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後排)于1962年10月與他的戰友們一起參加了一次特殊的射擊訓練課。
美麗的長島
□ 盛範秀
曆史的車輪向前滾動,總是無情地改變什麼,悄悄地留下什麼。
在這一輪軍改中,我等服役多年的在淄山要塞地區被撤軍,應該是曆史的必然,是軍隊從陸基部隊結構向科技效率導向的需要轉型。但曆史是無情的,堡壘已經消失,留下了數十萬長島榮民及其後代永遠不會忘記的輝煌日子的光榮記憶。作為作者在1961年和上千名淄博熱血青年來到要塞區的"老島",自然也擁有那一個濃郁的海島情結。
從戰略上講,創業難度大
長山群島位于渤海海峽,黃海和渤海交彙處,30多個島嶼南北向分布,一直是士兵的戰場。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列強已經七次穿越這些島嶼,直接駛入渤海,進入北京和天津。
任何在要塞地區服役的人,或許都有一個經驗:入伍後的第一課,往往是長山群島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教官帶大家到陣地,眺望大海,近距離看地圖,稱長島是"京津門戶"、"渤海咽喉",是祖國萬裡海邊境的軍事要塞之一。心中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保衛首都的海東門,守島建島,苦苦受難,覺得值得。
英雄的堡壘來自艱難時期。長島自1949年8月解放以來,曆時60多年,是數十萬守島建島官兵書寫的一段艱苦奮鬥和創業的曆史。當他們第一次進入該島時,部隊除了人和槍之外一無所有。島上出海、上山、交通不便,還要吃糧食、買爛菜、喝鹽水、暈船。島上有一個排長一行的家屬來探親,由于假期期間交通不便,結果失去了增資名額和"工廠勞動模範"稱号。央視春節晚會有一年孫濤、黃小軒表演的獨幕喜劇《島上軍》,故事原型是長島,但會苦澀地融入娛樂。
為了把小島建設成"敵人的堡壘,生活天堂",部隊進島,不僅要進行戰備訓練,還要建陣地,修建營房、修碼碼頭、坑道。坑道建設一直幹涸到20世紀70年代,淄博面粉廠劉玉婷、柳川劉承興、賈希岑,都是多年的堡壘老兵。他們說,坑道是角鬥士的舞台,是勇士的事業。坑道上最軟的物體也比人骨還硬,摔碎的肉要流一些血,一點也不怕山體滑坡打人,而兄弟島群幾乎每年都有這麼沉重的消息。也有不少同志因為吸入石粉而吸入肺葉而患上矽肺病。
為春秋而奮鬥,汗水鑄就了鋼鐵長城,取勝的是不斷完善的配套可以發揮地下島嶼防禦體系。
以島嶼為基礎的奉獻精神
回首過去的足迹,令人難忘的是那些在島上長期堅持"老島"和它的"老島精神"的人。他們"以島為家,以苦難為榮",不少人"奉獻自己的子孫後代",一代三代為海防事業奉獻青春。
原要塞區司令王華進和大欽警衛區政治部原副主任于貴真,都是抗日戰争時期的"老八條路",從戰場到島上的煙霧,再到其餘的,用了三四十年。他們是守衛着這個島嶼的三代人的家庭。1989年,王司令員前往濟南幹靜營時,在修船廠工作的兒子王明海曾表示想去濟南,但王司令員卻說:"濟南有修船嗎?如果上司們都把自己的孩子都放進城裡,有什麼資格教育大家在島上生根。"俞貴真的大女兒俞延雲在談到她的經曆時說,島上的條件真的很差。有一位老人去大欽醫院看女兒,因為風,在蓬萊先是九天,進島去看,辛苦就是拖着女兒回去,說是這麼苦的地方給縣幹部不做的。也許人們的處境和想法不同,一起進入九名女兵的島嶼已經轉移。我想,既然我選擇了這條路,我一定會走到盡頭。當時的《前衛報》和《解放軍報》分别以《三代守島、長城》、《三代島民,人人佩戴軍章》為稱,報道了于貴章家族的先進事迹。
翟立德是山東省榮成市人,我當軍官時是宣傳處主任。作為一名機關幹部,他幾乎每年都在要塞區大小的島嶼上奔跑,對基層情況非常熟悉。離開助理教師的崗位後,他去了淄博,在接待他的宴會上朗誦了一首詩,意思是:在長島度過大半輩子,無怨無悔,也就是說,看到馬克思的未來,靈魂也會環島而行,永不分離。八節的愛與愛,讓同志們在場看到島上的老兵那心靈如夢般的感受。
在淄博的退休人員中,不乏在島上服務了二三十年的"老島",如: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華軒,市房管局李德新,商務局李繼山,張店區黨校張恒嶽, 等,他們為島島奉獻了一生中最激情、最有創造力的時光,以锲而不舍、犧牲和奉獻,展現了對祖國事業的忠誠。
前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将,1993年為要塞地區題詞:"以島為家,艱苦而自豪,以祖國為先,以奉獻為本。這四句話概括了"老島"所展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為具有島軍特色的紅色基因和"軍魂",被駐島幾代官兵所銘記,就是保證了軍隊良好的政治生态,提升了官兵精神的寶貴精神财富。
"軍校"英雄一代出爐
據說苦難是最好的大學。
要塞部隊的前輩們在戰争的硝煙中經受了鮮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和平時期,駐島官兵把保衛島嶼的艱難環境視為寶物,要忍受苦難,要錘煉品質,要銳意進取。長島的土地面積隻有50多平方公裡,但共和國有60多名将軍(包括無冕将軍),其中一名海軍上将、六名海軍上将,以及一批具有時代新特點的英國模範機關和個人,以及一批名人、名人。如:
一等功勳,原"老四團"120迫擊炮連教官孟憲秀、小秦警衛營營長景文攀(自救同志重傷)、大欽守衛區防連連長宗淑坤(玉川區察旺村人,為救戰同志犧牲獻出生命)、第27團副班長李景德(坑道坍塌放棄了戰友的犧牲), 蓬萊守衛第6師火箭炮營士兵李鳳山(1985年當選參加彜戰輪,1986年"1.28"參戰中的戰鬥);
國家"38"紅旗手:要塞區通信營營員王來軒;
被濟南軍區授予"無私無畏的好戰士"榮譽稱号,并緬懷第27團兵趙春華(為拯救群衆而犧牲)的一流服務;
被濟南軍區授予"海鋼釘"海鋼甲"榮譽稱号,由島連隊31團轎車;
被濟南軍區授予"渤海前哨好二連"海防第1炮兵第2連榮譽稱号;
第29團後勤部副部長馬玉夫,被濟南軍區授予"壽道模範"榮譽稱号;
被中宣部、國務院辦公廳、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認定為"學習雷鋒活動先進集體"的航運大隊王華堂等九名老兵;
被總法律顧問、總局、郵政總局、總裝備部授予"全軍愛軍優秀軍标兵"稱号的海防第二團團長張茂春;
著名軍事作家王海軒、黃國榮、劉靜。
......
長島老将、前總政治委員張文泰表示,要塞地區出現了如此多的英國模特和名人,正是因為長島遠離大陸,條件艱苦。惡劣的環境讓你嘗到甘苦的味道,能錘煉出人人承受的苦苦的意志,激發人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1961年從淄博參軍的省軍前政官趙成峰少将在一次演講中也談到了"老島代代相傳的精神":我在長島當兵才29年,要塞區不僅是我的第二故鄉, 還有我的"軍事大學"。在這所大學裡,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就是堵住這片小區這股力量和長島這片熱土來耕種我。這所大學不像大學那樣是一所大學。它不僅開發建造了該島,還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堅強年輕人成為共産黨員,軍隊指揮官或地方建設的各行各業優秀骨幹。
雙手傳統閃耀
士兵和人民是赢家。
長島有着雙重所有權的光榮傳統。川口村是著名的預支示範村。1945年9月,抗日戰争勝利後,黨中央指揮山東軍從海上奪取東北。我軍曆史上第一次,由木船進行大規模海上運輸,負責延吉島海上站的渡海部隊轉運是不可或缺的。經過島上各群衆和全船一個多月的緊張戰鬥,包括羅榮榮、蕭華、吳克華、楊國富等著名将領在内的全北6萬多軍隊基本安全抵達遼東半島。在要塞地區擔任了七八年指揮官的于一奕東将軍,還奉命從海上帶一個班長幹部團,穿過延吉島,向東北方向進發。
長島解放後,部隊與居民群衆懷着同樣的感情,團結奮戰,繼續譜寫一首歌,共築魚水新篇章。1989年,總政治部在北京召開了"長島軍民建設故事"新聞釋出會,"新長島軍民建設"的沙盤模型在中國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雙支撐共建、雙向奉獻、富強戰士、同心報告國"的16字雙支撐經驗,概括出兩軍國雙地都稱得全國。首先,很難不被雙浪的浪潮所感動。
長島"神槍女郎"劉豔峰,以在許多現場射擊和軍事戰鬥中扮演"神"而聞名。1961年,在讀完《全國民兵工作報告》和劉延峰拍攝的全島武裝巡邏照片後,詩水洶湧澎湃,高興地在女民兵題寫文字上潑了一滴墨水:"雙英子五尺槍,黎明在軍場上第一槍。中國孩子多奇志,不愛紅愛武裝。"這首七首曲子,由作曲家經過幾代人的演唱創作,劉延峰成為中國女民兵的優秀代表。
堡壘區聘請了四個區(市)的秘書作為部隊政治工作的顧問。基層營連一般聘請駐村、鎮上司為自有名譽教官、教官。這些"不穿軍裝的頭"往往把軍隊的工作當成理所當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部隊正在幫助車站修建道路,綠島,鋪設電纜,緊急救援......
"國軍模式",南山鎮公園村黨支部書記蔡大钊曾說過:"過去,天堂村很窮,改革開放讓我們緻富,但海邊富,不能忘緣。為此,天堂村率先打造了一批國家配套大軍:為駐軍代理公司打造了全國第一座"軍隊建設",送出了全國第一台維納斯品牌彩電、第一台兩缸洗衣機、第一台縫紉機。村裡積極為連隊培養軍民兩用人才,安排27名難以返鄉的複員兵留在村裡經營企業。
在南支島,擺在人們面前的是萬物通靈的青山、富饒的漁村、繁忙的客船、整潔的濱海大道、美麗的海濱休閑廣場。長島縣原常務副縣長冷樹根感歎道:"沒有雙支撐共建,長島今天不可能有這麼大的發展。曾經是荒島,現在正在建設一個與海南相媲美的北方國際休閑度假島。"
回望軍旅,挺熱的氣溫,更像是懷舊,讓很多戰友在懷裡感情相聯系。"英雄的堡壘,不管你今天有沒有号碼,我都會永遠朝你的方向走,向長島老兵緻以最崇高的敬意!""陸漢洲同志說。
負責編輯 夏厚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