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樹傑
來源/韓樹傑(ID:han-shujie)
————————————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
很火嗎?怎麼說呢,還行吧。已經有人煞有介事的傻裝說,這個概念已經“爛大街”了,似乎再提都髒了他的嘴。這年頭,想顯得高人一等而不是被罵成二貨,真是不容易。
好在大家這些年看慣了各種火爆的概念,P2P、衆籌、AR/VR、區塊鍊,元宇宙算個啥?
起高樓、宴賓客,各領風騷兩三年,見多識廣,心态就平和了。當然,加之這兩年也沒有那麼多支撐你興奮的本錢和心情了。想想看,大佬們還在排隊交罰款呢。
調起飄了,收回來。
對大部分非專業人士來說,當然有必要跟進下時代進展、熱點概念,懂點常識、看個熱鬧,但也沒必要花很多時間去做專門的研究。
那,如何更好更簡單更直覺的了解“元宇宙”呢?
我的建議是,看電影。
如果把元宇宙粗略了解為“數字化的虛拟世界”(詳細讨論看我文章:元宇宙哲學),那麼帶有“元宇宙”屬性的電影很多,我認為有五部非常典型,值得一看。
1、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系列,在科幻電影史上,必然有着濃墨重彩的一筆。
未來,人類由名為“Matrix(矩陣)”的人工智能系統控制和“圈養”,生活在逼真的虛拟世界中而不自知。而極少數現實中覺醒的人組成了反抗組織,在首領墨菲斯帶領下,在矩陣中找到了傳說中的“救世主”(網絡黑客Neo),共同走上了與矩陣對抗鬥争的道路。
該片由沃卓斯基兄弟執導,由華納兄弟公司發行,由基努·裡維斯等主演,目前已上映三部:《黑客帝國》(1999年3月31日)、《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2003年5月15日)、《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2003年11月5日)。《黑客帝國4:矩陣重生》,定于2021年12月22日在北美上映。
作為一部經典燒腦的科幻電影,影片中有許多的細節值得玩味,各種分析文章也見仁見智,感興趣可以再去仔細研究。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22年前上映的《黑客帝國》,即使放在“元宇宙元年”的今天看,也是非常超前和典型的元宇宙場景,涵蓋了今天所讨論的元宇宙的許多重要元素:
沉浸式如真實一般的數字化虛拟世界;人類自認為生活在真實世界,但卻是生活在“高等文明”創造的“元宇宙”中;通過腦機接口的方式切換虛拟世界與現實世界;人工智能最終控制人類,把人類“圈養”在虛拟世界中。
除了虛拟世界,電影也反映出了當代許多大神(如霍金、馬斯克等)所擔憂的人工智能發展失控帶來的災難性風險。
總之,這部22年前的電影,不僅是視聽盛宴,還足夠引起你對人類存在與技術發展的反思。
2、盜夢空間
嚴格來說,《盜夢空間》并不是一個典型的元宇宙電影,但如果我們把“夢境”等同于“虛拟世界”,或者拓展一下對“元宇宙”的了解,那麼《盜夢空間》完全有異曲同工之妙,且極為經典。
這部2010年7月16日上映的科幻電影,由諾蘭大神執導,萊昂納多等主演,講述了由頂級造夢師帶領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不僅可以從潛意識中盜取機密,甚至可以通過在夢境中植入思想和資訊,改造他人現實中的思想和行為。
這同樣是一部被公認為非常燒腦的電影。電影呈現了“莊周夢蝶”式的場景,夢境中的當事人甚至無法厘清現實和夢境(給出了一個轉動陀螺的分辨方式,留下了開放式結局),且存在多重夢境(在夢境中做夢)的設定。
電影中呈現了四重夢境(燒腦點,不同人有不同了解),就像俄羅斯套娃,但理論上多重夢境可以無限嵌套。我在《元宇宙哲學》一文中也提到多重元宇宙,在元宇宙中創造出元宇宙,以至無限。再拓展開來,這也不失為對“平行宇宙”、“多重宇宙”、“人造宇宙”的一種了解方式。
3、頭号玩家
當下談元宇宙,幾乎必談《頭号玩家》,許多人通過這部電影來形象的類比和解釋元宇宙。
《頭号玩家》由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講述了2045年,現實世界混亂崩潰,人們通過VR裝置,沉迷于天才哈利迪打造了虛拟遊戲宇宙:“綠洲”。哈利迪彌留之際,将巨額财産和“綠洲”的所有權留給第一個闖過三道謎題,找出遊戲中藏匿彩蛋的人,主人公及其夥伴們由此便展開虛拟世界的冒險競技之旅,成為實作夢想的超級英雄。
與《黑客帝國》和《盜夢空間》相比,《頭号玩家》談不上燒腦,但卻很直覺的呈現了通過VR眼鏡等裝置,人類可以暫時脫離不如意的現實世界,進入天馬行空的虛拟世界場景,并成為超級英雄。
而電影中展現的場景,對當下AR/VR及遊戲技術來說,似乎并非遙不可及。
4、異次元駭客
《異次元駭客》與《黑客帝國》同年上映,雖然遠不及後者的水準和名氣,但也不失為一部經典的呈現嵌套虛拟世界的科幻電影。
影片由魯斯納克執導,講述了科學家福勒等人利用計算機創造了虛拟世界:1937年的洛杉矶,可以将自己的意識植入到虛拟世界中標明對象的大腦,借用他的軀體為所欲為。但福勒突然死亡,其好友兼合夥人霍爾成了頭号嫌疑犯,為了弄清真相,霍爾往返于現實和虛拟世界,最終卻發現,原來他們自身所處的自認為是現實的世界,也是被創造出來的虛拟世界。
影片中,“虛拟”世界的人以為自己生活在“現實”中,而“現實”世界的人可以“代入”到虛拟世界的人身上(類似“附身”),随意去做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做的事(出軌、殺人、享樂)。故事的最後,不僅“上層世界”的人可以“附身”到“下層世界”的人身上,“下層世界”的人也可以反向“附身”到“上層世界”的人身上。
之是以“虛拟”和“現實”要加引号,是因為電影呈現了三重世界,每重世界的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現實中。而至少有兩重世界是上一層世界創造出來的虛拟世界——這又是一個俄羅斯套娃式的嵌套元宇宙。
5、創:戰紀
2010年上映的《創:戰紀》是1982年經典科幻片《電子世界争霸戰》的續集。
電腦遊戲天才凱文建立了英康公司,但不久後卻神秘失蹤。多年之後他的兒子薩姆找到了父親工作的密室和電腦,幾番操作之後被數字化,進入了父親創造的電子遊戲世界,進行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對抗和大戰,不但找到了藏身在電子世界的父親,還發現反派就是父親創造的在電子世界的替身。
《創:戰紀》呈現的是不同于AR/VR裝置的技術方式,現實了人的數字化,進而進入電子世界,又從電子世界回到現實世界。故事設定雖不出衆,但視覺體驗還算不錯。
對于了解元宇宙來說,這五部電影較為經典且有自身特色。
此外,還有一些電影展現了AR/VR、附身、虛拟世界、平行世界、多重宇宙、預見未來等元素,例如《移魂都市》、《源代碼》、《楚門的世界》、《鋼鐵俠》、《阿凡達》等,但在我看來,都不能算是典型的“元宇宙”概念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