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水訊據清水縣融媒體中心消息 今年以來,清水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搶抓“糧改飼”政策機遇,調整種植結構,大力推廣全株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種植和收貯,持續提高種植收益、草食家畜生産效率和養殖效益,實作了糧經飼、種養加、農牧業有機結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嶄新活力。
加強組織上司,靠實工作責任。為了確定糧改飼項目的順利實施,成立了糧改飼工作上司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财政、發改、農業、審計、畜牧等部門主要上司和各鄉鎮長為成員,協調解決糧改飼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上司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畜牧中心,由縣畜牧中心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具體組織實施糧改飼工作,同時成立了糧改飼工作技術服務小組。
廣泛宣傳動員,擴大受益範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縣畜牧中心和各鄉鎮充分利用舉辦教育訓練班、清水畜牧公衆号、微信群、村組會議等各種媒體、管道和現場觀摩學習交流等多種形式和方法,積極廣泛宣傳了糧改飼工作的重大意義、政策内容、補助條件和補助标準,使縣域内草食家畜養殖場和飼草加工企業等經營主體均能準确掌握政策内容,幫助收貯主體提高認識、掌握技術,增強其發展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項目受益對象涵蓋了全縣144戶貯草戶(主體),受益農戶逐年增加,特别是積極動員脫貧戶和監測對象以糧改飼為契機,積極參與飼用玉米種植,通過訂單收購增加戶内收入。
引進适宜品種,加快科技推廣。近年來縣畜牧中心與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畜草研究所加強了院所合作,通過科技項目篩選出了适宜我縣種植的科大101、大京九和文玉3号等飼用玉米品種和青貯黑白膜、RKW 2合1青貯隔氧膜等青貯專用膜并進行了推廣,進一步增強了科技賦能。在全株玉米種植環節,根據全縣各鄉鎮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将引進篩選出适宜我縣種植的地玉米品種按照早、中、晚熟不同類型合理搭配進行種植,盡可能的擴充了全株玉米青貯的時限,避免因雨天影響收貯進度,解決了單一品種種植造成的成熟期相對集中和收貯過程中人力物力不足的問題,進而提高了全株青貯玉米産量,確定了糧改飼工作順利推進。
全程技術服務,提升青貯品質。縣畜牧中心把糧改飼項目作為中心重點工作來抓,強化工作措施,靠實工作責任,落實“行政技術雙包抓”機制,即:“上司幹部包鄉鎮,技術幹部包村、場、戶”。縣畜牧中心糧改飼項目技術服務小組通過現場指導和專題授課相結合的方式,對收貯主體和養殖大戶進行了全覆寫式的技術教育訓練。在收貯期間,組織機關42名專業技術人員在場(戶)内定點指導,對收貯全流程全環節進行現場教育訓練,準确把握青貯收獲時間、制作流程和要點,推廣使用青貯添加劑,確定青貯品質。
組建收割小隊,加快收貯進度。縣畜牧中心統籌全縣青貯收割機械組建成立青貯收割隊,按照全株玉米成熟情況從西部片區(郭川、金集、土門、遠門等鄉鎮)依次向東部片區(黃門、新城、白沙、秦亭等鄉鎮)開展收割。充分發揮全縣農機服務合作社作用,堅持定點收割加工與流動運輸服務相結合、大型機械作業和小機械相結合的方式,搶抓青貯時節,梯次開展收貯作業,有效解決了因青貯收割機械不足造成的錯過最佳收割時間和收割時間較長的問題,進一步縮短了青貯收割時間,提高了收貯效率,確定了青貯玉米收貯數量和品質。
創新體制機制,樹立先進典型。縣畜牧中心和各鄉鎮政府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總結經驗,示範帶動養殖戶與種植戶建立關聯,積極開展青貯玉米收購青貯。鼓勵民豐彙農、嘉泰牧業、秦地合作社等按照“訂單種植、合同收購”的模式,收購周邊群衆種植的飼用玉米,實作了種養雙赢。創盛、強輝、榮和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的模式,打造千畝飼用玉米種植示範點6個;牧源盛世、振輝、豐坤、土門梁山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生産模式,打造500畝飼用玉米種植示範點21個。通過典型示範,逐漸使青貯玉米種植普及化、常态化,收種機械化,青貯窖标準化,優質牧草種植多元化,農牧結合更加緊密,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同時組織開展全株青貯玉米實驗室檢測和現場品鑒活動,并将結果作為來年項目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全面提高了全株青貯玉米飼料品質和收貯主體對青貯玉米飼草品質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糧改飼項目實施效果,促進了畜牧業高品質發展。
下一步,縣畜牧中心将繼續深化糧改飼工作,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提高飼草生産能力。同時,加強技術教育訓練與現場指導,提高青貯飼料的品質水準。将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發展機制,確定糧改飼工作持續健康推進,實作“種養雙赢”,讓更多的牛羊吃上“草罐頭”,進一步鼓起農牧民增收的“錢袋子”,努力走出一條生态循環、優質安全、綠色高效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