書》。

孟達在信中說,劉封不是劉備的親兒子,卻占據着長子之位,将會遭到猜忌,結局必定悲慘;自從劉禅被立為太子以來,許多人都感到寒心,他為劉封感到悲哀,希望劉封多為自己考慮。

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征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号,遠近所聞也。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孟達還說,劉封被發配到上庸,其實是劉備刻意為之,如果能長期鎮守在外,尚可自保;一旦回到成都,必定被殺。他還告誡劉封,明知道大禍将至而不采取措施,是不明智的。

是以,孟達勸劉封投奔曹魏,劉封畢竟是羅侯的兒子,離開劉備不算背親,且曹丕已經許諾,隻要劉封投降,就可以封侯拜将。

然而,劉封因為與孟達的關系不睦,是以沒有将孟達的話聽進去,而是率軍負隅頑抗,最終遭遇失敗。

而劉封的結局也被孟達言中,回到成都之後果然遭到猜忌,最終被劉備賜死。

盡管劉封沒有投降曹魏,但他在臨死前說的話,卻說明他曾考慮過投降曹魏,隻不過他當時沒有想清楚事情的利害關系,是以做出了讓他後悔的決策。

如果劉封沒有被殺死,他又深切體會到了自己在蜀漢的尴尬處境,我想以他的性格,或許不會繼續效忠蜀漢,還會幹出一些危害蜀漢的事情來。

即便劉封能夠接受現實,成為蜀漢的忠臣,他的特殊身份,也會成為蜀漢内部最不穩定的因素。

之是以這麼說,跟蜀漢内部的派系是有關系的,除了荊州集團之外,蜀漢朝堂還存在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等幾股勢力,這些勢力之間鬥争十分激烈,為了自身利益考慮,難免有人扶持劉封來對抗其他勢力,這樣很容易造成蜀漢内部的瓦解。

劉備為何非要殺劉封?并非因為他不救關羽,諸葛亮說的話十分關鍵

是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講,劉封就是蜀漢内部最不穩定的因素,他的存在對本就弱小的蜀漢來說十分危險,隻有他死掉了,才能維持蜀漢的政治格局,確定蜀漢在劉禅和荊州集團的上司下繼續生存和發展。

那麼,劉封究竟錯在哪裡?

其實,劉封除了應該對上庸三郡的丢失負一定責任之外,其他方面他都沒有什麼過錯,尤其是關羽之死,不能算在他頭上。

劉封之死,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性格特質,讓劉備和諸葛亮感到不放心;另一方面,他作為劉備長子的身份,在劉禅已經是太子的情況下,注定他會成為蜀漢政權穩定的最大障礙。

總的來說,劉封被殺不是因為不救關羽以及上庸三郡的丢失,而是因為劉備想要穩固劉禅作為繼承人的地位,確定蜀漢未來的穩定發展。

曆史上,許多史學家都替劉封喊冤,比如明代學者李贽就曾說:

劉封雖不出救,其罪正與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若傅士仁,孟達,則反國之賊也,罪不容誅矣。凡讀史者,定須原情定罪,方不冤枉了人也。

說劉封不救關羽情有可原,傅士仁、孟達等人才是賣國賊,罪不容誅。我們在讀史書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不能冤枉人。

确實如此,劉封畢竟不是賣國賊,他是被冤殺的,劉備當然知道這一點,是以他在劉封死後獨自一人抹眼淚,可見他也很無奈,他不怎麼做,對江山社稷不利,隻能舍棄劉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