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商小兵 管水鎖
“天福驚雷震四海,昆嵛貞傑炳千秋。”這是血灑昆嵛山的遊擊隊隊員劉福考烈士故居大門上的楹聯。夏至時節,山東省威海軍分區組織“探訪黨史地标,傳承紅色基因”主題黨日活動,官兵來到劉福考烈士故居探尋初心、汲取精神養分。通過跨越80餘年的時空對話,甯死不當俘虜、砍頭也不怕的革命戰士形象愈發變得鮮活起來。
劉福考是威海市文登區界石鎮閻家泊子村人,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35年11月參加中共膠東特委上司的“一一·四”暴動。1936年7月底,在戰鬥中為掩護隊友不幸身負重傷,為了不落入敵人手中,最後自缢而死。
“福考犧牲時我們剛結婚兩年,他21歲,我20歲。那時,我懷孕7個多月,正挺着大肚子在娘家待産。”黨日活動現場,106歲的烈士遺孀王淑貞,向大家講述了她繼承丈夫遺志,一生堅定信念跟黨走、舍小家顧大家的傳奇故事。
“把福考安葬後,我在他墳前立誓:一定要把兒女撫養成人,你未竟的事業,我繼續做下去!1939年,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入黨動機那一欄寫了兩句話:一是要為丈夫報仇,二是為了老百姓将來幸福的生活。”老人飽含深情的講述,在官兵心中泛起陣陣漣漪。
“根據黨組織的要求,我秘密為黨傳遞情報。那時,村子東北方的山上有座廟,廟裡隐蔽點的石窩是資訊交換的秘密地,我的任務是把信放在石窩子裡。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我冒着危險,一次次把重要情報準确無誤地送達。”
1947年,王淑貞在全村人的擁護下當選村婦救會長。白天,她把村裡的婦女組織起來,為前線貼餅子、備幹糧;晚上,就借着微弱的燈光為戰士納鞋底、做衣裳……此後,不管是在青救會長還是婦女主任的崗位上,王淑貞老人始終牢記在丈夫墓前立下的誓言,一生跟黨走的信念從未動搖。68歲那年,王淑貞老人退休了,可是不管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她還是第一個跑去幫忙。
104歲高齡時,老人把珍藏多年的用于傳遞情報的珠花和儲存完好的黨員登記表拿出來,鄭重地托付給後人。80年過去了,當年薄薄的一張入黨登記表依舊儲存完整,見證着老人的如磐初心。
“一朵珠花,一份黨員登記表;一片深情,一生奉獻。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像劉福考、王淑貞這樣的共産黨員,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正在籌劃組織民兵訓練的文登區民兵訓練基地主任王世明感慨地說,新的征途,需要一代接一代的砥砺奮鬥。身為新時代的國動人,要接過革命先輩的接力棒,把英烈的精神内化于心,用實際行動凝聚強軍力量,投身強軍實踐。
(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