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4日,歐盟就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舉行投票。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發表聲明稱,投票中,歐委會對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提議獲得了歐盟成員國的必要支援。
據法新社報道,歐盟27個成員國以5票反對、12票棄權、10票贊成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終裁草案。其中,法國、意大利、荷蘭、波蘭、丹麥、愛爾蘭、保加利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10國(約占歐盟總人口的45.99%)投了贊成票;比利時、捷克、希臘、西班牙、克羅地亞、塞普勒斯、盧森堡、奧地利、葡萄牙、羅馬尼亞、瑞典和芬蘭這12國(約占歐盟總人口的31.36%)投了棄權票;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5國(約占歐盟總人口的22.65%)投票反對。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這樣的表決結果“凸顯了歐盟成員國之間意見分裂”。
據悉,歐盟将在原有10%的關稅基礎上,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最高35.3%的反補貼稅,不同汽車廠商将适用不同的反補貼稅稅率。根據歐盟的規定,除非獲得特定多數(代表歐盟65%人口以上的至少15個成員國)投票反對,否則歐委會的草案将如期實施。最終決定将于10月30日前公布,反補貼稅措施的有效期為5年。
要貿易“圍牆”,又要中國資金和技術
相比德國、匈牙利等國,以法國、意大利為代表的部分歐盟國家明顯屬于另一陣營。這10國之是以投下贊成票,一方面是這些國家的汽車産業利益與中國交織不深,就像法國和意大利車企如今在中國市場已經沒有太大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立陶宛等國被外界解讀為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支援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
目前,法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全線崩盤。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分會(以下簡稱“乘聯分會”)公布的資料, 上半年,法系車在華累計銷量僅為2.85萬輛,同比下滑19,1%,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已跌至0.3%。而意大利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一直處于較低的水準。其中,意大利主流汽車品牌菲亞特由于銷售表現不佳,已于2018年再次退出中國市場;法拉利、瑪莎拉蒂等超豪華品牌近來在中國市場下滑明顯,最近幾個月的月銷量僅有兩位數。是以,法國和意大利政府才會毫無顧忌地對中國電動汽車産品進入歐洲“使絆子”,進行“不公平競争”。但法系車、意系車之是以在華表現不佳,完全是由于其自身競争力不強、未能準确把握中國消費者需求所導緻的。
法國一開始就支援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其本質是通過高額關稅為自己築起“圍牆”,以此應對來自中國品牌的競争壓力,為本土産業發展争取更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我确實支援歐委會。”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投票前夕表示,“歐洲制造商必須與一些具有優勢的中國汽車制造商競争。”事實上,法國此舉早就有迹可循,去年該國政府就調整了電動汽車購車補貼,将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拒之門外”。
與法國一樣,意大利也是打着同樣的算盤而投下了贊成票。近年來,意大利國内汽車銷量增長緩慢,行業向電動化轉型不力。2023年,意大利電動汽車銷量僅占該國整體汽車銷量的6%左右,與英法德等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是以,意大利一方面支援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以應對競争壓力;一方面又歡迎中國廠商赴意大利投資,希望幫助意大利汽車産業轉型。而這兩方面的舉措從根本上而言都是為了意大利汽車産業的自身利益服務,也暴露了其“雙标”的本質。
事實上,意大利政府一直在積極招攬中國車企赴意大利投資建廠。今年7月底,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華時,還公開表示“歡迎中國企業投資”。馬克龍此前也作出過類似的表态。業内專家指出,意大利和法國支援歐盟加征反補貼稅,部分原因也是為了迫使中國品牌赴當地投資,支援其本土汽車業的轉型。
最終将“竹籃打水一場空”
據路透社報道,意大利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塔亞尼在投票前夕表示,意大利将支援歐委會提出的關稅措施。但塔亞尼同時強調,這一立場不會危及意大利與中國的“良好關系”。這番言論将意大利政府“既要又要”的心态表露無遺:既支援高額反補貼,不想讓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産品對本土企業造成競争壓力;又不想失去中國品牌的技術和資金,來助力該國汽車行業轉型。不隻是意大利,法國政府也是同樣的打算。然而,一方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産品加征關稅,一方面又指望中國企業去歐洲投資,這難道不可笑嗎?
作為行業抗辯方代表的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表示,歐盟很多國家一直希望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赴歐投資設廠,有分析認為,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阻礙中國電動汽車産品對歐出口,是希望以此推動中國企業赴歐投資,帶動歐盟汽車産業發展、增加歐盟當地就業機會、實作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标。但從中國企業的反應看,歐盟的做法事與願違。
“有意吸引中國車企前往投資的歐盟國家,尤其需要看清這一點,支援征稅反将失去投資。一個保持開放、公平的歐盟市場,對中國企業更具投資吸引力。”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表示,“在歐盟發起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前,很多中國車企已開始或計劃赴歐投資或經營。但自歐委會決定征收臨時反補貼稅以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多次對歐盟做法表達強烈反對立場,諸多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紛紛向我會表達對調查結果的關切和赴歐投資可能遭遇歐盟《外國補貼條例》調查等風險的極大擔憂。”
像意大利、法國這樣打着“既要又要”的主意,到最後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得不償失。商務部10月8日再次釋放消息稱,中方正在研究提高進口大排量燃油車關稅等措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産業和企業正當權益。
根據乘聯分會的測算,歐洲每年出口到中國的2.5升排量以上乘用車的總金額已經達到180億美元,這一數字高于中國2023年出口到歐洲的電動汽車總金額。如果中方提高臨時關稅稅率,歐洲對華汽車出口将遭受沉重打擊。
加征關稅尚未闆上釘釘
另外,投棄權票的歐盟國家高達12個,包括西班牙、奧地利、葡萄牙、瑞典、芬蘭、瑞典、捷克等。外界分析稱,這些國家可能是在經濟和政治利益考量中無法取舍,最終選擇棄權。如此一來,投票最終得以在歐盟執委會通過。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一事,就闆上釘釘了。歐委會在上述聲明中指出,歐盟和中國繼續努力探索替代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必須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定、能夠充分解決委員會調查所确定的損害性補貼,并且可監控和可執行。
商務部10月4日回應道,中方堅決反對歐方的終裁草案,但也注意到歐方表達要繼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政治意願。中歐技術團隊将在10月7日繼續進行談判。中方希望歐方清醒認識到,加征關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會動搖和阻滞中國企業對歐投資合作的信心和決心。中方敦促歐方真正展現出落實政治意願的實際行動,回到通過磋商解決貿易摩擦的正确軌道上來。中方也必将采取一切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
歐盟中國商會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歐談判團隊仍在緊鑼密鼓地談判中,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商會是以強烈呼籲歐方審慎行事,推遲關稅施行,緻力于通過對話磋商妥處摩擦和分歧,避免雙邊貿易摩擦更新,共同維護中歐及全球綠色清潔領域的自由貿易和繁榮,以實際行動推動雙方及全球應對氣變的努力。
文/編輯:萬瑩 版式:趙方婷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