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王逸 吳鳴】在猶太新年前夜,魯斯·巴德·金斯伯格在首都華盛頓住所中在家人的陪伴中離世,終年87歲。金斯伯格一生都在為争取女性權利而努力,作為美國最高法院曆史上第二名女性大法官,她在任的27年間,緻力于推進堕胎等“最具分裂性”的議題,曾5次與癌症作鬥争,将自己活成了一個傳奇。
金斯伯格1933年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父母是猶太裔,經營着小型零售店。她母親希麗亞年輕時隻讀到高中,是以對女兒有着很高的期望。但希麗亞在金斯伯格高中畢業前一天就去世了。
金斯伯格就讀于康奈爾大學并拿到了獎學金,在大一那一年就遇到了比她高一級的學長馬丁。二人幾乎是一見鐘情,金斯伯格稱:“他是我遇到過的唯一一個男孩,在乎我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二人在金斯伯格大三那一年就訂婚了,并在1954年畢業後完婚。《紐約時報》稱,二人性格完全相反,她措辭謹慎,說話時常有長時間停頓,而馬丁則是一個熱情洋溢的講故事高手。然而二人感情深厚,曾是業界有名的律師夫婦。
金斯伯格結婚不久後就有了第一個孩子。她原本獲得了索賠稽核員的公務員職位,但當她告知人事部門她懷孕的消息後,被直接降職做了打字員。
這種歧視伴随着金斯伯格的早期人生,不論是在工作還是在求學中。1956年秋天,金斯伯格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成為班上500名學生中僅有的9名女生之一。然而,當時的法學院院長卻要求女學生解釋,他為什麼需要放棄男生名額而錄取她們。當時金斯伯格結結巴巴地說,因為她的丈夫要做律師,她想要了解他的工作。
丈夫馬丁在紐約找到稅務律師的工作後,金斯伯格轉到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完成了最後一年的學業。畢業後,盡管金斯伯格成績優異,還是沒收到一份工作邀請。她多年後曾回憶道,“紐約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願意雇用我,因為我是猶太人,女人,又是母親”。但她堅持不懈,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曾在法律行業做過各種工作。
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兼金斯伯格的前法律書記官施蘭格19日表示,正是因為早年的經曆,激發了金斯伯格對女權訴訟的興趣。在進入最高法院前,她是法庭上婦女權利的主要倡導者。1972年,金斯伯格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首位終身女教授,同年她在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與他人共同創立了女性權利項目,不斷在法庭上為婦女争取權利。她在1973年到1978年有6次将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獲勝5次,對手都是清一色的男律師團隊。
1980年,正值美國前總統卡特希望推動聯邦法院多元化,金斯伯格被提名為美國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的法官。她的丈夫也随她前往華盛頓,并開始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書。1993年,克林頓任命金斯伯格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她成為曆史上第二位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克林頓曾表示,與她的會面讓自己下定決心,“在15分鐘内,我就決定要提名她。”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稱,在立場上金斯伯格支援堕胎、同性婚姻、移民權益、醫療保健、平權行動。在最高法院,她以溫柔的言談舉止、善于分析的頭腦、對每個美國人權利的深切關注以及對維護憲法的承諾而聞名。
曾在最高法院工作的大衛·希澤表示,金斯伯格改變了最高法院審視訴訟問題的方式,這也改變了數百萬人的人生。英國廣播公司稱,在長達60年的輝煌法律生涯中,作為知名美國法學家,金斯伯格的地位無與倫比,同時受到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尊敬。她在最具争議的社會問題上獲得了進步人士的認同,不僅多次重申女性堕胎權利的重要性,還曾成為最高法院中首位主持同性婚禮的成員。
晚年的金斯伯格獲得了搖滾明星般的待遇。她在全國各地的自由主義聽衆前發表演講時,時常得到大家的起立鼓掌。金斯伯格也訝異于自己在年輕女性中獲得的聲譽,人們穿上“沒有魯斯,你就不能擁有真相”的T恤,還為她制作咖啡杯和搖頭娃娃,一些年輕女孩甚至将她的圖像文在胳膊上。美媒評論稱,她身材嬌小,但當她認為大多數人都誤入歧途時,她可以大聲給出反對的意見。美國人給了她一個綽号——“Notorious RBG”,直譯過來是“臭名昭著的金斯伯格”,這其實是粉絲對她的愛稱,人們因為她在法律案件中的反對意見而銘記她、愛戴她。《今日美國》稱,金斯伯格憑借“堅定的态度以及突破重重阻礙的舉動”而成為一個文化偶像。
金斯伯格的母親曾因宮頸癌去世,她的丈夫2010年也因睾丸癌去世。在金斯伯格的晚年,她也在屢屢與癌症搏鬥,她先後罹患結腸癌、胰腺癌和肺癌。在奧巴馬政府期間,一些人就曾敦促金斯伯格退休,以便奧巴馬能夠任命她的繼任者,她拒絕了這一建議。《紐約時報》報道說,今年5月,金斯伯格的肝髒上發現病變。不過,她一再表示,隻要身體健康、精神敏銳,就會一直在任。“我經常說,隻要我能全力工作,我就會繼續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她在7月宣布自己胰腺癌複發時說,“我仍然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在去世的前幾天,金斯伯格還告訴孫女:“我最強烈的願望是,我在新總統就職之前不會被取代。”
如今她走了,她曾對自己評價稱:“在我的一生中,最讓我心滿意足的事情,是我參與了一場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運動,而這場運動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女性。”