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過繼而來的親戚養子,其成就和名聲卻超過上将養父,成為帝國名帥;他外表儒雅、風度翩翩,很像一位學術大亨,但在硝煙炮火的沙場世界中,他卻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軍事戰神;他才華橫溢、擅長謀略,是“二戰”納粹德國戰勝法蘭西的首席參謀,卻未親自參加打敗法國的軍事行動,而淪為無所事事的旁觀看客;他在東歐平原屢創軍事奇迹,被稱為蘇聯戰場希特勒的“救火隊員”,最後卻因與元首不合意見相左,而被解除軍職,成為無所作為的閑散元帥。那麼這位賦閑在家的元帥到底是誰?他到底在在戰場上有過什麼樣的精彩表現,為何直到今天,他指揮的諸多戰役會成為當今許多國家軍事教科書上的經典戰例,他的大名依舊被世界軍迷經常提及。
1940年5月10日,當擔任納粹德國中路主攻的倫德施泰特德将軍率領A集團軍群滾滾向前,穿越阿登森林繞過“馬奇諾防線”,強渡馬斯河,攻入法蘭西平原時,英法等國盟軍猝不及防,如同突遭雷霆一擊。因為意想不到的防線遭到攻擊,齊裝滿員,裝備精良的百萬盟軍頓時大驚失色、亂作一團。盟軍兩任總司令甘末林和魏剛兩人都是“一戰”塹壕戰的堅定笃信者,可是面對納粹德國突如其來的“閃擊戰”,二人也是一籌莫展。無可奈何之際,雷諾總理隻好引咎辭職,時年84歲的亨利·菲利浦·貝當則被推上曆史前台,重新組閣,應對危局。不過這位一戰英雄早已喪失當初在“凡爾登戰役”中力挽狂瀾的勇氣和魄力。上台伊始,貝當元帥就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并指令戰鬥中法軍停止抵抗,在經過短暫的磋商和讨價還價後,法國與德國在6月22日簽訂了《康邊停戰協定》。協定規定:法國3/5大西洋沿岸領土由德國駐軍,每年70億法郎的駐防軍費法國新政府負擔,另外2/5的殘山剩水歸新政府所有,這個所謂的新政府也就是後來的維希法國政府。至此,号稱歐陸第一軍事強國的法軍以完敗收場,存在了65年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正式覆滅。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擁有悠久光榮軍事傳統的強大法軍僅僅堅持了六個禮拜,就一敗塗地,舉手投降了呢?這就說來話長了。論及二戰期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糟糕表現,其原因衆多,不過在這諸多原因中,有一個人在滅亡法國的軍事行動中可以說居功至偉,他就是納粹德國進階指揮官,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埃爾溫·隆美爾和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并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将的埃裡希·馮·曼施坦因。
<h1 class="pgc-h-center-line">出身高貴,背景不凡</h1>
曼施坦因元帥出身容克貴族,如果我們把富三代形象地稱作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話,那曼施坦因簡直就是背負騎士寶劍于1887年呱呱墜地。曼施坦因的生父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炮兵上将愛德華·馮·萊文斯基,他的養父則是第二帝國步兵上将喬治·曼施坦因,講到這裡,我們肯定會認為曼施坦因的家族已經很顯赫了,其實這還隻是冰山一角,在他近親中,還有一個身份更為高貴,影響力更加強大的親人,這就是他的姨夫,大名鼎鼎的陸軍元帥兼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
<h1 class="pgc-h-center-line">将門有将,軍校才俊</h1>
容克貴族那是帝國的統治支柱,如無意外,曼施坦因的未來前途根本就不存懸念。因為按照當時第二帝國的傳統,小曼施坦因理所當然地将沿襲祖先曾經的輝煌,進入軍隊,并逐漸成長為新一代德國将軍,繼而在帝國開疆拓土的宏圖中建功立業。
當時的貴族家庭經常舉辦沙龍聚會,宴會的賓客基本上也都是政壇軍界人士,作為将軍之子,耳濡目染,少時的曼施坦因就對軍事很感興趣,大人們關于軍事政治上的談話内容,他經常默記在心,用心體會。應該說:幼時曼施坦因的軍事天賦就開始被激發出來。
1900年,14歲的曼施坦因進入被稱為德國西點軍校的格羅斯利希費爾德軍官學校,在這所著名軍校,他整整待了6年。1906年,曼施坦因有幸進入德皇威廉二世的近衛軍步兵第三團實習。“一戰”前夕,也就是1913年,曼施坦因又被選送到柏林軍事學院學習。柏林軍事學院在當時的德國,那絕對是帝國将軍的搖籃。在19世紀初,普魯士近代著名軍事教育家沙恩霍斯特擔任該學院第一任校長,西方兵學聖經《戰争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也曾在此院擔任校長12年。正是靠着這對師徒不懈的努力,柏林軍事學院成為整個歐洲著名的軍校之一。在這所院校,德國一批批優秀的軍事參謀人才被培養出來,再輸送到本國乃至世界各地。第二帝國的三大功臣之一的毛奇元帥就出自該校。應該承認,雖然曼施坦因在柏林軍事學院學習不久,就被突然爆發的“一戰”所打斷,但是這段人生經曆,對他而言意義依然不可小觑。
<h1 class="pgc-h-center-line">一戰風雲,戰火洗禮</h1>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街頭三聲槍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按照天才軍事家施裡芬伯爵元帥在1906年卸任總參謀長之前設計好的戰略,德軍的主力将穿越中立國比利時,進入法國領土,再調轉進攻矛頭,南下進攻巴黎,打敗法國。可是三個月的“馬恩河戰役”打下來,巴黎沒能被攻克,年輕軍官曼施坦因倒是因中彈受傷,住進了後方醫院。
“一戰”時大名鼎鼎的興登堡元帥曾寫信給住院的曼施坦因,表示問候和關切,在信中,有一句話讓28歲的曼施坦因印象深刻并終生難忘。這句話就是“用腦子打仗受傷的機率要比蠻幹小得多”。後來戰鬥更加慘烈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曼施坦因都曾參加,并浴血奮戰。作戰過程中,集團軍總參謀長羅斯堡将軍對曼施坦因的參謀才華非常欣賞,他發現青年軍官曼施坦因所拟訂的作戰計劃常常比很多集團軍資深參謀還更加高明。并由此任命他做參謀長,騎兵師作戰科長、步兵師作戰科長。在整個“一戰”,曼斯坦因獲得過一級鐵十字戰功勳章和一枚霍亨索倫王室榮譽勳章。
不過以當時德國國力,單挑歐美列強,自然力不從心、寡不敵衆,硬撐了四年後,也就在1918年11月,德國最終戰敗投降。
<h1 class="pgc-h-center-line">戰敗裁軍,貴人相助</h1>
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新成立的共和國隻能保留陸軍10萬人,海軍1.5萬人,空軍一千人。這對于一貫擁有軍國主義傳統的德國而言,自然不是什麼福音。魏瑪共和國建立後,新政府将國防軍組建工作交給羅斯堡将軍和塞克特上将負責。
戰後的曼斯坦因曾茫然所失,一度失去人生奮鬥目标。不過憑借老上司羅斯堡将軍的關系,他很快也被吸收進國防軍籌建工作委員會,參與重建德國國防軍,正是通過曼施坦因卓有成效地揀拔和挑選,隆美爾、古德裡安和鄧尼茨等一大批傑出軍事人才才得以繼續留在軍隊服役進而免于裁撤複員的命運。
<h1 class="pgc-h-center-line">納粹掌權,重新崛起</h1>
1933年1月,納粹惡魔希特勒當選為德國總理。這位新上任的國家上司人,即便在整個人類曆史上,也算是少有的軍事戰争狂人。為了重制帝國昔日所謂的輝煌,希特勒不惜撕毀協定,踐踏和約,首先擴充陸軍30萬,并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機械化裝甲坦克師部隊,另外還秘密重建了空軍和海軍。
從1933年到1939年,這期間曼施坦因因參與1936年進軍萊茵蘭非武裝區的謀劃而被元首希特勒所賞識,軍銜不斷獲得晉升,到“二戰”前夕,他已經是中将軍銜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波蘭戰役,功勳卓著</h1>
如果說羅斯堡将軍是曼施坦因軍旅生涯中第一個伯樂的話,那麼納粹帝國最資深的元帥龍德施泰特就是他人生中另一位難得的貴人。1939年9月1日,德波戰争爆發。此次戰役,德軍投入5個集團軍,加上預備隊共計62個師,160萬人。曼施坦因隸屬南方集團軍群,任總部參謀長,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則是龍德施泰特上将。戰前,德國參謀部就精心拟定了一份針對波蘭作戰的“白色計劃”,這份作戰計劃與以往相比,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這份作戰計劃是理念全新的機械化戰争模式。
波蘭戰役是德國“閃擊戰”在人類戰争舞台上的首次華麗亮相,相比于觀念陳舊、抱殘守缺的波蘭軍隊,德軍的表現簡直堪稱完美,開戰當天,波蘭空軍800多架老式飛機就毀于地面機場,進而喪失了制空權。而且波蘭防線屬于一線布防,缺乏戰略縱深,德軍坦克突破波軍防線後,整個波軍防禦體系迅速崩潰,然後德軍再利用坦克裝甲部隊的高機動性,穿插迂回,把波軍分點分片切割包圍,進而使波軍難以形成合力,繼而陷入各自為戰的困境。與此同時,蘇軍也于9月17日越過蘇波邊界,進攻波蘭。
在曼斯坦因的策劃下,南方集團軍群連續圍殲波軍主力,很快德軍就兵臨波蘭首都城下。9月28日,華沙淪陷,波蘭政府投降。10月6日,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事先約定,德國和蘇聯以那累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瓜分了波蘭。此次戰役,德軍僅僅以傷亡3.8萬人的輕微代價就迅速滅亡了當時号稱歐洲盟軍第二陸軍強國的波蘭。
雖說整個波蘭戰役,曼斯坦因的表現可圈可點。其實就本心而言,曼施坦因并不熱心攻打波蘭,畢竟波蘭和英法簽有同盟協定,曼斯坦因擔心德國一旦進攻波蘭,英法聯軍就會履行同盟義務,派軍增援。到那時,德軍就要以一國之力應對三國聯軍東西兩面的夾擊,德國就又有陷入“一戰”時腹背受敵局面的可能。相反,留着波蘭這個戰略緩沖國,将有利于未來對蘇作戰。
<h1 class="pgc-h-center-line">閃擊五國,北歐淪陷</h1>
波蘭戰役爆發,英法聯軍忍無可忍,于9月3日被迫對德宣戰。不過雖說宣戰,英法等國盟軍對遭受侵略的波蘭卻不理不睬,并未派兵增援,而是采取被德國人稱作的“靜坐戰”,躲在“馬奇諾防線”裡做縮頭烏龜,任由波蘭自生自滅。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波蘭共和國就不複存在。
為確定瑞典鐵礦石等戰争資源航線通暢,德國就必須擁有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制海權,防止大英帝國海軍進入北海和波羅的海海域,切斷德國這條至關重要的運輸生命線。為此,從1940年4月起,納粹德國不惜踐踏中立公約,相繼閃擊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五國。
<h1 class="pgc-h-center-line">大膽構想,計劃多舛</h1>
1940年5月,除了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是自己的盟友外,其他三面環繞的國家不是納粹就是納粹的盟友,此刻的法國三面受敵,危在旦夕。稍有政治頭腦的人都明白,一場血與火的歐陸兩強交鋒在所難免。
成功征服波蘭後,德國就曾提出和平建議,鑒于希特勒之前一系列出爾反爾的無賴流氓行徑,英法上司人對這位大獨裁者早已失去信任,于是希特勒就有以戰迫和的企圖,希望用恐怖的戰争逼英法就範。于是希特勒責令陸軍參謀總部制定一個針對法國作戰的軍事計劃。
對法作戰的黃色方案制定出來後,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堅決反對,因為這個所謂的對法作戰方案其實就是一戰“施裡芬計劃”的翻版,為此他憤怒地說:“難道我們這代人竟然制定不出一個好計劃,而非要抄前人的老文章”。平心而論,希特勒本人對這個計劃也非常不滿。
曼斯坦因認為:對付法國,德軍進攻的主要矛頭應放在左翼,而不是在右翼。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将擔任主要突擊力量的裝甲叢集巧妙通過地勢險峻、被普遍認為裝甲部隊無法行軍的阿登山區,進而繞過重兵防守的“馬奇諾防線”,直插盟軍防守薄弱地帶。這是攻其不備、出奇制勝攻入法國的一條捷徑,可切斷南北盟軍之間的聯系,分割合圍英法盟軍,迅速滅亡法國。基于這個思路構想,曼斯坦因重新拟訂了一個對法作戰計劃,但是這個大膽詭奇的冒險軍事計劃,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很不以為然,他拒絕轉呈希特勒。
曼斯坦因所拟訂的對法作戰計劃之是以能在以後有出頭之日,其實和偶發的“梅赫倫事件”有莫大關聯。1940年1月10日,一名攜帶黃色方案的德國空軍軍官赫爾穆·賴因貝格爾因座機迷航在比利時迫降,緻使德國對法作戰計劃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黃色作戰計劃檔案的意外暴露,讓曼斯坦因又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再次向總參謀部送出了自己拟訂的作戰計劃,勃勞希契對此非常惱火,一氣之下他竟把曼斯坦因調任為第38步兵軍軍長。不過不久之後,借着元首召見之機,曼斯坦因就把自己對法作戰的計劃對希特勒陳述一遍,希特勒聞聽後非常感興趣。
<h1 class="pgc-h-center-line">天才計劃,法國速亡</h1>
鑒于原先的“黃色計劃”已然暴露,希特勒就令弗朗茨·哈爾德參照曼斯坦因計劃草案,重新制定一個具體詳細的對法作戰計劃。這就是二戰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曼斯坦因計劃”。
根據新拟定的曼斯坦因計劃,總參謀部将進攻法國的德軍武裝力量整編為三大集團軍群。其中C集團軍群在德法邊境的“馬奇諾防線”負責佯攻,牽制法軍;B集團軍群則通過荷蘭比利時國境,一直推進到英吉利海峽,阻擋英軍登陸增援法國,并切斷歐洲大陸盟軍的退路;A集團軍群乃是此次戰役的主力部隊,其機械化部隊在迅速穿過崇山峻嶺的阿登山脈後,進入法國本土後,其中一路配合B集團軍群合圍盟軍,主力攻擊部隊則南下迂回,進攻巴黎。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共出動了132個師,約27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7500門火炮,約5100架飛機投入戰鬥。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組成了盟軍部隊,共出動134個師,約5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14000門火炮,約2600架作戰飛機投入戰鬥。盡管盟軍占盡優勢,可最終的戰争勝負卻大跌眼鏡,法國完敗,德國完勝。唯一遺憾的是:就在德法兩國在法蘭西戰場上決戰争衡之時,這場戰役的作戰計劃制定者曼斯坦因卻以38軍軍長的身份駐防波蘭而無緣親身參與。後續蘇德戰場,曼斯坦因又有何精彩表現,待續(完)。
<h1 class="pgc-h-center-line">後世評價,蓋棺論定</h1>
曼施坦因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早年是一個優秀的參謀軍官,他對戰術,戰役,戰略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觀念,因參與制定了進攻法國等完善的作戰方案,而在德國享有“頭号戰略家”的稱号。
在整個“二戰”曆史中,人們習慣将曼施坦因與古德裡安、隆美爾二人并稱是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将。而且無論敵我雙方,大家都公認他是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将領,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天才。
閱覽後請别忘關注、點贊、收藏、分享和轉發支援作者。關注賬号:曆史探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