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當尼采哭泣》裡一句:
他們沒有利爪而聲稱他們自己善良
從小被灌輸的思想就是要與人為善,要隐忍寬容,在職場混迹10幾年,突然覺得:
善良是一種能力,隻有強者才配擁有,弱者充其量隻能算個慫包。
讀三年級的卡卡在樓下玩,有個比他小的姑娘總搶他滑闆或自行車玩,他也不生氣,轉身玩别的去了。
我問,你被冒犯,為什麼不生氣或反擊?
卡卡說:我比她強壯、個高、年紀大,她還小,我不會和她計較。
這就是善良,你有絕對的能力去捍衛你的邊界和展示你的強大,但你選擇放棄這種能力,轉而生出去了解對方的善意,有時隻是為了心安理得。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隻有當你有金剛般的手段時,你才配有菩薩心腸。
菩薩有慈心,但沒能力保護你時,你還會求他們嗎?
<h1 class="pgc-h-center-line">行善有時是一種殘忍</h1>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有一句話:
行善時,須心存歉意,因人間最傷人舉動,莫過于對人行善。
就像卡卡不和小姑娘計較一樣,善良裡面私藏着些許傲慢和優越感,會讓對方覺得:原來我是弱者,是被同情照顧的對象啊!
下次,在向比你弱的對象行善時,務必收起你的同情,請将尊嚴也一起給他。
來自德國電影《海蒂和爺爺》
<h1 class="pgc-h-center-line">善良是最自私的行為</h1>
近代經濟學家大量采測後結論:
善良是一種最自私行為,因為利他行為會最大程度利己,從道德角度叫善良,從經濟角度講叫聰明。
比如,我用真材實料做包子,并不是因為我善良無私,而是因為我有一個私欲:當你想要吃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家的包子。
再如,一有災難,那些踴躍捐款的明星,會被大衆追捧和關注,曝光量及美譽度瞬間提升。
捐款行善背後的目的,就是為持續掙更多錢。
是以,善良是一種最聰明的自私。
這是社會鼓勵的,“私欲的'惡之花'結出的公共利益,是一種值得被肯定的善良。
<h1 class="pgc-h-center-line">善良你才會有錢,不是有錢才變善良。</h1>
常言道: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當看到,福耀玻璃曹德旺,37年共捐160億時;
股神巴菲特,向比爾·蓋茨基金會捐270億美元,用來消除貧困和新藥研發時,你可能會說:
那是因為他們有錢才善良,我要有錢可能比他們捐得更多,更善良。
事實真相卻是,善良才是他們有錢的原因,而不是有錢的目的。
如果很難做到有錢,那麼至少善良一點,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h1 class="pgc-h-center-line">總結:</h1>
善良是一種能力,隻有強者才配擁有;
強者在行善時,别忘了将尊嚴一起給對方;
隻有帶私欲的善良被鼓勵,利他和互利的公共利益才能最大化;
善良才會吸引錢,而不是有錢後突然變得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