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10月16日

安徽日報推出

牢記殷殷囑托 譜寫嶄新篇章

特别報道

↓↓↓

萬裡長江,滾滾東流,自安徽進入長三角區域。

14萬平方公裡的江淮大地,兼顧南北之地利,融合東西之氣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安徽考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訓示,賦予安徽“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寄予安徽“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強化‘兩個堅持’、實作‘兩個更大’”殷切希望,為安徽改革發展提供了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

7100多萬江淮兒女,從未像今天這樣豪情滿懷。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上司下,安徽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攻克了一大批過去認為不可能攻克的難關,解決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難題,辦成了一大批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今天的安徽,正在奮力實作前所未有的跨越趕超。

新時代以來,安徽經濟實力實作了從“總量居中、人均靠後”到“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曆史性跨越。

一個長期貼着“落後”标簽的傳統農業省,一躍成為令人刮目相看的新興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

偉大的新時代,是屬于奮鬥拼搏、書寫華彩蝶變的江淮兒女的“大時代”。

回望來路,安徽發展的每一點進步、每一次跨越、每一項成就,都是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親切關懷的結果,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都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工作重要講話訓示批示精神全方位落地轉化的結果。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長江航道蕪湖主城區段的大龍灣水域。(資料圖檔)

并跑領跑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創新是引領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安徽在建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勇挑重擔,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敢打頭陣,在科技創新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銳意突破,一些領域實作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内的并跑領跑。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确提出,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實作新提升,在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建設上當先鋒。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布局地,安徽加快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台,已建在建預研穩态強磁場、全超導托卡馬克等大科學裝置13個。去年4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實作穩态高限制模式等離子體運作403秒,重新整理世界紀錄。今年9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體産生42.02萬高斯的穩态磁場,重新整理世界紀錄。大科學裝置支撐下的一個個重大科研成果,不斷推升中國科技的新高度。依托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安徽全力打造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相繼湧現“墨子号”量子衛星和“九章”“祖沖之号”系列量子計算原型機等重大原創成果,成功研制國際先進水準的锶原子光晶格鐘,目前在量子通信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量子計算領域處于國際第一方陣。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安徽創新館。周牧 攝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創新驅動發展才有堅實、可靠的安全保障。安徽深入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聚焦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體、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等薄弱領域,每年實施100項左右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推動解決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難題。計算光刻EDA軟體、九韶核心軟體、高溫合金葉片……一批填補國内空白、打破國外壟斷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産品誕生于安徽,為相關領域實作産業鍊供應鍊自主可控作出積極貢獻。充分發揮科創資源豐富的優勢,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必須打通從科技到産業的通道,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全省企業研發投入、企業研發人員、企業研發機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占全社會比重均超80%。去年增加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200多家、增加科技型中小企業9600多家。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正在成為安徽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因地制宜

打造新興産業聚集地

新興産業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面對新一輪産業發展變革,安徽立足自身産業基礎,聚焦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等重點領域,加快打造新興産業聚集地,戰略性新興産業對規上工業總産值增長貢獻率超過60%,成為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力量。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确提出,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産業聚集地實作新提升,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上當先鋒。按照“龍頭企業—産業鍊—産業叢集—産業生态”的路徑,安徽堅持不懈推進産業聚鍊成群、叢集成勢。以汽車産業為例,通過奇瑞、蔚來、江淮、大衆安徽等7家整車企業的龍頭帶動,吸引汽車零部件、後市場企業超過4000家。今年1月至8月,全省汽車産量、新能源汽車産量分别達211.6萬輛、93.7萬輛,均居全國第2位;汽車出口93萬輛,居全國第1位。創新活躍、技術密集是新興産業的鮮明特征。安徽加快建構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擁有3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列全國首位,争創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44家、居全國第6位。大力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更新工程和數字化轉型工程,培育國家級智能制造示範工廠20個,居全國第2位;打造全球“燈塔工廠”5個,居全國第3位;推動工業雲平台應用率達62.5%,居全國第4位。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各流水線正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組裝和加工任務。範柏文 攝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通過市場化、專業化機制提高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效能。安徽邀請龍頭企業、專家團隊加入新興産業推進組,共同制定産業規劃、繪制産業鍊圖譜,積極用好産業鍊招商、基金招商、場景招商等模式,通過市場力量發現産業資源。2023年全省利用基金招引在皖落地項目302個,基金股權投資金額218.77億元,帶動項目落地總投資2319.28億元。未來産業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安徽制定實施未來産業先導區建設方案,力争在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資訊、低碳能源、先進材料、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建設10個左右未來産業先導區。汽車全産業鍊、裝備制造業營收突破1萬億元,光伏制造業營收躍居全國第3位,新型顯示産業營收居全國第2位,顯示面闆産能約占全國17%、全球10%。“新三樣”産品中,全國1/5的光伏元件、1/7的锂電池、1/8的新能源汽車是“安徽造”。2013年至2023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5%以上,占規上工業比重從20.7%提高到42.9%。新興産業加快集聚、不斷壯大,為安徽高品質發展彙聚起磅礴動能。

敢闖敢試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安徽紮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努力從内陸腹地邁向改革開放新高地。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确提出,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實作新提升,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上當先鋒。發揚敢闖敢試的精神,啃硬骨頭、闖深水區,在多個領域承擔試點任務。在醫改領域,安徽勇當“排頭兵”,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藥品耗材帶量采購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可複制的經驗。在生态環境保護領域,安徽開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态補償改革試點,新安江—千島湖生态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獲批建設,相關做法在21個省(區、市)20個流域推廣。以改革“硬舉措”,優化營商“軟環境”。安徽常态化對标滬蘇浙推出9批954項改革舉措,建立企業家懇談會制度,制定《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動各類經營主體訴求“清單+閉環”解決,2023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綜合得分和最佳口碑排名均居全國前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疊加,為安徽推動開放發展、在更大格局中統籌利用要素資源開辟了廣闊空間。安徽攜手滬蘇浙加快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G60科創走廊建設,推動創新鍊産業鍊在更大範圍内深度融合。2023年,全省共吸納滬蘇浙地區技術合同7090項、同比增長近七成。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的城市測試跑道。王世保 攝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以産帶貿、以貿促産”,今年1月至8月,實作進出口5529.6億元,總量居全國第9位;其中出口3725.3億元,增長9.8%,增幅居長三角第1位。吸引大衆科技、海森生物、渣打銀行等一批重點外資項目落地安徽,今年1月至7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41家、增長7.2%。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加快實施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累計形成221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4項為全國首創,11項在全國複制推廣。打造世界制造業大會、“投資安徽行”等一系列開放平台,吸引各類産業要素資源加速向安徽集聚。今年9月舉辦的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促成合作項目700多個,投資總額約3700億元。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動高水準開放,安徽發展的天地更加廣闊。

生态優先

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安徽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聚力污染防治攻堅,加強生态環境保護,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努力讓生态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确提出,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實作新提升,在生态文明建設上當先鋒。安徽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新安江山水畫廊水清岸綠,風景如畫。鄭宏 攝“氣質”改善,藍天常在。近年來,安徽持續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開展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項攻堅戰役,實施皖北六市空氣品質提升攻堅行動。2023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4.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首次監測時下降1/3;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82.9%,較2015年上升11個百分點。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安徽全面強化河湖長制,推動河湖長“有名有責”“名副其實”,加強入河入湖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加快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一水一策”治理城鄉黑臭水體,不斷改善水環境、優化水生态。長江銅陵段、安慶潛水(潛山段)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新安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巢湖十八聯圩濕地修複入選聯合國生态恢複十年行動優秀案例。2023年,安徽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突破90%,改善幅度居全國第三。源頭防治,保衛淨土。安徽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農用地分類管理,推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複,釋出實施《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分方案(試行)》,梯次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為土壤安全築牢堅強防線。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淮北市鳳栖湖濕地公園裡,白鹭在荷塘裡覓食、嬉戲。牛旭東 攝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自然環境的逐漸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的逐漸完善下,安徽的生物多樣性在恢複中提升,揚子鳄等一大批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連續3年被國家考核為“優秀”。全面綠色轉型,必須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安徽深化産業結構轉型,培育壯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産業,推動鋼鐵、水泥等傳統産業綠色轉型,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全社會發電裝機的比重達47.4%,居長三角首位。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累計建立國家級綠色工廠240家、綠色工業園區24個、綠色供應鍊管理企業42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向綠而行,把好山好水保護好。水清、岸綠、景美的畫卷在江淮大地徐徐展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安徽新格局正在形成。

民生為大

持續增進百姓福祉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安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滿足“安居樂業”的多樣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線民生,讓人民群衆在改革中多得實惠,真正将群衆“小百分比”的急難愁盼辦到“百分之百”。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确提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作新提升,在增進人民福祉上當先鋒。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農村民生顯著改善。大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脫貧群衆人均純收入從2020年的11659元增至2023年的17872元,脫貧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從2020年的33.8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78.8萬元。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改造農村戶廁超400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近九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覆寫,垃圾收運環衛市場化率達100%。“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創造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成功經驗和實踐範例。安徽認真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去年啟動實施“千村引領、萬村更新”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到2027年,建設精品示範村1000個以上、省級中心村1萬個以上。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黃山黟縣宏村景區,花燈表演隊伍正在進行一場浪漫的花燈巡演。朱光明 攝就業是民生之本。圍繞群衆“好就業”“就好業”的期盼,安徽深化“家門口”就業行動,搭建“三公裡”就業圈平台,促成就近就業;實施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援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均超過65萬人。今年1月至9月,城鎮新增就業70.4萬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務的103.5%。針對醫療、養老等領域民生短闆,安徽連續多年實施民生工程、民生實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指導商業保險機構推出全省統一的“安徽惠民保”。緊抓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機遇,圍繞嚴重危害群衆健康、跨省就醫集中、疾病負擔重的病種,先後獲批兒童、創傷、惡性良性腫瘤、神經、心血管等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全部建成後将新增近萬張高水準專科床位。去年以來,安徽先後啟動城市社群嵌入式養老機建構設、醫養結合改革試點、農村養老政策體系創新實踐等改革事項。全省養老機構床位達到32.1萬張;社群嵌入式養老服務機建構成93家,2026年将建成不少于400家,輻射所有城市街道和部分有需求的社群。醫養康結合度持續提升,護理型養老床位達到23.8萬張,335家養老機構内設醫療機構。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銅陵市銅官區官塘社群養老服務站,院醫護人員為轄區老人測量血壓。潘偉 王亞娟 攝受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影響,皖北地區過去飲水主要靠地下水,取水難、水質不穩定。從2021年起,安徽實施皖北群衆喝上引調水工程,引調長江水到皖北,進行地下水水源替換。第一批13個縣(區)已于去年底全部實作水源替換,剩餘15個縣(區)群衆也将在明年底全部喝上幹淨的地表水。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努力辦好事關全省的民生大事的同時,安徽建立健全群衆訴求即收即辦機制,建構收集、轉辦、督辦、評價、回報等閉環工作機制,確定群衆“急難愁盼”有地方說、有部門管、有人幫助解決。得益于“民聲呼應”平台的搭建,今年上半年,安徽初次信訪一次性化解率上升2.1個百分點,群衆滿意率上升5.1個百分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面對面感覺民聲民意,實打實辦好民生實事,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奔頭。

持之以恒

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安徽堅持把“三嚴三實”貫穿全面從嚴治黨各方面,持續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不斷鞏固,願擔當、敢擔當、善擔當的氛圍日益濃厚。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确提出,黨的建設品質實作新提升,在踐行“三嚴三實”上當先鋒。講政治,是共産黨人的立身之本。選人用人突出政治把關、教育教育訓練突出政治訓練、幹部管理突出政治監督、基層黨建突出政治功能……安徽各級黨組織突出固本培元、凝心鑄魂,引導廣大黨員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訓示批示精神、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強化政治意識,提高政治能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需要高素質幹部隊伍。安徽認真貫徹好幹部标準,嚴把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幹部。既從嚴要求,又關心關愛,制定落實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實施意見、關心關愛幹部20條具體措施,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強化正向激勵,為幹事者撐腰、為創新者鼓勁,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始終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争當新時代改革促進派、發展實幹家。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安徽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提升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品質,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項品牌,安徽持續23年選派幹部到村任職,選派規模大、時間跨度長。今年6月底,全省第八批9800多名選派幹部圓滿完成3年駐村任務。第八批選派幹部駐村期間,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360多個,為民代辦事務44.4萬件,化解村級重點沖突糾紛和信訪5.8萬件。目前,第九批選派幹部肩負使命和重托,在廣袤鄉村接續奮鬥。黨風廉政建設事關人心向背,事關黨的執政地位,事關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安徽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寫、零容忍,強化對“一把手”和上司班子監督,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锲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刻不停狠刹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傳導下去、一貫到底,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全省各級黨組織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着,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為安徽各項事業發展築起更加堅強的政治保障。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阜陽颍上縣,轟隆隆的收割機來回穿梭,田間地頭到處一片繁忙景象。王林洪 攝金秋時節,千裡江淮,滿目錦繡,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這是收獲的季節,更是播種的季節。新時代新征程,安徽發展面臨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等重大發展機遇。全省廣大幹部群衆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托、隻争朝夕、埋頭苦幹,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更加壯麗的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作出安徽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安徽日報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丨追尋紅色記憶 祝福偉大祖國

開設【輪值展示】專欄,在5月至9月持續開展各市婦聯資訊推送輪值工作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
感恩奮進,繪就壯美江淮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