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城鎮崔莊村:“博士村”裡學風濃

在僅有330戶村民的禹州市古城鎮崔莊村,近些年來卻培養出各類大學生近百名。其中國家985、211大學21名,碩士、博士研究所學生9名,清華、北大畢業生4名。兄妹大學生、弟兄研究所學生家庭屢見不鮮,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士村”。

古城鎮崔莊村:“博士村”裡學風濃

10月14日,我們慕名來到崔莊村。在村部門口最顯眼的“優秀學子榜”前,幾位村民仔細看着“狀元之家”的名字。“這都是咱村的驕傲啊!”老家崔莊村的禹州市原文化局局長王和平稱贊道。

一個平原小村,為什麼能考上這麼多名牌大學生?崔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平安一語道出了其中密碼:“俺村群衆不比吃、不比穿,就比誰家學習好,全村都是文化味,幾十年來都是如此啊!”

古城鎮崔莊村:“博士村”裡學風濃

濃厚的學風讓全村群衆教子成才成為時尚。不論家裡人是上班的、種地的,經商的、打工的,家家戶戶都崇尚文化,熱愛學習。村頭一個開超市的,就能寫出一手好字;放學回來的國小生,随手都能畫個花草。

83歲的王中全年輕時當過兵、幹過村支書,退下來後自學成才成為有名的鄉土書法家。一進他的家,門框上、院牆上、室内四周牆壁上、甚至房梁上,都貼滿了他的書法作品。他家新來的一位僅上過國小的保姆,也在他的指導下練起了書法。那端端正正的楷書大字,讓人啧啧稱奇。

古城鎮崔莊村:“博士村”裡學風濃

舉辦“農民書畫筆會”,是該村推動群衆性文化水準提升的又一創新。在今年10月2日的第二屆筆會上,前來參展的書畫愛好者多達上百人。專門從市區趕回來的本村兩名國小生,現場書寫的書法就像字帖一樣,引來衆多觀衆的圍觀。“不愧是‘博士村’,連國小生都出手不凡啊!”

古城鎮崔莊村:“博士村”裡學風濃

村“兩委”以鮮明的導向鼓勵支援學生成才。2017年,在王平安的倡議下,村裡成立了“金秋助學助教獎勵基金”,連續8年對當年考上大學和研究所學生的優秀學子隆重表彰,讓比學習、比教育、比成才成為每個家庭代代傳承的家風家教。

古城鎮崔莊村:“博士村”裡學風濃

六組村民王長喜是農村獸醫,妻子長年務農。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他們對孩子的學習全力支援。1997年,大兒子王韶輝以許昌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二兒子王韶峰2002年考取重慶大學,成為全家的驕傲。

一組村民王書賢從事電焊修理,妻子是農民。兩個兒子上中學期間,他利用假期帶着弟兄倆到工地打工,磨砺他們的意志。2009年,老大王鵬帥考取清華大學(本碩博連讀),現任北京大學王選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23年獲得亞洲圖形學學會青年學者獎;弟弟王亞猛2013年考入首都師範大學,現就讀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成為全村學生的楷模。

該村更注重對困難家庭的幫助,保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2018年,正在讀高三的王格,突然遭遇父母相繼去世的打擊,一下子陷入無力求學的絕境。王平安帶頭捐款5000元,并号召全村鄉賢踴躍捐款12000元送給王格,重新鼓起了她學習的信心。當年她考取東華理工大學,目前在杭州一所大學讀碩士研究所學生。每每提起自己,王格都激動不已:“沒有全村人的支援,哪有我的今天?”

古城鎮崔莊村:“博士村”裡學風濃

幾十年來,崔莊村一如既往地重教育、興文化、傳家風,續寫了一個個知識改變命運、讀書報效祖國的勵志故事。“我們要不斷營造尊師重教、培育英才的良好風氣,堅持以文化人、以德修心,打造具有濃郁特色的文化鄉村,建立有品位的‘五星’支部!”王平安說。

古城鎮崔莊村:“博士村”裡學風濃

通訊員:王德才

編輯:霍萌萌 校對:孫小華

責編:董州旭 終審:李俊琦

特别聲明:本文由雲上禹州個人号或機構賬号上傳并釋出,僅代表作者觀點。雲上禹州用戶端僅提供資訊釋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