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很多次訂餐劇《完美離婚》,由大太和高野由紀夫飾演的那部,劇中的男女主人都住在春天的附近,櫻花飛舞,拍攝于日本著名的觀賞櫻區之一白川。
日本的櫻花唱片不僅在電視劇中,而且在一些歌曲和詩句中,例如:
世界充滿了人
櫻花轉瞬即逝
相對即時
日本有一個不同的名字作為"櫻花之國",每年的三月和四月櫻花盛開,很多日本人都會出去看櫻花,日本人對櫻花的熱愛就能看到。
在日語中有一個詞"櫻花時間",意思是"春天的季節",日本民間原來,每年春天的櫻花季節,用這個來判斷耕種時間,農民在櫻花樹下祭祀農神,櫻花盛開意味着今年一年一度的風雨,最初隻是祭祀活動,然後演變成櫻花文化。
櫻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可以說櫻花文化的開始,大概是在和平時期,其實在普及日本社會之前是梅花,這受到唐朝的影響很大,日本平安時代到來後,恭皇非常喜歡櫻花, 而且看到櫻花非常儀式化,這一波操作,可以說是間接影響了人們以後對櫻花的态度。
日本平安時代在宮内會舉辦櫻花宴會,基本上以宴會為主,那時候看櫻花是優雅的力量,到了江戶時代,這種櫻花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民間活動,并最終成為日本獨特的文化。
記得有一次看到杜文桃主持的"三人行",有一次講到日本的"物哀悼"文化,對這本書的"源語言"感興趣,日本人對櫻花的熱愛和這種"事物哀悼"文化息息相關,櫻花盛開時間短,盛開,幾天後,花瓣會随風飄落, 短暫打開并離開,帶有一種凄美感。
這種"事物哀悼"文化,其實與日本神道教有關,日本神道教是日本的原始宗教,物質哀悼的"事物"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受到神道教的影響。
在這種思想上,萬物皆有靈,一朵花一草都可以被崇拜為神,用草來表達情調,有點像中國的抒情風景,借用文字,但日本卻是用"美"字,尤其是瞬間美的一切生物。
而這種瞬間的歎息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的地理環境、資源稀缺和自然災害較多,讓日本人随時自帶一切,都會告别不安全感。
櫻花綻放出這種短暫的開放時刻之美,恰到好處地符合日本人的生活态度。
當時的日本江戶時代的櫻花,已經與日本武士的精神聯系在一起,有一句日本民間諺語,"櫻花,人是武士",意思是花兒做櫻花,做武士。
古日本人認為櫻花最美的時刻是凋零的時候,就像日本武士崇拜的精神世界,追求生命的閃光時刻,沒有懷舊選擇死亡。
這種武士精神,讓櫻花從悲哀之美的代表中成為民族精神的代表。
人生苦短,猶如櫻花盛開,靜靜地離開。
不過,普通人喜歡櫻花,可能隻是覺得好看,而沒有那麼額外的意義,櫻花在盛開的時候,更讓人聯想到短暫的人生,更要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