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殼牌中國-中和農信創志道助推新農人的綠色創業之路

地裡雜草瘋長?紅糖拿來種地?用垃圾制作酵素?這些“瘋狂”的場景,都是河南漯河新農人劉建華的綠色創新之舉。

處暑前後,劉建華的正綠農場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田間作業。走進農場,松土迎風,果香蟲鳴,田埂處時有青蛙蹦出,一個拍手聲驚起群鳥紛飛,看上去一派祥和。誰會知道,這和諧背後的返鄉路,其實荊棘滿布。

殼牌中國-中和農信創志道助推新農人的綠色創業之路

從城市創業到田園歸真

“不到三十歲,我就通過幹門窗制作和安裝就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劉建華回憶道,那時剛剛退伍的他,雖然沒有什麼背景,卻通過自己創業,在城裡混的風生水起,成為了家鄉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然而,随着行業的動蕩與競争的加劇,他發現“錢越來越難賺了”。

迫切尋找新出路的劉建華,開始将目光投向了農業。“我們這邊有一個很大的葡萄基地,我發現葡萄的市場價格很可觀,就想試試看。”于是,2012年他回到了家鄉漯河市青年鎮,2014年建立了自己的農場。

殼牌中國-中和農信創志道助推新農人的綠色創業之路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水果沒有以前甜了,我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劉建華在一開始就錨定了生态果園、綠色種植的理念,下定決心改良土壤品質,種出那份“久違的甜”。

綠色種植,終嘗甜頭

回鄉的決定遭到了周圍親友的質疑。“大家都認為我神經了,要不然就是做生意賠錢,才跑回來了。”劉建華的神情略帶苦澀,就連他的老父親也都覺得,既然走出鄉村就不應該回來。

面對重重壓力,他沒有急于求成,而是沉下心來學習。他在一本農業書籍中讀到了關于雜草還田的理論,這激發了他的靈感。

于是,劉建華開始在自己的農場裡實施雜草還田計劃:保留田間的雜草,讓它們自然生長,吸收土壤中的殘留物,再通過粉碎還田的方式,将雜草轉化為土壤的天然肥料。“慢慢地,我感覺到土壤确實變得松軟了,地裡面的蚯蚓也多了,種出來的水果也比較好吃一點兒。”

殼牌中國-中和農信創志道助推新農人的綠色創業之路

綠色種植模式也在他的精心雕琢下日益完善。除雜草還田外,他還創新性地利用餐餘垃圾與果園殘次果等制作成環保酵素,并将起擴繁培育作用的紅糖加入進來,創制出獨特的生物菌劑。這些生物菌劑,既可作為葉面噴施肥,補充植物營養,又能做成地下沖施肥,促進有益菌群繁育,實作土壤的持續優化。

劉建華的這份綠色堅守得到了漯河市農業局等有關部門的支援,他也獲得了更多的機會與平台。這幾年,劉建華積極參與各類農民教育訓練,不斷汲取科學的種植技術,《河南省省級示範農場》、《河南省生态農場》等殊榮挂滿了他的小屋,而桌上堆積的書籍則與這些榮譽互相映襯,一起見證着他的付出與熱愛。

殼牌中國-中和農信創志道助推新農人的綠色創業之路

如今,劉建華的農場規模已達到了138畝,以種植葡萄、無花果為主,通過生物發酵技術,這片土地平均每年能“消化”五千餘噸垃圾,進一步實作萬物歸田,淨化鄉村環境。同時,他的農場還帶動了當地百姓就業,可謂是生态效益、社會效益兩開花。

創志道學習,再啟新征程

業有大小,學無止境。即使劉建華已經成為當地新農人的标杆,但學習進步的熱情一刻不曾褪去。今年夏天,劉建華參加了殼牌中國、中和農信聯合舉辦的小微企業管理進階研修班。通過一系列的教育訓練,劉建華對綠色種植、科學經營的理念有了更深的體悟,更激發了他助力鄉親共赴富裕之路的熱情。

“在創之道,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還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給了我很多啟發和幫助。”從昆明參教育訓練後,劉建華就開始整合自己手頭上的人際資源,他巧妙地将農業教育訓練與本地經濟緊密結合,利用飯店、飯店等合作資源,為前來教育訓練、學習的人們提供便利,也為農場帶來了新的收益管道。“每一次的對接與合作,都是對自己品牌的一次放大,更是對綠色種植理念的一次有力推廣。”劉建華說道。

殼牌中國-中和農信創志道助推新農人的綠色創業之路

展望未來,劉建華滿懷信心,他将繼續深耕綠色農業,拓寬合作領域,不僅要做大做強自己的農場,更要成為當地産業振興、生态振興的推動者,帶動更多鄉親走上綠色富裕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