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下午5點,晚飯時間将至。學源街上中國計量大學南1門門口,隻見13輛餐車一字排開,熱氣升騰的炒飯炒面、塊大料足的肉夾馍、滋滋冒油的鐵闆豆腐,讓人一見到就邁不開腿……

近年來,“夜經濟”已成為拉動城市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更是擴大就業、推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留住“煙火氣”的同時,如何守住“城市美”?這個難題被結結實實地擺在城市管理者的面前。

今年3月開始,錢塘在白楊街道試點“移動惠民車”引攤入市項目。具體來說,就是允許一批攤販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營業,進行規範化、集中化經營,用一輛輛小小的餐車破解管理難題。

試點半年有餘,效果究竟怎麼樣?

“遊擊隊”變“正規軍”

擺攤不再心驚膽戰,收入還翻了一倍

在陳小偉兩口子經營的“粒粒香炒飯”小攤上,他負責掌勺,妻子趙雅則負責備菜、打包、發餐。

“以前我們也在計量大學附近擺攤,之前是‘野攤’,每天就像跟城管玩‘躲貓貓’一樣。”在忙碌的間隙,陳小偉見縫插針地聊了起來,“攤位固定後,平均每天的經營收入在1300元左右,少說比以前翻了一倍!”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他們的小攤上,還藏着小巧思——細心的趙雅在攤位前的小筐裡備有零食,供等待的客人品嘗,以此留住顧客。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南門斜對面,是錢塘推出的首個“移動惠民車”試點。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晚上8點左右,随着學生們下晚自習,這一點位便迎來了當天的第二波客流高峰。小周和朋友的炒飯炒粉攤,是這裡的“人氣王”,攤位上總是聚集着四五位食客。

“這邊客流量很穩定,每天我大概能賣出100多份,營收平均都在1000多元。”小周介紹道。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小朱是這家店的常客,在采訪現場化身為“野生代言人”:“我從小就愛吃炒面,經常來買。這家幹淨衛生,味道也蠻好。”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00後”小夥小宋跟随家人從河南來到錢塘,經營着一家烤雞腿攤位。翻烤架、刷油、撒調味料……别看年紀小,但小宋動作娴熟,盡顯老練:“對我來說,現在不用心驚膽戰地躲城管,安穩很多,我對生活也多了一份期待。”

他還給自己的小攤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烤雞腿研究所。“選雞腿、烤多久、調醬料,我可都是有研究的!”

隻堵不疏變疏堵結合

讓小攤小販們有地可擺、有地可去

選擇在白楊街道設點,錢塘正是瞄準了杭州最大的高教園區所在地這個區塊特色。

要知道,這塊金字招牌的背後,還是無證攤販的高發地和頻發地。去年一年,區綜合執法類信訪投訴量為1.8萬餘件,其中無證攤販信訪量就達9500餘件,占比達52%。同時,經不完全統計,錢塘查處無證攤販458攤,其中350餘個攤位在白楊轄區,占比高達77%。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就拿這條學源街來說,高校雲集,比如在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門口,多的時候攤販超過50個,他們占據了非機動車道,這樣一來,電瓶車和機動車混行,嚴重影響交通安全,有時候路都走不通。”在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看來,改革勢在必行。

如何在做好城市治理的同時,讓小攤小販們有地可擺、有地可去,讓他們在共富之路上不掉隊。為此,今年3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白楊街道等多部門,出台《杭州市錢塘區小攤小販臨時經營點規範管理工作指導意見(白楊街道試點)》,通過改變工作思路,化堵為疏,堅持“政府主導、街道主營、部門主管”的原則,多方共同參與管理,探索形成管理流動攤販新模式的同時,也蹚出了一條共富新路徑。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目前,錢塘已經在學源街、中國計量大學、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等學校周邊區域,打造了5個“移動惠民車”點位,59輛“移動惠民車”出攤。這一管理舉措取得了紮實的效果,截至目前,白楊街道全域無證攤販投訴率同比下降72.2%。

在現場可以看到,錢塘“移動惠民車”有統一外觀,它們排列整齊停在畫有規定區域的黃線内,每輛車設有編号,攤主們也穿着統一定制的服裝、戴着統一定制的帽子。此外,現場不僅設定了街道管理崗亭,還有營運公司的從業人員來回檢查,對攤販們進行集中管理。

再細看每輛餐車,側面均設有資訊公告欄,張貼着營業執照、健康證和食品安全承諾書,證件一應俱全。

小小餐車雙向“惠民”

打造具有錢塘辨識度的“共富樣本”

除高教園區外,在江對面,河莊街道在“海德·雲街”設定臨時攤位試點經營區,一期提供了60餘個攤位,以自願報名、集中抽簽的形式,免費提供給流動攤販,為流動攤販“築巢安家”;新江村則打造新農橋美食街,為流動攤販提供一處固定經營場所。

“現在,這裡客流量更大了,今天的營業流水較集中經營前翻了一倍。”新江村新農橋美食街的燒烤攤主黃明超感慨道。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新江村新農橋美食街

這代表着,除布點大學城外,錢塘多個街道和村社也主動“出擊”,設立專門的流動攤販經營區域,一手抓大學生,一手抓城市居民和勞工群體,不斷擴大覆寫面,帶動城市流動就業群體就業,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全域共富。

“通過這種模式,在保障‘煙火氣’、街區秩序和促進流動就業群體就業創業的同時,也為在校師生、周邊居民提供便利,形成了良性循環,實際上是多方共赢的局面。”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道,“現在布設的59個攤位運作平穩有序,攤販們客流量穩定,收入也穩定。”

收入翻了一倍!錢塘這裡的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家”!

“移動惠民車”雙向“惠民”,不僅讓消費者滿意,也增加了流動就業群體收入,是錢塘踐行全域共富的生動實踐。未來,錢塘将挖掘産業園區、建築工地周邊等合适點位,繼續擴大試點覆寫面,探索更靈活的管理模式,計劃到2026年,錢塘将布設“移動惠民車”100攤以上,攤主每年将增收8萬元以上,打造出一個具有錢塘辨識度的“共富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