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勁管理随筆 | 成長的核心是發展智慧

劉勁管理随筆 | 成長的核心是發展智慧

經濟觀察報 劉勁/文 人的成長涵蓋了兩個主要方面:身體的成長和精神的成長。身體的成長軌迹類似于一條抛物線,從幼小到強健,再從強健走向衰老。盡管體育鍛煉能夠延長個體的強健時期并減緩衰老的步伐,但它無法根本改變這一自然規律。

精神的成長則更為複雜,它由知識、智力和智慧三個次元構成。

論智力

知識是人們通過學習所獲得的資訊與經驗。擷取知識的主管道是通過視覺和聽覺:閱讀文字和聆聽講解。

在求學階段,一個人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獲得知識。知識的積累速度可以很快,但往往和現實世界不容易連接配接起來。

畢業之後,人們的主要活動轉變為工作,知識擷取仍在繼續,但數量通常會大幅減少,且涉及的範圍也變得更為狹窄。

然而,這一階段的優點是人們在工作中獲得的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更為緊密,是以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能夠直接帶來經濟産出。那些熱愛閱讀和關注時事的人與普通人不同,他們能夠像學生時代一樣持續地擷取更多知識。如果能夠長期堅持,他們的知識積累将遠遠超過學生時代的水準。

但知識積累确實面臨一個顯著問題:人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随着時間的推移,那些久遠的、不常使用的知識很容易被遺忘。是以,即便一個人持續不斷地學習,也不能保證其知識總量的永久性增長。在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每天遺忘的知識可能與新增的知識相抵消,導緻知識總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準。

如果像許多普通人那樣,在工作後停止學習,沒有新知識的輸入,隻有舊知識的遺忘,那麼個人整體的知識水準就會持續下降。這種情況常被形象地描述為“把知識還給了老師”。人們可能會變成“專家”,隻精通與自己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而缺乏知識的廣度。當面臨職業轉換或賽道改變時,這種局限性就會變得尤為突出,增加轉型的難度。

智力是個體運用知識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有一定的先天基礎,有些人天生智力較高,而有些則相對較低;但也有後天的因素,個體的知識越多,一般思考問題的能力就越強。

知識的積累能夠增強個體的思考能力,正如營養能夠塑造肌肉一樣。頻繁使用并給予充分營養的肌肉會變得更加強壯,能夠承擔更重的負荷。然而,衰老能使人流失肌肉、失去力量,同樣也能降低人的智力。加之知識的逐漸遺忘,智力和體力一樣,在人的一生中同樣呈現出一種抛物線形的變化趨勢,經曆上升、持平、然後下降的過程。

是以,身體、知識和智力遵循的規律是一樣的。通過努力,個體可以在青年時期讓這三個方面都得到成長。但進入中年之後,即便持續努力也隻能維持現狀,而無法完全阻止衰退的趨勢。更加努力的人,往往能夠在人生中達到更高的頂點,也可能會延緩衰退的到來。

論智慧

第三個方面是智慧。智慧是思考問題時更為全面和深遠的能力,它與智力有相似之處,但智慧考慮到的因素更有橫向的廣度、縱向的深度和時間上的長度。

智慧的橫向廣度展現在,它在思考問題時不局限于問題本身,而是擴充到與之相關聯的多個方面;在觀察個體時不會局限到個體本身,而是會延伸到其他周邊相關的個體。智慧的橫向擴張沒有局限性,可以把面放得很開。

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在思考問題時,會從個體延伸至周遭環境,從自然現象擴充至社會、經濟、心理等多個層面;從自己的利益拓展至他人、社會以及世界的利益;不僅會向外看、看别人、看世界,也會内觀,看自己、看内心。

智慧的人會清楚地認識到世間萬象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都有互相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以他們知道狹窄的視角可能導緻錯誤的判斷。在追求個人利益時,智慧的人會意識到所有的利益都會互相影響,不會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因為他們了解傷害他人最終也會反噬自身。這種對他人利益的顧及是夫妻之心,智慧的人通常具備更強的夫妻能力。最後,通過内觀,智慧的人能夠洞察人腦活動的脆弱性、理性思維的局限性以及感性世界對理性思維的幹擾。是以,智慧的人可以通過對理性思維和非理性思維的分割,達到更高的理性水準。而普通人的理性是在感情幹擾下的有限理性。

智慧的縱向深度則展現在,智慧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是以然”,而是追求底層邏輯,通過現象看本質,用最深層次的驅動因素來了解事物。他們通過抽象思維,深入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但抽象思維并非像我們看到東西把它記住那樣簡單,而是需要一個複雜、耗時的深度思考過程。它就像畢加索的畫,把不重要的東西全部剃掉、一個也不能留,但同時也要把所有重要的東西都留下,一個也不能丢。

進一步來講,如果有十件事情的底層邏輯是相同的,那麼,無論這十件事情從表面上看有多麼不同,智慧的人會知道實際上隻有一件事。是以,他們的腦子裡會隻留下一個底層邏輯,而不是十個。

這種對底層邏輯的了解和應用,構成了智慧的人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架構。通過對這種架構的重新排列組合,他們能夠深層地解釋絕大多數觀察到的複雜現象。

在時間軸上,智慧的人對問題的審視是全面的,他們不僅會看到問題的現狀,還能夠回溯曆史,預見未來。這種能力源于對世界底層邏輯的深刻了解,這些邏輯往往相對穩定,變化緩慢,而在淺層的表現卻常常變化莫測,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以,一旦發掘這些底層邏輯随時間變化的規律,智慧的人就能夠對曆史進行動态觀察,并據此預測未來可能的趨勢。

正是這種深遠的時間視角,讓富有智慧的人認識到世界永遠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他們不追求永恒或靜止的狀态,而是接受并強調變化和不确定性。基于這種認識,智慧之人深知,真正的甯靜不在于外部世界,而在于内心的平和。是以,他們會通過内觀和自省來幫助自己在動蕩變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安甯,進而擺脫由變化帶來的痛苦和無助感。

變化有兩種可能性:積極的變化和消極的變化。積極的變化為人們帶來機會,而消極的變化可能帶來恐懼。智慧之人能夠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的變化,他們在行動上往往表現出既謹慎又勇敢的雙重特質。謹慎是為了控制風險,充滿勇氣則是為了抓住機會。智慧的人會意識到,在盡了所有努力之後,仍有一部分不确定性是個人無法控制的。既然無法控制,他們就不會試圖去控制它,甚至連想都不會去想。

成長的核心

由此可見,智力與智慧構成了人類認知能力的兩個重要方面,但它們之間又存在着顯著差別。一個智力出衆但缺乏智慧的人,在思考問題時可能不具備廣度、深度和前瞻性,是以可能僅是一個善于“耍小聰明”的人。相反,一個擁有智慧的人在觀察問題時能夠展現出卓越的廣度、深度和長遠性,盡管他可能在智力上并不突出,也沒有特别顯著的專長,這樣的人往往被稱為“大智若愚”。

世間萬物的表象常常錯綜複雜,但其背後的底層邏輯往往異常簡潔。是以,當對事物的了解達到智慧層面時,這種了解便能在心智中長期留存,而無需耗費過多腦力,也無需依賴大量知識細節作為支撐。是以,在沒有醫學病變的情況下,智慧的積累往往能夠持續提升,并不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迅速下降。智慧的增長可以貫穿一個人的一生。與年輕人相比,年長者可能在體力、知識和智力方面存在劣勢,但在智慧上卻未必遜色。

智慧是一種寶貴的、随着時間積累而增長的資源。它不受年齡的限制,甚至可以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豐富和深邃。

由于智慧能夠持續增長,并且與理性、仁愛、勇氣、歡樂、平靜等品質具有高度的一緻性,我們可以認為智慧的積累是個人成長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同時也是具有最高投資回報率的環節。是以,成長的核心在于培養和發展智慧。

(作者系長江商學院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