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是名副其實的北極霸主,雙掌的力量可以破開冰面,甚至可以一擊重創白鲸。而這樣強大又美麗的北極精靈,卻因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浮冰的逐漸融化,導緻其昔日家園遭到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
上圖:一隻北極熊站在加拿大哈勃群島附近融化的海冰上。
事實上,這個未來并不是很遠。根據發表在《地球的未來》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如果世界碳排放量繼續按照目前的軌迹發展,最壞的情況可能是到 2100 年,北極地區的夏季冰層将完全結束,北極徹底消亡。緊接着生活在其上的北極熊、海豹和其他北極小動物也會随之消失。
上圖:北極熊和它的幼崽
自 1979 年的衛星記錄開始以來,北極海冰一直在穩步減少,但始終存在着一片“最後的冰區”,作為北極生物的栖息之地。這是北極冰層最古老、最厚的地區。橫跨加拿大和格陵蘭島北部,面積超過 100 萬平方公裡,冰層最厚可達 10 米,有四層樓那麼高。
上圖:加拿大北極群島以北的海冰,該冰區太厚,船舶破冰船無法通過。
但在2020 年 5 月,這片北極最古老、最厚的冰層上卻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洞。同時,在 2020 年夏季,“最後冰層”的東部地區還失去了一半以上的覆冰層。雖然科學家們此前認為,這片冰區是北極最穩定的區域,但巨大的裂隙表明,古老的冰層已經變得很容易融化。 據估計,即使我們設法按照《巴黎協定》的規定控制全球碳排放,北極的夏季海冰也會“更薄、更年輕、更易流動”。
上圖:北極冰層的洞,破裂維持了大約兩周。
而冰覆寫地區的顯着減少,可能會對居住在這裡的動物的生存産生嚴重影響,包括光合藻類、小型甲殼類動物、魚類、海豹、獨角鲸、弓頭鲸和北極熊。 其中北極作為北極的頂級掠食者,主要以海豹為食,并偶爾捕捉海象、白鲸、海鳥、魚類、以及小型哺乳動物。這意味着如果冰層消失,北極熊最易受到影響,特别容易滅絕。
上圖:一隻北極熊栖息在阿拉斯加和俄羅斯之間楚科奇海的海冰上。
除此之外,熱帶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根據 2021 年 9 月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浮遊生物正在經曆全球遷徙,逃離熱帶變得太溫暖而無法居住的水域,逐漸向極地地區移動。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平均海面溫度達到 25 攝氏度以上(目前的長期平均值為16.1 攝氏度),熱帶地區的浮遊生物将大量減少,所有物種都将轉向高緯度地區較冷的水域。由于這些浮遊生物處于海洋食物網的底部,這一趨勢有可能破壞脆弱的海洋食物網的穩定,并改變我們所知的海洋。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可能無法改變這一趨勢,注定要跌入深淵。
上圖:浮遊生物
根據聯合國釋出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盡管各國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氣候承諾,但全球變暖在未來仍将達到災難性的水準,而現在災難離我們越來越近。目前,影響氣候問題的主要溫室氣體有三種,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
其中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約占氣候變暖效應的 66%。到 2020 年,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百萬分之 413.2,是 1750 年工業化前水準的 149%。而一氧化二氮的平均值則達到 333.2 ppb,現在是 1750 水準的 123%。最嚴重的是甲烷,其平均值在 2020 年再創新高,是工業化前的 262%。
并且,根據《自然》雜志7月14日發表的一份新研究顯示,号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也已經“窒息”,徹底廢了,還成了二氧化碳排放之源,正加劇全球變暖。這是科學家們首次确認,亞馬孫雨林每年釋放的二氧化碳比吸收的還要多。
要知道從上世紀 60 年代開始,化石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中,約四分之一被地球上的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而亞馬孫雨林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在吸收溫室氣體上一直起到重大作用。現在卻因為人類的貪婪被焚毀砍伐。
是以,聯合國在報告中發出警告稱,若各國不制定更強有力的減排計劃,到 2100 年世界将升溫 2.7 攝氏度。而這一增幅,已經遠遠超過了 2015 年各國簽署的《巴黎協定》的目标,即将 21 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攝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準之上 1.5 攝氏度以内。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變暖 2.7 攝氏度将意味着地球的災難性重塑。
而在各國減排計劃中,變數最大恐怕還是澳洲。其作為經合組織國家(由38個成員國組成)中碳排放量第二高的國家,因其長期依靠能源“謀生”,始終非常抗拒環保議題,不願加入節能減排的隊伍,一直維持着多年前的碳排放方案——2030 年減少 26% 左右的碳排放量。直到當地時間 10 月 26 日,才終于頂不住世界的壓力,承諾在2050年實作碳的淨零排放。但以該國的劣迹,就怕他光說不練。
澳洲莫道克大學講師喬·方丹說:“把這樣一個空洞的政策帶到格拉斯哥,将進一步鞏固澳洲作為氣候變化問題落後者和騙子的名聲。”氣候科學家、非盈利科學政策研究機構“氣候分析”CEO比爾·黑爾表示,澳洲政府的計劃缺乏細節,“絕對不可能”幫助澳洲在2050年實作“淨零碳排”,并認為這接近于一個騙局。
為保證人類能夠走向一個光明的未來,聯合國強烈指出,因人類多年來不斷進行化石燃料的燃燒,導緻全球溫度相較于工業革命前,已高出 1.1 攝氏度,而在未來二十年還将繼續上升,變化水準達 1.5 攝氏度。在這一注定的軌迹下,全世界各地極端天氣出現将變得更加頻繁和明顯。今年夏天,北美的持續高溫、西歐和東亞的暴雨洪水、西伯利亞、東地中海的森林大火隻是這種未來的預演。
那麼為了避免這些災難的發生,人類究竟需要怎麼控制碳排放?其實早有資料表明,自 1850 年來,人類已排放 2.4 萬億噸二氧化碳,最多隻能再排放 4000 億噸二氧化碳,才有 66% 的機會讓氣溫上升可控在 1.5 攝氏度。也就是說,在氣溫上升1.5攝氏度的條件下,我們已經消耗了 86% 的碳預算,如果不能對剩下的 14%進行有效控制,未來像高溫、寒潮、暴雨、洪水、台風等極端天氣将成為常态。
#知識創作人第七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