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前些年,有部高票房的印度電影,叫做《廁所:一個愛的故事》(廁所英雄),用喜劇的形式,把印度家庭修廁所的各種難處形象的演繹了一番。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影片中,一對自由戀愛後“結合”的印度男女青年,在新婚當晚,發生了争吵。因為,新娘賈耶發現丈夫家竟然沒有廁所。無法忍受戶外友善的她,向丈夫凱沙夫提出必須要有廁所,否則就不過了......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第二天,凱沙夫就行動了起來,開始排除萬難,頂着各種偏見,執意要給愛妻修建廁所。

講真,對于凱沙夫這種有點小産業的婆羅門家庭來說,錢倒不算什麼問題,最大的阻力竟然是自己高貴的種姓和印度傳統文化習俗對廁所這一存在的極度抵觸——高種姓的印度人太幹淨了,是以才會選擇戶外友善!

一個裝有排洩物的地方,怎麼能存在于高貴的婆羅門家中?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電影截圖:最先反對家裡建廁所的,是男主的老爸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實際上,這個重口味的愛情故事,還真源于生活。早在2012年,一位剛烈的印度新娘安妮塔·納利,因不堪忍受戶外如廁的折磨,婚後第四天從夫家逃走,聲稱如果沒有一個獨立廁所,就再也不跟丈夫過了。

在媒體的報道下,一家慈善機構主動為她建了一個廁所,廁所啟用之日,她也回到了家裡。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看外貌,夫妻兩人不太像是電影中的婆羅門種姓

和這個皆大歡喜的故事不同的是,2015年發生的一起悲劇——印度東部恰爾肯德邦的一名17歲少女自殺身亡。因為,父母拒絕在家裡修建廁所,而在野外友善讓她遇到了各種無端騷擾。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還有抱怨家裡沒有廁所,女方執意要離婚的。

比如,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就受理過一起“廁所引發的離婚案”。

提出離婚的女方娜爾希望家裡能蓋個廁所,但遭到了多次拒絕。最終,娜爾忍無可忍,向法庭提出了離婚,而且...在協調無果的情形下,離婚訴求竟然也被準許了。因為,當地法官認為,家中無廁所,導緻女性在野外解決内急,也屬于一種被“虐待”的表現形式。

要知道,在野外如廁,除了很不友善,更有諸多安全隐患,非常容易受到攻擊和騷擾。

正如電影中演繹的那樣,在印度農村,男人們不分時段,可以說走就走,大大方方的去找個“僻靜之地”解決内急;女人們卻要步行很遠,拎着水罐到野外去解決,而且必須是結伴出行,還得盡可能選擇在入夜後或者黎明之前。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電影截圖:清晨女人們結伴出行的場面

夜間行動是因為此時比較隐密,結伴出行則是在保障安全。

像影片一開始展現的那樣,過路駕車的男子會用車頭燈去照射集體友善的女人們,甚至放出一些輕佻或者侮辱性的言語。

當然,最危險的情況總會發生在那些實在憋不到集體出行,去冒險單獨解手的女人身上——好多起奸殺案正是發生在受害者單獨行動的時候。

根據一項2012年的資料顯示,印度女性如廁時遭受騷擾的幾率高達90%,而有三分之一的女性表示自己曾是以遭到過襲擊或者騷擾。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電影截圖: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案例,2014年,北方邦的一對姐妹,在結伴友善時不幸遭到輪奸,并被吊死在樹上。

根據2014年的資料,全印度平均下來,隻有48%的家庭擁有廁所。而且這一情況,相對于較發達和開放的南方地區,在印度中北部,尤其是首都德裡周邊的農村,比例會更低,可能隻有20%左右,竟然遠低于使用手機的人數。

這導緻,除了影響感官和心情外,痢疾、霍亂、傷寒等烈性傳染病常年在印度中下層群體中橫行。而對于外國人來說,哪怕隻是短暫出差、旅遊,接觸範圍非常有限,也幾乎沒人能逃過劇烈拉肚子的厄運。

然而,野外露天排便作為一項日常的修行方式,已經深度融入印度人的生活,早就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想要矯正過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印度男子對着《廁所英雄》電影海報小便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開頭提及的,他們實在“太愛幹淨”,不願意把污穢的廁所修在家中。

按照印度教的理念,肮髒與厄運是相伴相随的,廁所屬于典型的不潔之地,家中有廁所的話,會給家人們帶來厄運。

同時,他們又認為大自然是聖潔的,具有淨化邪惡和肮髒的作用,是以和自然親密接觸,屬于修行的重要内容。露天友善能幫人走進自然,接受洗禮,排出邪惡,淨化身心。更何況,結伴如廁,也總被看成人們放松、社交的一個好機會。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印度男人們也喜歡結伴友善,手裡拎着的小水壺是何用途,想必大家都懂的

這裡多說一句,要澄清的是,印度人看似獨樹一幟的友善後的“清潔習慣”——用手指,一般都是左手手指加水沖洗的方式,跟他們不喜歡用廁所,沒有任何關系。

像我曾經工作過的東南亞地區,比如泰國,也有這個習慣,一般正式場合,大家都不會把左手伸向别人,吃飯也主要用右手。他們的廁所,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商超、機場火車站,馬桶邊上都會配有一個沖水的噴頭。

但這些國家雖然不像中國大城市那邊燈紅酒綠,但也街道整潔,絕不會出現印度那種不可描述的情形和氣味。

是以,要說為什麼印度家庭的廁所普及率如此之低,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為,大部分人根本就意識不到,他們真的需要一個廁所。

早在2014年,莫迪總理第一任剛開始的時候,以紀念甘地誕辰145周年為契機,就大力推行起了“清潔印度行動”,核心目标就是在印度農村建造1200萬個廁所,改善人們的居住生活環境、提升印度國際形象。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清潔印度行動”宣傳海報

整個預算高達200億美元,曾經計劃在2019年之前就徹底消除随地大小便的陋習。

它的口号也特别“接地氣”——有廁所,上廁所,安心廁所!

每個印度農村家庭會收到12000盧比的“政府廁所補助津貼”,這大概能解決掉修建費用的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一的花費,多數印度百姓基本都能負擔得起。

隻是,印度政府發現,很多廁所建好以後,不是沒法用,就是沒人用。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首先,一些基層政府幹部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搞“面子工程”,建造了很多隻立着一個便池,根本沒連上排污系統或化糞池的“僞廁所”。除了用以充數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或者修建時A錢了政府津貼,偷工減料,搞成豆腐渣工程,沒有考慮沖水設施和排污管道的維護事宜,導緻這些廁所在使用後污穢堆積,肮髒不堪,成了各類傳染疾病的溫床。

而且,很多印度農村,根本就不通自來水,這現代化的抽水廁所,并不符合當地民情。

更要命的是,在印度民間,不少老百姓打心底裡,就不願意接受廁所這一存在。

一些人覺得水沖廁所太浪費,為了省錢,還是會選擇去野地裡友善。政府給修的廁所被“供”了起來,以應付檢查,或者用來當儲物間。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一個印度農村的“政府補貼廁所”

更有很多思想頑固的村民,堅定的拒絕使用廁所,原因就是咱們前面分析過的,宗教和傳統文化方面的情愫。

結果,為了讓印度人好好上廁所,印政府費盡了腦細胞,奇招百出,内容十分魔幻。

有的地方是上“軟的”,談感情。

比如,某些邦的地方政府專門成立了“早安小分隊”,清晨時分在各村鎮的小樹林裡“蹲點”。一旦發現有企圖就地如廁的,不分男女老少,一律奪走他們手中的小罐水,然後塞給他一枝花和一番愛的教育——以溫情來感化他/她。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有的地方搞物質刺激,獎勵主動上廁所的居民。

比如,艾哈邁達巴德市政局規定,每上一次公廁,就可得到1盧比。

上公廁不交錢還發福利,也堪稱相當印度特色了。隻是這個獎勵貌似有點摳,折合成人民币,大約九分錢的樣子。

還有鼓勵新娘“無廁不嫁”,推出“無廁所,無妻子”口号的。新郎和新娘在自家廁所合影拍照上交後,政府會頒發額外獎勵。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現實生活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電影海報

當然,更多的地方可沒這麼有耐心和好脾氣,往往會選擇一些強硬手段。比如,市政部門派出專門的水車,一經發現有人随地大小便,就以高壓水槍伺候。

還有的拍照直接發到地方網站上,或者列印出來貼在村子的牆上,專門供人圍觀,以示羞辱。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還強制公務員上交自己和家裡廁所的合影,不交的,就扣工資,面臨被免職的風險。

尴尬的印度“廁所革命”:政府出錢免費修,老百姓也不願意用

在政府忙前忙後的操持下,印度近年來的廁所普及率确實有了明顯提升,但跟早前提出的“要在2019年前徹底消除随地大小便陋習”的目标,還差着十萬八千裡。

這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有貧困、宗教、種姓等各種難解的遺留問題。光出錢、喊口号,是治标不治本的。

畢竟,印度人心中的“幹淨”,更多指的是宗教文化意義上的“幹淨”。比如,他們認為水可以淨化人體,但卻又不在乎這水本身幹不幹淨。

顯然,宗教意義上的“潔淨”,并不一定就會帶來清潔的環境,甚至兩者之間還有可能背道而馳。諸如那湊齊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恒河水,還有被奉為聖物的牛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