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2時59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
對中國人來說,立春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是新歲的起點,是一個輪回的開始,立春更是一個民俗節日,過得要有儀式感,迎春和農耕的慶典,都會安排在這一天。
2月3日立春,少見!
今天是進入本世紀,繼2017年之後,第二次在2月3日“立春”。天文專家指出,本世紀100年中的所有“立春”不是在2月3日就是在2月4日,其中,出現在3日的共有39次,出現在4日的共有61次。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先民根據太陽在一年中對地球産生的影響而概括總結出的一套氣象曆法,在沒有“天氣預報”的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科普專家林願介紹,二十四節氣是把黃道分為24段,太陽在黃道上視運動每轉15度定為一個節氣。因太陽在黃道上視運動并不均勻,再加上受閏年制度、公曆農曆轉換、歲差等因素影響以及複雜的計算,是以各節氣的時間長度也不盡相等。以“立春”為例,它的日期在公曆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間變化。
20世紀100年的統計顯示,“立春”隻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兩天,沒有2月3日,而本世紀100年的統計顯示,“立春”隻有2月3日和2月4日這兩天,沒有2月5日。其中,“立春”出現在2月4日共有61次,出現在2月3日共有39次。綜合這200年的情況來看,2月4日“立春”是出現最多的。
“立春”習俗有哪些?
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昭示着全新的開始,而此時節的風俗也帶着濃濃的煙火氣和儀式感。農村仍有“打春”的習俗:鞭打泥牛,意在歲首備耕,企盼風調雨順。
立春之日,人們用薄薄的面皮,包着五彩缤紛的時令蔬菜,卷成卷蒸着吃或者炸了吃,謂之“咬春”。
“立春”隻是春天的前奏,此後一段時間,天氣仍會冷暖不定,要繼續做好保暖切勿過早減衣,三餐可适當選用,辛溫甘潤的青韭、蒜苗、香蔥等,少食辛辣之物。
“立春”美食來嘗鮮
春盤是立春飲食風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洋芋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立春這天,民間有吃春餅的習俗。最初的春餅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