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資料顯示
大陸骨關節炎的總患病率達15%
保守估計患者超過1億
哪些症狀是關節向你發出的求救信号?
如何科學預防骨關節炎?
一起了解↓
01
骨關節炎呈年輕化趨勢
這幾類人群要注意
骨關節炎是一種
由于退化或過度使用關節等因素
誘發的非感染性疾病
發病人群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但近年來
40歲以上的病人逐漸增多
骨關節炎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醫生表示
造成骨關節炎發病年輕化的原因很多
比如肥胖率上升
糖尿病發病增加、運動不當等
骨關節炎發病的重點人群包括:
- 40歲及以上的人群;
- 女性人群;
- 肥胖或超重人群;
- 有創傷史的人群;
- 長期從事負重勞動等特殊職業的人群等。
02
這些症狀可能是
關節向你發出的求救信号
骨關節炎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疼痛
可能是慢慢出現
也可能是在損傷後迅速出現
除此之外,骨關節炎還有一些
檢測名額↓
01關節活動是否受限
如果患者出現關節活動受限的症狀,就要考慮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
02關節是否僵硬
許多骨關節炎患者會出現關節僵硬的症狀。有些患者表現為早晨起來關節不能動彈,需要緩一緩才能活動。
03關節活動時是否發出摩擦音
骨關節炎患者活動關節時常會感覺到關節的摩擦,有時甚至可以聽到“咔嗒”聲或其他摩擦音。
04關節是否腫脹
關節活動過多等原因使關節滑膜分泌大量滑液,造成關節積液,俗稱滑膜炎。滑膜炎反複出現,是提示骨關節炎的重要信号。
此外,若出現關節不适的情況
還可參照骨關節炎指數(WOMAC)量表
初步自評患病風險
若得分>38
則提示骨關節的健康狀況較差
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點選圖檔,一表自測↓
03
這6個問題
可能正在悄悄傷害你的膝關節!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
承受的重量越大,退化也越快
這些不良習慣和膝關節健康息息相關↓
久坐不動
常見情境:伏案工作、坐長途車
久坐不動
會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變得無力
關節的穩定性和協調性下降
由此加重膝關節的損傷和疼痛
久坐不動的人關節炎發生率為10.2%
有健身、跑步習慣者
關節炎的發生率僅為3.5%
坐久了可以站一站,走一走
突然長距離暴走
常見情境:特種兵式旅遊
對于平時沒有運動習慣
每天久坐不動的人來說
腿部肌肉力量通常不足
如果突然長距離暴走
就很容易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
長期爬樓梯
常見情境:反複上下樓
人在爬樓梯時
單腿需承受4~5倍的體重壓力
下樓梯時更是達到7~8倍
不正确的爬樓姿勢
會進一步加重膝關節的負擔
尤其對髌股關節的傷害最大
長時間在跑步機上狂奔
常見情境:鍛煉身體、減肥
跑步強度過高或跑量過大
會增加骨關節的發病風險
特别是膝關節和肌肉協調性不好的人
長時間在跑步機上跑步
可能會對膝關節的半月闆、軟骨
形成振蕩損傷
受涼
常見情境:氣溫驟降、不穿秋褲
寒冷刺激也容易誘發或加重
骨關節炎疼痛等急性症狀
肥胖
常見情境:管不住嘴、邁不開腿
體重過大容易加劇關節軟骨磨損
減輕體重可減輕髋、膝關節等下肢關節的負重
研究表明,體重每減輕約0.45千克
膝關節的載荷就會減輕約1.8千克
減輕體重
能使膝關節炎的發病率降低25%~50%
04
預防關節炎,牢記這3點↓
「 1.适當運動」
運動是預防骨關節炎的有效方法,平時可以選擇一些相對溫和的運動,如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可做一些非負重有氧鍛煉,如遊泳、騎自行車。
避免過度運動及不适宜的活動,如反複上下樓梯、爬山、深蹲、蛙跳等。同時也需避免活動時間過長,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
「 2.合理膳食 」
- 高體重者會加重髋、膝等關節負荷,加速關節面磨損、老化,是以,肥胖患者需要控制體重,低糖低脂飲食,控制熱量攝入。
- 多吃富含鈣及維生素D的食品,如牛奶、海魚、貝類、蝦、豆制品等,強健骨骼;多吃雞肉、牛肉、魚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提高肌肉力量,增強關節穩定性;多吃富含Ω-3和黃酮、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如卷心菜、甘藍、三文魚、沙丁魚、核桃等,可降低發炎反應。
「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不要久蹲、久跪等,蹲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起身時盡可能先讓脊椎保持垂直狀态,然後用腿部肌肉支撐身體,慢慢起來;
- 注意保暖,避免關節受涼,可以使用關節護套進行保暖,或局部熱敷等;
- 及時正确處理關節損傷;下肢關節有病變時,雙下肢會受力不均,建議使用拐杖或手杖以平衡和減輕關節負擔。
來源:央視一套
編輯:李銀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