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一直是人民群衆最關心的公共安全問題,特别是在涉及孩子的食品上弄虛作假,更是搞得人神共憤。
例如近日爆出的重慶酉陽的問題大米事件。
事情經過大緻是這樣的。
近日,一位重慶的龔先生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他在2023年6月6日8時許上班時,他親眼看見酉陽糧食公司從業人員将闆溪大米倉庫白色包裝的生産日期為2022年10月16日、名稱為“晶威美蝦稻香米”的大米,一袋袋騰裝到一旁早已打碼成生産日期為2023年5月5日及2023年5月10日、名稱為“桃源貢米”的新黃色包裝袋中,然後再由從業人員用手提縫包機對新裝大米進行縫合封口。
這批即将過期的大米更換包裝後,重新打碼新日期後銷往當地一些鄉村學校。
10月14日,重慶市場監管局對“酉陽縣糧食有限責任公司銷售大米問題”進行情況通報,經查明,在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涉事企業通過自行騰裝、委托分裝的方式,将公司糧庫的動态輪換米替代自主品牌大米對外銷售,存在虛假标注保存期限等違法行為。
目前,重慶市場監管局對該公司原執行董事、總經理段某某,副總經理冉某某,生産經營部銷售主管陳某某分别予以行政處罰,并發出行政處罰告知書。重慶糧食集團已對段某某、冉某某作出免職處理,對陳某某降為一般員工、調離原崗位。對有關人員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的線索移交相關部門處理。
但調查結論裡的一句話卻讓人難免腹诽,“經逐一核查,涉案大米實際剩餘的保存期限最短95天、最長176天,對外銷售時均在原有保存期限内。以上23119.5公斤大米均在原有保存期限内消耗完畢。”
什麼意思,被抓了現形,卻還要強調一下,事不大!
無獨有偶,在素以食品安全著稱的日本,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我們不妨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的。
在日本有一種大米叫做意外大米(也稱事故米jikomai) ,就是指工業用的非食用大米,這些大米往往農藥殘留或黃曲黴毒素B1超标。
2008年8月時,日本農業管理局在對意外大米加工狀況進行現場調查時,發現三笠食品公司将招标得來的意外大米,冒充食用大米進行銷售。
而大米的去向包括食品加工廠、釀酒廠、糖果廠以及供學生餐的食堂。合計約375家機構。
日本農林水産部趕緊發出公告,将這批大米召回,并公布了購買這些問題大米的企業名單,以警示消費者。
此事引發媒體争相報道,同年9月16日,奈良縣高麗町大米銷售公司中川昭一社長(54歲)用吸塵器的電線上吊自殺。他一直以為自己銷售的大米是日本國産的,沒想到卻摻入了問題大米,羞愧之下,他選擇自殺謝罪。
而為全日本21個地市縣的學校和幼稚園提供午餐原料的島田化學,也因将問題大米摻入原料生産澱粉,而不得不宣布結業。
時隔兩日,負責此次事件應對的農林水産大臣太田精一和農林水産副大臣白須敏郎于2008年9月18日辭職。
盡管并沒有消費者因食用問題大米出現不适的情況,但日本官方與民間均未就此放過涉案人員。
在官方層面,除正副大臣辭職,其他各部門共有25名官員被處罰。而在刑事部分,三笠的兩名高管均獲刑兩年。
但事到此仍沒有完。日本人痛定思痛,在反思本次事故之後,在2010年出台了《大米等交易資訊記錄及産地資訊傳送法》,不僅要求大米的銷售與經營者,必須對大米的來源與交易記錄有完整的儲存,并且要對消費者履行産地資訊的傳達義務。
面對問題并不可怕,有無羞恥心,會決定它是否再次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